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
1080壁纸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它以“万物与吾一体”的“意境”营造,采取“乘物以游心”的方式,集建筑、山水、诗画、雕刻等诸多表现形式为一体,让人们从大自然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自由。“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只山片水寥寥几物,无不使人感到“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之遥,言有尽而意无穷”。在某种程度上,它早已超越了人们最基本的居住要求,成为一种心灵的寄托与抚慰。“曲水流觞”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重要手法和程式之一,其景观意趣和造景理法深刻地反映了传统园林的特点,有着悠远的演变历程。研究其发展的过程对理解传统园林艺术,探索我国现代园林设计之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曲水流觞”之源头——民俗活动 
“觞”,也叫羽觞,即酒杯,原为一种带耳的漆器,本身很轻(附图)。这种古代盛酒器,通常为木制,底部有托,可浮于水面,两边有耳,与耳杯的形制极其相似。“曲水流觞”在园林中有
两层含义:其一,指一种特定的文人游戏,即文人雅士坐在弯曲的水流两旁,在上流浮置酒杯,任其飘流而下,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饮酒赋诗,著名的如王羲之等人的“兰亭雅集”。其二,指中国传统园林中专门为举办此种活动而设置的程式化景点,一般以“流杯池”、“流杯亭”等水景为中心。 
究其所源,曲水流觞活动源于三月上巳举行的“祓禊”民俗。早在夏、商开始,在民间、宫廷以及文士的生活圈子中流行着修楔的习俗,也称作“禊事”,原是一种禳灾祈福的巫祭活动。《广雅·释天》指出:“祓、禊,祭也。”《广韵·霁韵》也说:“禊,祓除不祥也。”又如《史记·外戚世家》所载:“(汉)武帝禊于灞上还。”裴駰《史记集解》引徐广注解称:“三月上巳,临水祓除,谓之禊。”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禊”条称:“楔者,洁也。”可以看出,“禊”字的基本含义指拔除不洁。祓禊中“祓”的本意则是巫祭除邪,如《说文解字》说:“祓,除恶祭也。”《玉篇·示部》:“祓,除灾求福也。”“祓”的衍义,如《广雅·释诂》:“祓,除也。”另如《广韵·物韵》:“祓,亦洁也。”《小尔雅·广诂》:“祓,洁也。”则含有洗涤清洁之意。因此,“修楔”,又称“祓除”、“祓禊”,在一般的意义上,修楔可被视为一种生命的仪典。 
慢吞吞的近义词
茶叶销售
执行力简单地说,“祓禊禊”就是人们在水滨洗涤、祭祀,以避邪求吉的一种民俗,它代表了人们对水的一种原始的崇拜。在中国古代,上巳节是一个重大的民俗节日,原指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曹魏后固定为三月初三:《后汉书·礼仪志上》中记道:“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之水。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病,为大洁。”此为有关“上巳”最早的记载。隋以前史书“礼志”部分对此多有记载,《宋书》、《南齐书》更对此详加考证。《宋书·志第五》引《韩诗》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可知至少在春秋时代,中原一带已流行此俗。到了汉代,三月上巳被正式确定为节日。 
祓禊之俗有浓厚的原始崇拜彩,一般认为,阳春三月万物萌动,上巳节源于企求生育繁衍,即尚子祈农民俗,尚子祈农是祓禊风俗众多意义中最本质和最重要的意义。《南齐书》:称“三月三日,清明之节,将修事于水侧,祷祀以祈丰年。”此外,祓禊之俗也有巫祭避邪的意义。汉以来,阴阳学说和天人感应学说盛行,三月正值春季,如《宋书》所称:“阳气布畅,万物讫出。”所以要在水滨洗涤祈禳,以躲避疾疫,恰与此相对应的是九月初九重阳节的登高避邪习俗。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天”和“人”是一个互相影响,有机变化的整体,人们通过自我调整,实现“人与天调,
天人共荣”的理想。在农业时代,三月初三理应是祈求生长繁育的节日,而此时面对万物欣欣向荣的生长景象而产生的喜悦之情也构成了后来曲水流觞园林景观的基本意象。南朝描写上巳节的诗中有“素卵随流归”、“参差绛枣浮”等句,说明祓楔民俗中存在“临水浮卵、枣并争相取食”的活动内容,而浮置酒杯、临水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显然和这活动有相似之处。 
“曲水流觞”作为上巳节的重要活动。溯其源起,有周公姬旦为“曲水之宴”之说。此外,所谓“同禊曲洛”,指的就是周朝的时候,恰逢修楔祭日,饮于曲洛,这可能就是此种活动的最早记载。“流觞”本属一种祭水仪式,《尔雅·释天》论及各种祭祀,就有“祭川日浮沉”的说法。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祭水之外,“流觞”与“浮卵”还有着一种同型关系,在上古初民看来,天命中的曲水送卵与人事中的曲水流觞,正是上苍赐人以子与人答谢上苍之关系,因此,以流觞设祭,包含了先民对上苍的千恩万谢;就“曲水”而言,它包含了上古初民无数的情意。就“意”来说,“曲水”实际上不是大水,而是小水,这是因为只有小水才能满足“浮沉”的条件,但是它的隐喻意义却包括了诸如沂水、溱水、洧水,甚至可能包括了孕育中华文化的长江、黄河。 
因此可以推测,曲水流觞活动的产生过程大致为:从祓禊活动的尚子祈农风俗延伸出抢食水浮卵、枣的内容,进而派生出文人雅士的曲水流觞活动。 
二、“曲水流觞”之演变——园林禊游活动 
春秋时代,祓楔的巫祭已衍为伴有春游活动的风俗,《诗经·滓消》所描绘的,就是这样的祓楔活动。如《礼记·月令》:“季春,天子始乘舟。”蔡邑《月令章句》解释道:“乘舟,楔于名川也。”这就是说,即使是天子拔楔的巫祭礼仪,已同时兼有春游的性质。到汉代,祓禊已成为上自皇帝下至庶民普遍参与的礼俗兼具的活动,主要集中在社坛神苑及附近的水滨河畔、伊洛之滨。这时期,楔事的巫祭礼仪淡化了,演变为世俗性的游乐盛事,有了更丰富而生动的形式和内容。
正如西汉孔臧《杨柳赋》所描述的:“于是朋友同好,几筵列行,论道饮燕,流川浮觞。骰核纷杂,赋诗断章。合陈厥志。考以先王。赏恭罚慢,事有纪纲。洗觯酌樽,兕觥凄扬。饮不至醉,乐不及荒。威仪抑抑,动合典章。退坐分别,其乐难忘。惟万物之自然,固神妙之不如。” 
而东汉初杜笃《祓楔赋》亦说:“王侯公主,暨乎富商,用事伊雒,帷幔玄黄。于是旨酒嘉肴,方丈盈前,浮枣绛水,酹酒醣川。若乃窈窕淑女,美媵艳姝,带翡翠,珥明珠,曳离桂,立水涯,微风掩土盖,纤谷低徊,兰苏盻蟹,感动情魂。若乃隐逸未用,鸿生俊儒,冠高冕,曳长裾,坐沙渚,谈诗书,咏伊吕,歌唐虞。”这里,俨然出现了“楔饮”、“楔觞”的宴饮游乐形式,正是后来楔事风行“曲水流觞”的端绪。 
梦见缝被子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支遁等42人,会于山阴县兰亭修禊,引溪流为“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编为《兰亭雅集》。此次集会“贤毕至,少长成集”,士大夫们品赏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的山水风景之美,体察了春天蓬勃的生机——“籍芳草鉴清流,览卉物观鱼鸟,具类同荣,资生成畅”,进而有感而发。和其他游宴集会不同,兰亭雅集把民俗活动、自然审美和文化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借春宜人之天时,融山水环境之优美,行曲水流觞之风雅,在这里,风景园林与文人生活紧密地交融在一起,并相得益彰。以此为标志,曲水流觞活动从民俗活动走向园林游赏,并逐步成为我国传统园林中的一个重要程式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