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6《变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变龙(初中语文)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能否增删以及“军大衣"能否用他物件替换,探究人物和细节对小说情节、主旨的作用,发展审辩式思维。
3.续猜故事情节,探究小说的主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思维的独创性、深刻性。
教学重点
1.变换视角复述故事,梳理小说情节,比较不同叙述视角的异同,培养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能否增删以及“军大衣”能否用他物件替换,探究人物和细节对小说情节、主旨的作用,发展审辩式思维。
教学难点
1.续猜故事情节,探究小说的主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思维的独创性、深刻性。
二、教学对象
三、教学资源
四、教学设计
五、片段回放
片段一:变换视角复述故事,比较叙述视角异同
黄老师请同学们浏览小说,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接着请同学们从奥楚蔑洛夫、赫留金、围观众、小狗中任选一个为叙述视角,用第一人来复述这个故事。
如以奥楚蔑洛夫为视角的同学这样讲道:
以围观众为视角的同学这样讲道:
同学复述后,请同学们对比分析,不同人以第一人称讲述的故事和契诃夫的原小说有什么异同。
设计说明:小说是故事的艺术,阅读小说的时候,读者接收到的信息全是通过小说中的叙述者而来。课堂伊始,黄老师通过“选择故事中的一个人来给讲故事"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发展思维。首先,学生自己复述故事,掌握小说情节;然后,听同学从不同角度复述故事,比较不同叙事者在讲述故事时的异同,从感性掌握情节到理性地归纳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的作用。
片段二:增删小说人物,发展审辩式思维
黄老师继续以“小说人物”为切入口,以“小说中出现了各各样的人物,如果你要从中要删去一个人物,你会删去谁?"“如果要增加一个人物,你会增加一个怎样的人物”两个主问题撬动思维。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既需要从语言、动作、心理等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又要从情
节、主题的角度探究次要人物的作用,从而深度理解作家塑造小说人物的价值与意义。
生1:我认为小说中的巡警叶尔德林可以删去。因而叶尔德林和奥楚蔑洛夫的形象非常相似。
生2:我不同意。我们阅读小说发现,因为小说中对叶尔德林一共有四处语言描写,三处动作描写。从语言上看,是他提出了“这可能不是将军家的狗"和“这也有可能是将军家的狗”,促成奥楚蔑洛夫的两次“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动作上看,他端正筛子、帮奥楚蔑洛夫穿脱大衣的,实足是跟在奥楚蔑洛夫身后的走狗,他的卑微、趋炎附势能恰到好处地衬托奥楚蔑洛夫的见风使舵,所以不能删。
生3:我觉得将军家的厨师可以删去。
生4:我不同意。厨师的作用就是来证实狗是将军哥哥家的。将军家的大猎狗很尊贵,人们都知道不能惹。而这只外表丑陋可怜的狗,因为主人是将军哥哥,也一下子获得了尊贵的身份。讽刺意味更意味深长。删了厨师,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小说的讽刺力度。
在讨论可以给小说增加什么人物时,同学们借助老师给出的思维支架,再次进行阅读探索。
生1:我觉得可以增加一个“路人乙”,在奥楚蔑洛夫每判一次案,就在人中谄媚地“呼应",来烘托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形象。
生2:我觉可以在人中增加一个“小孩子”,在看热闹的人散去后,这个小孩子给了赫留金一块包扎的纱布。这个角的设置,就好像《皇帝的新装》中那个敢说真话的小男孩,《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若瑟夫,是要和那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的人形成对比,以孩子的纯真善良反衬出这看热闹的人的麻木冷漠。
生3:我想增加一个赫留金八岁的儿子。这条狗是属于赫留金的儿子的,他很喜欢狗,但是他爸爸赫留金欠下,每日喝得醉醺醺的,脾气喜怒无常,对儿子和小狗拳打脚踢。这个角的设置就是狗的一种折射,狗还知道反抗咬回去,但在这样的社会中,小孩子连反抗都不敢。
生4:我认为要增加一个来自莫斯科的将军。我希望这位将军能为赫留金主持公道。赫留金本是做工之人,靠一双手谋生,被一只狗不明不白地咬伤,是应该赔偿。但大家却见风使舵,讨好将军。如果有这样一位将军,来主持正义,狠狠地惩罚趋炎附势的小人,一定大快人心。
设计说明:“是否可以删去小说中某一人物"这一问题,能引导学生将与这一问题有关的信息聚合起来,将“小说人物的作用”和“小说主题"这两个抽象的知识在具体文本中具象化。学生从判断,到分析、再到反驳同学观点的过程,其实就是将“小说人物”与“小说情节"“小说主题”关联思考的过程,从而达到发展审辩式思维的目的。“可以在小说增加一个怎样的人物",是发散性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小说家”的视角审视小说的情节与人物,达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片段三:续猜故事情节,探究小说主题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也是作品主题的基本载体,情节的设置可以虚构,但也要符合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一学习活动中,黄老师请同学们围绕“假如奥楚蔑洛夫处死了小狗,猜猜后面会发生什么?"“假如赫留金和奥楚蔑洛互换身份,奥楚蔑洛夫的手被狗咬伤了,警官赫留金会不会为他主持公道?”这两个假设续猜故事情节,并结合小说内容说明依据。这两个既有趣又有挑战性的问题应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生1:如果奥楚蔑洛夫处死了小狗,他可能会被降级或撤职;赫留金可能会被抓进监狱。因为大家一听到这是将军家的狗,马上就对狗变得恭敬、阿谀起来。文中也提到“在彼得堡或
莫斯科,那里的人根本不管法律",可见当时社会中人们都是畏惧权贵,法律形同虚设。
生2:认为假如赫留金和奥楚蔑洛互换身份,赫留金也不会给奥楚蔑洛夫主持公道。因为赫留金、独眼鬼等人都推崇权贵、畏惧权贵,奴性十足。当赫留金受到警官恐吓时,所有围观的人都幸灾乐祸地哈哈大笑,他们嘲笑卑微的同伴,不敢质疑和挑战警官的权威,由此可见,当时的整个社会都弥漫着权力至上的氛围。所以当赫留金拥有权利之后,在这个病态的社会中,也会变成那样一副嘴脸。
大家猜测的是否准确呢?黄老师请同学们浏览助学资料——契诃夫写于1883年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
通过对作家在同一时期作品的阅读,同学们对两篇小说进行关联对比,对契诃夫小说中所写的背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的黑暗社会”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于是黄老师又再次请同学们思考,之前在“增删小说人物”环节时,有同学提出可以增加一个来自莫斯科的将军。这样的人物究竟会不会出现呢?马上就有同学站起来说,在当时这样一个媚上欺下,权力至上的社会中,只会出现相互包庇、共同畏惧权势的人,具有正义感的能为赫留金来主持公道的大将军是不存在的。
设计意图:
通过两个假设性问题的猜读,是引导学生朝多个方向推测、想象、假设的思维过程。学生都过猜测、比较、探究,哪一种结局最有可能,并在小说中寻依据,向小说的文本更深处探寻。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对同一作家在同一时期的作品进行关联阅读,将学生的阅读思维从对于文本相对浅层的情节推测指向深度挖掘当时的社会背景,进一步提升思维的独创性、深刻性。
六、点评
《变龙》是一篇经典的小说,小说教学绕不开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如何提升课堂的思维层级,如何让学生进入真正的深度学习状态,黄炜瑾老师的课是很好的示范,问题的趣味和巧妙性有效地撬动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辩证创造等高阶思维。梳理情节若采用普通复述,就只是记忆层面,而变换视角的复述则有了创造性思维的参与,与原文视角的比较,更易明晰全知全能小说的优势。人物的增删辨析指向了人物作用和主题,发展了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假设和续猜故事情节,实现基于环境和人物性格的故事创造,也体现了学以致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