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随笔 桃源寻梦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它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一千年前的文章,现在读来仍觉口齿留香,余味悠长。首先文章的思想价值高,他所反映的是广大贫民对富足生活的向往。其次,文章裁剪得当,时时处处围绕主题展开,无论是浓墨重彩还是留白艺术都那么恰如其分,给人以艺术的满足。元亮先生也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起笔平实,然很快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结尾处以“后遂无问津者”,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这么一篇妙文,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赏析呢?
  以前总是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讲起,然后引入课文。这一次我打破常规,从“晋太元中”做起文章来,“太元”课下注释只是简单的介绍说是东晋孝武帝的年号,孝武帝又何许人也,学生一无所知。实际上这四个字蕴含了丰富的信息,孝武帝在位二十一年,共发生了三次战争,其中历史
上鼎鼎有名的是淝水之战。这场战争东晋虽然胜利了,但是老百姓仍旧饱受着战争所带来的苦难,徭役繁重,已不堪忍受,人们向往安宁富足的和平生活。这时候,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有什么奇遇呢,故事就由此展开……我认为,这样的引入内容更充实,更具有故事感。
  讲到第三段做客桃花源的时候。我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