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丧习俗与礼仪
临终是生命的终结,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无法避免的,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最后的死亡。旧时,人们认为,人生有两界,活着是阳界,死亡后即入阴界,临终和死亡也是阴阳两界的交结点,即人死为鬼,人进入阴界后与活着时一样知冷暖、辨善恶与活着的人有亲疏关系,进入阴界后亦同样能置田地,造房屋。人死后,阴界的亲人团“不死的灵魂”同样造福子孙,与人世间一样。在这种两界观念的支配下产生了丧葬礼仪,这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由此,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一种特殊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中,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也揭示了中国人生死观的深层之内涵。
千年瀛洲,既形成了有特的乡音,百里海岛也传承了独具地方特的丧习俗礼仪。
送终 人类丧葬的系列活动,实际上是由死者快要断气的那一刹那已经开始。崇明地区的丧习俗东西部大同小异。家人对于即将去世的老人或危重病人,如朝南宅,一般先把人移至中堂屋靠西的墙边,用连子(一种用干芦苇杆和麻绳制成作晾晒被子等的用具)搭个铺,(一般
不用门板),撤去蚊帐,如不然死后会落入“枉(网,蚊帐如网)死城”,家人围床前哭泣,守候病人断气,并不时地观察,因病人呼吸微弱,也有人把少许棉丝放在病人鼻孔下,从棉丝微动中观察是否还有呼吸。如有现成的红枣,给未亡人喂点红枣(崇明人称红枣为果子,有“顾子”顾儿子之意),如再讲究一点煮一点莲心加入,即有死者到“阴界”顾儿子连到心。民间传说,此时给未亡人换上衣服,到阴间才是真正的穿到了,并在未亡人手里放些钱,让亲人握钱离去,最后等待送终,一般认为送终既是老人的福份,也是男女的孝心。待确定病人断气后,家人放声大哭,意为留念,并立即放炮仗3——5个(不能成偶数)意义有两个,第一是告示邻居,家有丧事;第二,炮仗别名为高升,意为灵魂“高升”阴界,从此时始不时地烧锡箔或黄纸,叫“引路钱”。
报丧 旧时,民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因无时钟,以十二个时辰的子时为一天的开始,设深夜十一点始为子时(后来随着钟表的普及,渐渐习惯改为深夜十二点始为一天开始),如死者断气在前半夜,一般大殓为4天,如在后半夜为3天。死者亲属应推派比较熟悉情况的人向死者亲戚报丧(堡镇一带避讳“丧”字,称报“活”,意为报告活人),报丧人一般都是两个人同去,不管晴雨要带一把伞,右腋伞柄朝后,如骑自行车,伞放在书包架上,同样伞柄朝后,明人一望便知是报丧人,报丧人向死者的亲戚说明大殓日期,邀亲戚参加丧礼
如近亲则邀在大殓前一天“烧床柴”前赶到,被报亲戚应给报丧人报丧钱,或煮3个鸡蛋招待报丧人,也有给一包烟的,以示感谢。
1573年
烧床柴 大殓前一天的晚上“烧床柴”,标志着丧礼正式开始。旧时,死者的儿媳妇应在“烧床柴”前回娘家报丧,并接受长辈的白布“还扎”,如死自己的父或母,应在“烧床柴”前向公婆报丧,接受公婆和同族长辈的“还扎”。
“烧床柴”当天,近亲赶到,午后应将死者擦身换上寿衣。据说,寿衣是小辈专给长辈尽孝,给死者在黄泉路穿的“礼服”。寿衣分三个领、五个领、七个领直至十几个领,领头数必须成奇数,越多表示 “富裕”或“郑重”和“孝顺”。寿衣不用扣子(认为“扣子”把“子”扣住了),改用带子,穿寿衣时只时把两根衣带交叉了一下,不打结,(认为打结就是打死结),在按照梳头、洗脸、擦身、穿衣等顺序进行时,一边哭唱《梳头经》、《沐浴经》、《穿衣经》等,诸事作毕后,将死者移至中堂屋的中间,死者头南脚北脸朝天,胸前撑面镜子,据说防止死者变“僵尸”,足边置盏油灯,给死者黄泉路上照明用。并在死者头后边搭个架子,架子上置有蓝布作幔帐,正中挂死者的画像,讲究之家在遗像两边有挽联,前面放个桌子,上边放供品。晚饭后,将死者生前所穿的旧衣服等整理在一起,与
此同时准备“搭撑”和竖“幡杆”,丧家一般都用“鼓手”,进行时显得热热闹闹,旧时“鼓手”主要是指唢呐、海螺(崇明习惯称为海波)、号筒等,经济扎实之家还请牡丹亭民乐队,民国后期始行铜管乐(崇明称为“军乐队”)。
不过,诸三事进行时有讲究,不管丧家如何富裕,房子再多,在“烧床柴”时必须于中堂屋前搭撑,用连子铺在上面,连子数必须是奇数,忌偶数。用连子搭撑意为“恋子得昌”图个好口采。
电信无线上网卡套餐三事一般以吹奏“响器”开始,亲男女护送死者衣裳等焚浇遗物到焚烧点,同时进行搭撑、竖幡杆(幡杆选用两根统梢的长木头,上边扎柴把,几个柴把表示死者几岁,木梢上扎三角型的小黄旗。朝南宅两根幡杆竖在中堂屋正南两端,朝东宅则竖在中堂屋正东两端。未结过婚的死者不竖幡杆,不过死后牌位可以进祠堂)和哭丧叙事。
崇明丧事仪式一般请道士或精通类似道教丧礼之人主持,谓“道士胁扎”,也有请僧尼主持,谓“和尚胁扎”。三事毕,即行发孝。重新开始的网名
孝服 旧时亲男女均穿一身白衣服、白帽子(一般儿子儿媳衣服毛边白衣,女儿一样的都穿
白鞋子,女婿穿白鞋子蓝圆口,女婿白扎头上无麻,亲男女须用稻柴绳束腰,头上还要坠两只棉花球(女婿坠1只),并在白帽子和白鞋上缝有夏布(亦有直接用夏布缝帽子),贫困之家以旧麻袋片代之,即为“披麻戴孝”。孙子和未婚孙女蓝鞋子白圆口,外孙外孙女蓝鞋子蓝圆口,侄男女、外甥男女一般白扎头白围腰,亲男女要穿满3双白鞋子,亲男女如父母还有一个,白鞋子圆口应半只光半只毛,或一只光,一只毛,死者儿子的白围腰如有父无母,应半光半毛,如已全丧全毛,几个儿子的围腰应一样长,如持较短白围腰者认为是被子看不起。晚上还有道士念《指灵经》指引亡灵免走歧路,并由亲子脆着,女儿哭《九千七、二万四》,一边哭一边焚烧长锭,据说九千七是女儿给父母黄泉路上用,二万四是儿子给父母在阴间置田地、屋宅用,旧时哭《九千七、二万四》时焚烧的是用黄纸做成的一串串纸锭,每串纸锭8——10只,每满4串打捆为“100”,再将10捆“100”捆在一起为“两世花1000”,10蛇和什么属相最配1000”“1000”,待《九千七、二万四》哭完,锭也基本焚烧完。
道场和守灵 菜根谭全文及译文较富裕之家还要置三个桌子,上面设有“道具”,请道士做“牛马过三界”,十分富裕之家可以一连做几天,据说“牛马过三界”是生者给死者做的“解法”凡做过牛马过三界”的亡灵在黄泉路上遇到阴府牛头马面可以通畅无阻,晚上焚烧死者部分衣被。
当天晚上亲男女应守灵,在死者前哭七七四十九场,以蚕豆或黄豆计数,哭一场放一粒在碗里,待后下种,据说蚕豆早发芽死者可以早脱生。
大殓(崇明习惯称热墓) 当天上午,吊唁人先后到达,旧时当见到有宾客至,吹唢呐之人转吹崇明特有的长号筒,发出极其悲沉的声音。如死女的,小辈要抢先给女方娘家人付车钱(旧时载客均是木质独轮车,也叫百家车),讲究人家特意关照厨房饭菜要比其他人端正一点,意为重视。小辈要率先迎接,用近礼(叩1个头),意思是要长辈“照顾”。如媳妇丧父或丧母,马上回家给公婆近礼;如媳妇死公或婆,又同时死父或母,当时重男轻女,允许媳妇先回娘家叩个头,立即回夫家参于丧礼,长辈要给幼辈还扎。
如死者是生过孩子的妇女,入殓前,道士率死者儿女进行破“血污”,由儿子手持一根竹竿(名曰“哭丧棒”)转圈进行破“血污”,意为妇女在生产儿女时血污土地,最后,道士念念有词将一根带有钢钎的道家戒具狠狠地往地上一插,让死者儿女喊一声“姆妈出来”!据说通过破“血污”解法,让自己的母亲“脱罪”。
大殓一般放在下午,大殓时辰按生肖和出生时辰由诵经人推算。入殓前,由咏经者“报衣帐”先宣布死者的子女媳婿孙辈名单及弟兄妹和他们的子女名单,然后将入殓的衣服“清
单”一件一件宣读,咏经者宣读一件,子女应一声:“有的”。死者入殓时由长子捧头,其他类推,由亲子盖上棺材板((旧时,有条件之家,一般先做寿材,寿材质量视经济条件而异,用生漆里外进行保养),请木匠敲钉,入殓前棺材里边先放一些石灰包吸潮防腐,也有增放木炭,在入殓同时必须放倒幡杆,意为丧事毕,放倒幡杆时,周围人应走开,据说幡杆倒向那里,那里人要倒霉。入殓后由儿子(如有数子,则由长子)捧牌位,已定入嗣的侄子应比照亲生父母一样,但已入嗣的在亲生父母大殓穿着同样但不应捧牌位,如两房合一子可以捧。灵枢在中堂屋放三年,贫困之家薄皮材一般在三七落葬。大殓后普遍设灵位也叫座台,置有牌位。入殓时贴白门对,三年内不能办喜事,落葬后死者画像放在中堂。也有儿女乘办丧事之机,在灵堂成亲,称为并婚。
大殓当天晚上,由纸人和轿子顺着一路荷花灯,引向化库的地方,由死者儿女捧牌位至化库的地方,并由女儿、儿媳一面散哭,同时把死者的衣服等放在芦头扎成由纸糊成的房子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朝南宅库的门必须朝北,朝东宅必须朝北,以示阴间与阳间人的向阳习惯相反,库点着后,儿媳应向里撒米,然后,将死者躺过那块门板放在火上烫一下,以示丧事了结,实为消毒。
在灵台前每顿饭由亲男女抬饭菜,并叫一声“爹爹吃饭”或“姆妈吃饭”,大殓后一天,烧会亲羹饭,在中堂摆一大桌有菜有酒及水果和糕糖和钱,招待在阴间的老祖宗在此时“聚餐”,待“聚餐”将完,用几根芦苇同灵台连接称为搭桥,如死者另一方已故,则应拉红线连接,表示夫妻在阴界正式团聚,然后焚烧黄纸等,待祭祀完毕,任在场人抢供品,称为“抢发”,如在抢时碗、杯跌碎,有好口彩,被称为“岁岁平安”,会亲更饭后必须拆撑。
丧事后亲男女不宜串门和走亲戚,为避免不便,一般由自己的亲戚请小辈到饭店里吃一顿,叫做“出孝(灵)堂门”,以后即百无禁忌。
以后逢七(从死之日起计)必祭,其中三七和六七,崇明上沙和下沙不同,上沙由女儿烧六七,下沙则由女儿烧三七,在七七四十九天里,早晨应在座台哭唱,称谓“叫五更”,傍晚亦哭,称为“叫黄昏”,七七即为断七,也叫上灵殿,后还有烧六十日和百日羹饭,至此才正式结束。丧家三年内被面子和衣服都必须素,否则据说死者要“出血”。
儿女脱孝(也称脱服)也有讲究,如逝者是母亲戴孝二百六十天,而父亲则必须满三年。亲男女要穿满三双白鞋子。
丧葬 如灵柩在中堂屋放三年的,一般放在立春前大寒里落葬。坟穴一般是两个(即一夫一妻),也有多个,如大通、富安纱厂老板杜少如有八个穴(包括其父母和杜少如本人及其五个妻子。崇明坟穴普遍兴“天穴”,坑四周等高并用砖砌好,落葬时将灵柩从上边缓缓放下。但富贵之家亦兴“推穴”,“推穴”与“天穴”略有不同,“推穴”上面至坑底侧面有一个斜度,在落葬时,灵柩下铺了铁棍从侧面缓缓推至“推穴”底,然后在有斜度处重砌砖头。落葬后讲究之家在坟前栽柏树,如杜少如原来的坟墓占地足有三亩之多。旧时,崇明亦有少数用大石板和糯米浆拌石灰砌成的坟墓,称为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