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应用,国家医疗改革的进行,以及患者对服务需求的提高等等,医护人员作为特殊职业体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身心疲惫,最终影响服务质量和个体的生存质量。我院近年来将心理学介入进医院管理中,使管理者除了关心医护人员的工作外,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学;介入;医院管理;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41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应用,国家医疗改革的进行,以及患者对服务需求的提高等等,医护人员作为特殊职业体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医院的管理中,管理者除了关心医护人员的工作外,还应关注他们的躯体健康状况,尽可能的增加正性心理感受。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医护人员自身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1]。我院近年来将心理学介入医院管理,通过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医护人员心理状况分析
1.1医护人员压力来源
压力(stress)也称应激,是机体的一种反应模式,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机体的平衡和负荷能力,或者超出了个体的能力所及的时候,就会体现为压力[2]。研究文献已经确定3种普遍导致压力的因素:不确定性,信息缺乏和失去控制[3]。医护人员每天面对的是生死的抉择,临床实践具有高风险性、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负性情绪冲突等显著特点,所以医护人员是在高压力情境中工作的一个体。
1.1.1工作压力
工作本身既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压力来源。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这点就显得更加重要。医学面对的是生命和健康,风险性大于其他行业,另外医学是一个充满未知、充满探索的世界,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许多疾病还无法根治或者难以洞悉确切的病因,不确定性是深深植根于医疗服务之中的。另外,由于疾病发生的过
程是生物、心理、社会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医护人员不可能在病人诊疗的短暂过程中全面
的了解这些因素,所以每个医护人员通常都是在信息不完全知晓的情况下进行临床决策的,特别是对于急诊病人更是如此。由于未知太多,信息不完全,但同时面临生死的抉择,医护人员都会有虽然竭尽全力,但是由于职责所系不得不做点什么的心理感受,这些长期的压力是每个医护人员无法避免的,因为这是由医疗工作的客观性决定的。
1.1.2 人际关系压力
人际关系是医护人员压力的另一重要来源[4]。医护人员的诊疗活动是以医疗技术为媒介的对人的服务,这个过程不但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娴熟的人际沟通技能,医生之间的真诚合作,医护之间的融洽配合,上下级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都会直接的影响到医护人员的压力水平,特别是医患关系对医护人员的压力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在疾病中减少焦虑,也能够使医护人员体验到工作的成就感,而紧张的医患关系特别是医疗纠纷的增加必然使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加强防御,当医务人员治病救人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病人血压下降,医务人员血压上升;病人心跳缓慢,医护人员心跳加快。由于医疗纠纷的影响,医务人员在诊疗中缩手缩脚,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必然增加了工作的压力。调查研究也显示了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是医护工作的重要压力源[5]。
1.1.3 社会综合压力
在临床医护人员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压力源就是社会经济和法律因素产生的压力。医疗服务供求矛盾和严格的法律环境使医护人员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以来,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办医,使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由于病人的流向基本上是呈自然状态,在少数大医院供求矛盾仍比较突出。尤其是科室之间忙闲不均,有些科室的医护人员的压力特别大,一个医生每天平均接诊60~70个病人,供求矛盾的存在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使其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长此下去必然筋疲力尽。另外,当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之后,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使医护人员有“一脚踏在手术室,一脚踏在法院”的感觉,在积极谨慎的为病人诊疗的同时还必须为防御性的、为可能的医疗纠纷寻无过错的证据。旨在保护弱势体的法律给医护人员带来了更多的压力,若医务人员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把自己卷入无休止的医疗纠纷之中。
除了以上几点主要的压力源,医护人员个人的生活事件、家庭与事业之间的角冲突也可能成为压力的来源,但是工作本身、人际关系、社会法律环境是医护人员这个特殊体的
个主要的压力源。
1.2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现状
“心身耗竭综合征”是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学者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即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消耗过多,而产生极度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征,表现为厌恶工作、焦虑、烦躁、失去同情心、自卑等。2007年卫生部的一项调查显示,9 0%医患关系论文的医护人员感到工作压力大,23%的医护人员有消极情绪,50%的医护人员有时有消极情绪,而73%的医护人员在工作时有情绪消极情况出现。我院对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的调查显示,80%的医护人员感到自己合法权益难受保护,有相当比例的医务人员认为“自己正受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另外,我院还对一些专门岗位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i c u(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icu医护人员sds和sas的得分高于国内常模,即他们更容易形成焦虑抑郁情绪;护士焦虑、抑郁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医生;职称越高,抑郁的分数越低,年轻的医护人员抑郁分数较高。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突出的问题为躯体不适、抑郁和焦虑。
2 心理学介入医院管理
2.1加大党务院务公开,真正实施民主监督。
加强民主管理是医院发展的有力保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是保证人民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措施。为此,我院党委在加强组织领导的基础上,周密部署安排,分阶段确定重点,分步骤组织实施,科学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党务、院务公开体系。相继制定了《市立医院党务、院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市立医院社会公开承诺》、《市立医院党务、院务公开制度及处罚规定》、《党务公开的监督考核制度》等文件,把党务公开和院务公开有机结合,把公开责任落实到各个职能科室,使公开工作职责更加细化、更加具体化,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把众高度关心关注的党务、院务进行周密梳理,在院内、院外“晒公务”, 做到党务、院务“晒明白”,向社会、向患者、向职工公开了七大重点内容,广泛征求众意见,诚恳接受社会监督。对医院发展的重大事项、投资项目、干部任免等,做到了规则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以众满意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