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方雨歌
来源:《语文学刊》 2016年第8期
周方雨歌
(内蒙古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 要]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支柱性理念。这几年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和讨论一直在升温。有关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的研究对我们小学英语教育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依托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是落实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定义和内涵;关键能力;小学英语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8-0174-03
小学英语论文
[作者简介]周方雨歌,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学生。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y)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内容结构、课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并已成为推动西方发达国家课程教学改革的支柱性理念。我国从2001年开始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时至今日面临深化改革难题。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式印发,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为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梳理国外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对推进我国核心素养教育研究,尤其是小学英语教育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核心素养研究之演变
从上世纪末,国际组织、世界各国教育都面临着无法规避的核心问题: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以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发展?核心素养应运而生。代表性的研究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主导的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的核心素养研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个体的成功生活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核心素养研究、欧盟组织(EU)的核心素养研究和美日为代表的以能力为目标的核心素养研究。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发布“学会生存”报告提出全面教育的主张。1996年,在其组织出版的《财富蕴含其中》一书中,指出21世纪公民必备的四大核心素养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
处、学会生存”。2003年又将“学会改变”作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第五大核心素养。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经合组织”合作出版研究成果《发展教育的核心素养》报告中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使个人过上理想的生活和实现社会良好运行所需要的基本素养。”
1997年12月,“经合组织”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 DeSeCo),尝试在国际跨学科背景下,与科学界合作开展“素养”内涵的界定、概念化和测量研究,建构核心素养总体概念参照框架,“从而为指标的研制和实证结果的解释提供参考,鼓励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促进,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信息。”
2002年,欧盟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核心能力(Key Compe-tencies)概念,并对IT、外语、技术文化、创业精神和社会互动5项基本能力进行分析,提出了8项核心素养教育主张。之后,“核心素养方案成为欧盟成员国引领本国终身学习和教育与培训改革的参照体系。”
美国的核心素养主要是通过核心课程研究来体现的。从70年代的《帕地亚建议》,到80年代的《国家出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研究报告,再到90年代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文件,美国政府一步一步进行全国性教育改革,将核心素养课程增加至7门,分别是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外语和艺术。进入21世纪,美国企事业和教育界提出了“21世纪型能力”(21st Century Skills)的研究性课题,“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学科与21世纪课题研究能力、学习及革新能力;信息、媒体及技术能力;生存及职业能力。”
日本以教育立国。其核心素养研究是以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改革体现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日本开展了“以培养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日本人;养成学习和思考的自觉能力;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分发展个性;推进特教育和特学校建设”为宗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21世纪,日本国立教育研究所构建了本国“21世纪型能力”框架,从以“生存能力”为核心向“思考力”为核心转变,“强化语言力、数理力、信息力和实践力,”形成日本独具特的核心素养理论。
二、核心素养之定义和内涵
素养近年来成为国际热词,但其定义和内涵却各不相同。在我国,“素养”最早出现在《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中,意为“修习涵养”;现代汉语词典把“素养”解释为平日里的修养。英语文献中“素养”就是“competency, skills, quality, capability, attain-ment”等;但是国际上通用的是competency,因为DeSeCo的题目就用的该词。后来八国集团(G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等国际组织,以及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台湾等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官方文件或学者也是沿用此词,competencies在国际上享有共识。国内学者也是众说纷纭,以林崇德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经过长期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UNESCO终身学习五大支柱中,每个支柱所对应的具体指标见表1。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发布了《全球学习领域框架》(The Global Learning DomainsFramework)报告,把核心素养划分为“身体健康、社会和情感、文化和艺术、语言和交流、学习方法和认知、算和数学、科学和技术”7个一级指标,以及与其相对应的从学前、小学和小学后3阶段划分的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又进行下一层次指标划分,各指标都有比较详细的内容说明。其他国际组织,如国际组织、世界银行,以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英格兰等在分析本国、本地区的基本国情、区情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应本土的核心素养内容结构框架。
在中国2016年1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在每个素养下面确立不同的重点,共有25个重点。
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与小学英语教育发展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那么在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发展阶段,核心素养中提到的关键能力又指什么?培养他们的途径是什么?笔者认为,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发展、跨文化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发展和学习能力发展。教师应该依托教材设计课堂教学,实现上述关键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教材四、五年级共四册书中每单元的Section C部分,以绘本故事形式呈现。教材将单元学习重点句型,结合情感目标渗透,穿插了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语言输入活动。大量的信息冲击保证了语言的接收和积累,所谓厚积薄发,为进一步的语言有效输出提供素材,夯实基础。
1.语言能力发展。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口语、书面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例如在讲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My School中的Sec-tion C部分,课文通过多组对话整合复习了句型W
here isthe…?It’s…,并运用所学描述学校的library,teacher’soffice,computer room,music room等等;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给学生提供语真实语境,使学生在语言能力上得到整合性的发展。再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Dinner’s Ready和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Shopping中的Section C部分,教材情景再现了餐厅点餐和商场购物,教师可以设计活动表演对话内容,培养学生的礼貌用语以及购物用语,养成良好的外出就餐习惯。
2.跨文化能力发展。跨文化能力包括对中外文化的理解能力、对优秀文化的认知判断能力、用外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小学英语课程应促使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自信、自尊、自强的品格。
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My Schoolbag中的Section C部分,教师在教授第四幅图的对话内容“Some more?”“No,thanks.I’m full.”教师可扩展介绍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如中国人以碗中剩饭表示已经吃饱吃好,而西方人则以吃光盘中食物为荣,表示感谢主人的款待和对食物的赞赏。这样的文化比较,既有利于小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不同习俗,更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节约粮食不随意浪费的良好习惯。在对比中增进学生对中西方不同饮食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认识语言背后的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再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hat time is it?中的Section C部分,Zip在愚人节( April Fool-s Day)这天早上,拨动闹钟戏弄Zoom,教师在教授时可制作课件,通过生动有趣的音频,视频资料等介绍西方不同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讲到愚人节捉弄别人这一节日习惯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如何开玩笑才算适度,
打开学生思维,使学生批判地接受西方文化带来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又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My Favorite Sea-son中的Section C部分,教师给学生介绍圣诞节(Christ-mas)时,因是西方重要节日,其习俗、来源和庆祝方式等文化内容教师可设计多样的活动进行介绍。同时可以对比中国春节的相关习俗等,在对比中促进学生形成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学生传播优秀文化的民族意识。
3.思维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是“指辨析语言和文化表现的各种现象,通过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的概念;能够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英语思维习惯,提高多元思维的能力。”
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My Classroom中的Section C部分,故事中的老师没有注意到教室里飞进一只蜜蜂( bee),在黑板上书写句型What’s this? It’s a….领读时学生们回答It’s a bee.教师纠正道It’s a blackboard.紧接着一个学生起立回答There’s a bee on the blackboard.教师并没有因学生不按老师教授内容回答而严词纠正,而是看到真实情况后,改变自己的句子,并强调Yes,it really is a bee!这一情况在真实课堂中也经常发生,教师在课堂上可让学生思考怎样对待与老师答案或意见不同的情况,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评判观点,理性表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