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下习作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实录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刘老师的微课堂。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我们已经学习了16课《海上日出》,了解了作者是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来写景物的。今天这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好,大家读一下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爷爷。记,是记录的意思,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记录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这篇文章就是1957年四月,叶圣陶爷爷在游览金华双龙洞之后,将见闻和感受记录了下来,写成的一篇游记。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叶圣陶爷爷的文字,一起去游览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吧。
二、初读
同学们,现在大家按下暂停键,老师给你们五分钟时间,请你们抓紧时间朗读课文,要求把音读准,把句子读通,读不好的语段反复读几遍,好吗?好,开始。
三、学习字词
同学们都读完了吗?本课有6个要求会认的字,老师把它们组成了下面的词语,我们来读读吧——浙江一簇突兀臀部漆黑蜿蜒
同学们,对比识记是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下面我们来看几组形近字
浙(浙江)——渐(渐渐)、臀(臀部)——臂(手臂)漆(漆黑)——膝(膝盖)
族(民族)——簇(一簇)元(元旦)——兀(突兀)蜓(蜻蜓)——蜒(蜿蜒)
看这个词:蜿蜒,是虫字旁,蜿蜒就是形容像虫子一样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比如蜿蜒的长城,本课中,有这样一句话: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本课用蜿蜒来形容洞顶的双龙。正因为如此,这个洞才得名双龙洞。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5个。其中有九个,是左右结构的字。老师把它们分成了两组。我们来看第一组
记金华双龙洞1.“杜陆端源”
第二组2. “鹃郁移额乳”
这两组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大家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呢?对。第一组是左窄右宽,第二组是左右等宽,在书写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才能把字写好看。本课比较难写的字是臀,我们看一下,生字练习我们课后完成吧。
四、再读课文,把握内容,梳理游览顺序
下面我们要再读课文,梳理一下游览顺序。同学们,在这篇游记中,叶圣陶爷爷通过一些句子,清楚地告诉我们他的游览顺序,现在,我们再来默读课文,边读边出这些表示作者行踪的句子,并勾画出来,这样,你就能知道,作者是按什么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了。好,同学们按下暂停键,默读课文吧。
好,同学们到这些表示作者行踪的句子了吗?作者就是这样用这些句子,来说明他的游览顺序的,现在现在老师把这些句子集中出示一下,我们一起来看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
走进去,
这是外洞。
在外洞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同学们,这些介绍作者行踪的句子,在课文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学们看,(出金华城——)作者就是利用这些过渡句,将自己的游览顺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写清楚了。所以我们在写游记的时候,也要用这种写作方法。好,同学们基本理清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现在我们一起完成课后第一题。(幻灯片)完成作者的游览顺序图
路上——()——()——()——()——出洞
你们瞧,金华、罗店、入山,这是作者在去双龙洞的路上。中间四个空应该填作者正在游览的四处景点,我们可以结合这些过渡句来填。填好了吗?一起看,分别是洞口、外洞、过孔隙、到内洞,最后是出洞。
五、了解本文第二条线索
通过路线图,我们更加清楚地知道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作者的游览路线就是本课的线索。其实,除了作者的游览路线这条线索外,本文还有一条线索,在不同的地点,作者都写到了泉水,下面我们一起来寻。请同学们再次通读全文,出描写泉水流经路线的句子,勾画出来。按下暂停键
好,同学们到了吗,现在老师把这些句子集中出示一下,大家来看:
一路迎着溪流。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在外洞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我们把泉水流经路线与作者的游览路线进行对照,大家有什么发现?
路上:一路迎着溪流。
洞口: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外洞: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孔隙:在外洞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内洞: 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对了,通过对照,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路上、到洞口,到外洞,到孔隙,到内洞,走过的每一处景点,都写到了到泉水的来路。作者的游览顺序正好与泉水流出的方向相反,因此,泉水的来路是本文的另一条线索。
作者就是这样,且走且看,每走到一处景物就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一边游览,一边描述,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移步换景。用这样的方法来写文章,条理非常清楚,咱们读起来,也好像跟随着作者进行了一番游历。
六、总结:好,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前往金华的双龙洞,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去一睹双龙洞的风采。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节课再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刘老师的微课堂。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的第一课时,我们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那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要感受金华的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是如何把景物特点写清楚的。
二、体会各处景物特点,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1.路上:好,现在我们也变成游客,跟着作者一起出发吧。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朗
读2、3自然段,欣赏四月北山的一路风景。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的山,各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读完之后,感觉很美。来看这一句:粉红的山,各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这个句子中有一个词叫明艳,你能结合这个句子说说什么是明艳吗?对了,沙土的粉红,映山红的颜,还有或浓或淡的新绿,这些彩特别明亮鲜艳,所以明艳就是明亮鲜艳的意思。让我们把这一句再来读一读吧,读出北山的明艳,读出春天的明艳。
粉红的山,各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我们再来读一个句子: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同学们看看,听听,宽、窄、缓、急,多像一首乐曲,一首溪流的欢歌。这真是,看山山有,听水水有声。
我们与作者一路欣赏着明艳的春,聆听着溪流欢快的调子,多么惬意,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双龙洞口。
2.洞口与外洞:默读第四自然段,了解洞口与外洞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些的特点的?
好,我们看写洞口的句子: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从这句话,我们了解到洞口的特点是:宽、大、很有气势。(运用比喻)好,我们看一看洞口的图片。
来,再看写外洞的句子: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
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从这句话,我们了解到外洞的特点是:高大(运用比喻)我们看一下外洞的图片。
3.孔隙:好,同学们,双龙洞的特点是洞中有洞,到了外洞,同学们一定想进内洞看看了,如果我们要从外洞进入内洞,就必须通过孔隙。什么叫孔隙?孔隙就是狭小的缝。孔隙是作者在游览双龙洞的过程中,最惊险的一处,也是作者着重描写的部分。我们来读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孔隙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些的特点的?
读完了,孔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对了,那就是:狭小,惊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