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护理学杂志论⽂
中华护理学杂志论⽂(精选6篇)
⽆论是⾝处学校还是步⼊社会,⼤家都经常接触到论⽂吧,论⽂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研究的⼿段。为了让您在写论⽂时更加简单⽅便,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中华护理学杂志论⽂(精选6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中华护理学杂志论⽂篇1
摘要:护理⼯作是医疗保健卫⽣⼯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预防、和康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
近年来随着病⼈和家属维权意识的提⾼、健康需求的增⾼,对护理⼈员的职业道德、技术⽔平、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在临床⼯作中不断发⽣护理纠纷,护患纠纷成为困扰卫⽣系统棘⼿的⼤问题。本⽂为此将具体探讨护患纠纷产⽣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些避免护患纠纷的措施,从⽽以利于更好的处理好护换关系。
关键词:护理⼯作;医疗保健卫⽣;职业精神;医院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病⼈运⽤法律武器维持⾃⼰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成为⼈们的共识,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1、2]。
然⽽护患纠纷的发⽣却呈上升趋势,如何提⾼服务质量,加强专业素质训练,增进彼此沟通,优化护患关系,避免护理纠纷,将是未来实际⼯作中的重点内容[3]。那么在医疗纠纷中认真分析护理⼯作过程产⽣的护患纠纷,对完善护理服务质量是⼗分有益的。
1 引发护患⽭盾的常见原因
1.1 服务观念落后,缺乏法律知识
现阶段护患纠纷从数量、性质、处理途径、结果等都发⽣了很⼤的变化。护患纠纷数量⽇益增多,内容也趋向复杂化[4]。有些护⼠不能转变观念,⼯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护理⼈员法制观念淡薄,
缺乏法律常识,存在侥幸⼼理,对医院的规章制度视⽽不见,⼯作马虎,平时不注重业务学习和知识更新,导致卷⼊护患纠纷。
1.2 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语⾔使⽤不当,患者的⼼理⼀般都很脆弱,⼀句安慰的话或者是⽆⼼的话都可能影响患者的情绪。⾔语、服务态度⽣硬,沟通不到位,对患者缺乏同情⼼,不理解患者的焦虑⼼情,当患者询问病情时解释不够甚⾄极不耐烦,导致患者及家属的反感,⽽产⽣纠纷[4]
1.3 ⼯作责任⼼不强
护理是⼀项琐碎的⼯作,直接⾯对病⼈,如果⼯作稍有松懈或漫不经⼼,或谈天说笑,都会引起病⼈和家属的不满意和怀疑。如有些护⼠⼯作繁忙时。容易产⽣焦虑和烦躁,当病⼈有疑问时,表现出不屑⼀顾的神情,致使病⼈和家属的反感,在情绪上与护⼠对⽴[5]。有的护理⼈员不认真执⾏规章制度,医疗保护意识不强,对着病⼈随便说话。执⾏医嘱不严格,对可疑医嘱不问清,没有认真执⾏“三查七对”。只凭经验、凭印象或带侥幸⼼理匆忙⾏事,造成⽤错药、抽错⾎标本等⽽导致纠纷。
1.4 病⼈的期望值与护理技术⽔平存在差异
有的病⼈对护理⼈员要求特别⾼,技术要过硬,操作要熟练。要求护⼠输液要⼀针见⾎,不得失误。
但医疗护理不同消费服务,不可能达到⽩分百的效果。这样的要求反⽽会给护⼠带来更⼤的⼼理压⼒,加⼤操作失败的可能性。同时病⼈希望得到有关⾃⼰疾病的注意事项、饮⾷、⽤药等⽅⾯的知识宣教,如果护⼠不能正确全⾯回答病⼈,解释不到位,相关专业知识⽐较缺乏,会造成病⼈对护⼠的不信任,持怀疑态度,期望变失望,不能达到病⼈的要求。
1.5 病⼈保护意识增强
随着法制建没的发展,⼈们法律知识的普及,⽂化⽔平的提⾼,社会上普遍开展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活动,使病⼈牢固树
⽴了“病⼈是上帝”的准则,对医疗护理⼯作有⼀种戒备⼼理,对医疗护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些不理解的⾏为都希望有个说法,以求得⼼理上的平衡[6、7]。同时患者家属希望医⽣能尽快出患者病因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所以当患者病情效果不明显,护理服务稍忽略⼀点,对医⽣⼯作挑不出问题时,转⽽对护⼠的⼯作产⽣不满,容易发⽣护患冲突。
1.6 医疗费⽤加⼤病⼈经济压⼒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达,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开展,各项检查的增加,病⼈在经济上承受很⼤压⼒,医保制度的实⾏也产⽣了利益的冲突,病⼈对收费相当敏感,住院常常需要复查,做各项检查,
这样就会增加费⽤,病⼈常常会觉得是乱收费,没有必要产⽣的费⽤。如果效果再不好,病程较长,不满情绪就会向护理⼈员发泄出来。
医患关系论文 2 护理⼈员避免护患冲突的措施
2.1 强化法制观点及法制教育
法律⾯前⼈⼈平等,法律不仅保护病⼈的合法权利,也保护医护⼈员的合法权利。护⼠应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预防医疗事故的发⽣。
2.2 提⾼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理念
护理⼈员在⼯作中应杜绝⽣硬态度,提供主动优质服务。给病⼈以全⾯的⾝⼼护理,尊重病⼈⼈格,信仰、习惯、爱好、价值观、坦诚与病⼈沟通,对待病⼈如亲⼈,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要充分理解这⼀点,然后在⾏动上⾃觉地做好份内⼯作,使病⼈在⼀个良好的氛围下康复。维护病⼈的⼈格和尊严,不歧视任何病⼈,尤其注意对性病、艾滋病、⽼年和临终病⼈、精神病⼈等特殊病⼈的尊重,要承认和理解病⼈的信仰、习惯、爱好、价值观、合理的需求。不因病⼈经济⽀付能⼒、地位、信仰等的差异⽽在服务上有所不同。让病⼈了解和参与医护的有关过程,承认和维护病⼈合理的知情权和⾃主选择权。让病⼈感觉到有护理⼈员的关⼼和爱护。
2.3 加强责任⼼,杜绝差错事故
责任⼼是个体对个⼈⾏为及服务对象负责的⼀种⾃觉意识,是执⾏规章制度的保证。护⼠要加强责任⼼,针对性地对患者进⾏全⾯护理,以增强护理效果,提⾼护理质量[8]。护⼠在岗⼯作到位,精神饱满,⾔⾏⽂明,主动热情,对待病⼈认真仔细,细⼼,耐⼼,病⼈得到满意的服务,这也是预防纠纷的⼿段。
2.4 建⽴良好护患关系
护⼠应及时与病⼈沟通,没有沟通,护理⼈员就⽆法评估患者,⽆法收集有效的资料与信息,⽆法发现潜在的护患⽭盾,必须掌握⼀定的沟通技巧。通过有效的沟通建⽴良好护患关系。特别是在各项操作护理前,都应给病⼈讲解的⽬的,药物的作⽤及注意事项,做好健康指导。使病⼈对⾃⼰的疾病,,有⼀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掌握正确的服务⽅法,不仅会得到病⼈的配合,理解,和⽀持,⽽且使其得到安全感和信耐感。从⽽有助于化解⽭盾,减少护患纠纷的发⽣。
2.5 加强管理⼯作
护理管理者必须树⽴以⼈为本,以病⼈为中⼼的管理思想,使每个环节的管理达到服务到位的⽬标。有效的管理可以提⾼护理质量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使其⾝⼼在最佳状态下接受和护理,是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保证。
2.6 培养慎独精神
慎独是指⼀种道德境界,也是⼀种道德修养⽅法,它会使⼈们在⽆任何⼈监督的情况下,都能按道德的规范和范畴的要求⾏事[9]。转变服务观念,培养护⼠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护理活动是⼀种特殊的职业活动,常常需要独⾃处理很多问题。对护⼠⽽⾔,慎独的前提是坚定的信念和良⼼,是以⾃⼰的道德意识为约束⼒的。⽆论是在⼈前还是⼈后;⽆论领导在与不在;⽆论病⼈年长与年幼,昏迷与清醒,都能⼀如既往地按照操作规程与要求完成各项护理⼯作。否则,不能达到慎独的境界,就会造成⼯作失误,受到良⼼的谴责。因此,护⼠要按照⾃⼰的内⼼道德信念⾏动,任何情况下都要忠于职守,全⼼全意为病⼈服务。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维权意识的增强,现在的护患纠纷⽇益增多,为此,我们应针对产⽣护患纠纷的内外部因素,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探索,巧妙化解护患之间所发⽣的纠纷,给病⼈营造⼀个安全、舒适的修养环境。
参考⽂献
[1] 秦素英.护患纠纷的预防措施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4).322-323.
[2] 杜黎明、赵庆英.护患纠纷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4).98-99. [3] 史瑞芬、唐⼽、曾丽芳.护⼠临床⼈际沟通能⼒的培养[J].护理学杂志.2003.18(4).301-302.
[4] 刘明溱、孙光研.加强防范措施减少医疗纠纷[J].中国医院管理,2000,5(20):40-41. [5] 席淑华.协调急诊护患关系的重要性[J].护⼠进修杂志,1997,12(5):176 .
中华护理学杂志论⽂篇2
1、产妇的⼼理特征
产妇因为其现阶段的⽣理特殊性,使得产妇易出现恐惧、紧张、忧虑、烦躁等⼼理特征。初产妇处于对分娩时疼痛的恐惧以及对分娩知识的缺乏,⼀般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态,经产妇来⾃对上次分娩的回忆。另外,很多产妇紧张胎⼉的⾝体是否会出现⼀些缺陷或疾病。⼀些产妇因为缺乏对分娩的⼀般常识,⼼理反应很强,过分恐惧与紧张,导致产妇极度不配合医⽣及助产⼠的⼯作,以⾄于影响正常产程进展。
2、妊娠期的⼼理护理
2.1通过同孕妇进⾏沟通,了解孕妇内⼼存在的⼼理障碍根据孕妇的⽣活环境、⼼理状态的不同制定个体化⼼理护理计划,从⽽对有⼼理障碍的孕妇更好的开展⼯作。例如,很多孕妇在分娩前⼗分恐惧,因为对分娩的过程不了解,经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情况。这时对产妇的⼼理护理就显⽰出其重要性。护⼠可向孕妇解释,分娩的具体⽣理过程,以及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安全性,当孕妇了
分娩的过程及安全性,⾃然会降低因担⼼分娩痛苦⽽产⽣的焦虑⼼态;⼀些在孕妇因为⾝体原因在妊娠期间有其他疾病或妊娠并发症发⽣,所以要对她们加强相关的疾病常识介绍,同时进⾏⼼理护理,让产妇对⾃⾝的病情多有了解,以达到配合的作⽤。例如:很多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护⼠应给予主动的、具有持续性的⼼理护理,同时要对产妇进⾏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护⼠应该做到经常同产妇进⾏交流,增强同产妇之间的熟悉程度,从⽽有利于监督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及时发现患者内⼼所存在的问题⼼态,进⾏有针对性的⼼理护理,从⽽减少病患的⼼理压⼒,有利于更好的配合医⽣进⾏⽣产及。
2.2护⼠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交流⼀些孕妇,特别是初产的孕妇,在最初⼊院时,对医院的陌⽣感会增加其内⼼的不安情绪,护⼠的沟通是医患关系的桥梁。所以,护⼠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交流,⾸先对医院的总体环境,医疗⽔平进⾏概括性的介绍;其次,对产妇的个⼈情况进⾏了解,让孕妇表达出⾃⼰的⼼理需求,有利于建⽴个性化的⼼理护理计划,建⽴融洽、信任的护患关系。由于信任感的增强,这样产妇也更易接受护⼠给予的护理帮助及⼼理⽀持,更好的协助医⽣进⾏。
2.3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降低产妇抑郁症的发⽣频度创造良好的家庭,特别是⾼危妊娠孕妇和健康不佳的孕妇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特别的关⼼和爱护,护⼠适当的向产妇的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进⾏相关知识的宣讲,在医院同家庭⽅⾯共同帮助孕妇解除⼼理上的顾虑,树⽴对医护⼈员及医学的信任。同时也可以发放宣传⼿册、建议孕妇参加孕期学校培训的课程、安排孕妇与已经进⾏分娩的产妇互相交流等
增加其对分娩时的感受和信⼼,改变其认知来减轻焦虑的情绪。调查显⽰,家庭⽀持是避免妊娠期妇⼥抑郁发⽣的主要因素:家庭成员对产妇的⽀持理解越⾼,抑郁症的发⽣频度越低。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家庭⽀持有利于婴⼉的健康及产妇的恢复,⽽劣性的家庭关系的存在则损害母⼦的⾝⼼健康。因此,在产妇的家庭中应尽可能营造出⼀种温馨、和谐、舒适的⽓氛。
3、分娩期的⼼理护理
3.1第⼀产程⼼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助产⼠与产妇需要密切接触。助产⼠要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内⼼活动情况,通过她们对妊娠、分娩⽣理常识的掌握情况,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护理。因⼈⽽异,制定个性化的⽣产期⼼理护理计划,向产妇们宣讲妊娠、分娩、育⼉等知识,在产妇有疑惑时及时的解决相关问题,在此,可建⽴医患之间信任的桥梁,是孕妇对助产⼠具有信任感,从⽽通过消除对孕妇对于分娩的恐惧感及紧张情绪。以达到孕妇⼼情的舒缓以及情绪的稳定。对⼀些情绪极度不的产妇,助产⼠更加要细⼼及耐⼼的进⾏⼼理护理.指导产妇进⾏深呼吸,帮助按摩其下腹部及腰部,以减轻症状.避免孕妇过多地消耗体⼒,以分散产妇的注意⼒,达到舒缓⼼理的作⽤。
3.2第⼆产程⼼理护理第⼆产程是⼗分关键的,这就使助产⼈员在这⼀阶段要更加的稳妥,从⽽给产妇⼼理依托,做到忙⽽不乱,熟练果断,同时在精神上安慰产妇,并且对⼀些在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对产妇加以解释,让产妇有安全的⼼理感受,再加上⾏之有效的助产操作,⿎励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以增加腹压,促进胎⼉下降及娩出,保证胎⼉顺利娩出。
3.3第三产程⼼理护理分娩结束后,当产妇看到⾃⼰所⽣孩⼦,⽆论婴⼉健康与否,均可引起产妇的情绪激动。表现为或沮丧,或兴奋,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脑⽪层,直接影响⼦宫的收缩情况,易导致宫缩乏⼒,继⽽出现⼤出⾎。此时,⼀⽅⾯在上,给予产妇宫缩剂加强宫缩,从⽽预防出⾎的发⽣,助产⼠的⼼理护理在⼀定情况下起到了作⽤,另⼀⽅⾯对产妇进⾏⼼理安慰,抑制住产妇过分激动的⼼情,避免产妇因内⼼波动⽽导致的⼀系列的病症。总之,在护⼠的⼼理护理下,让产妇在产前做好⼼理准备是很必要的,这关系到产妇和婴⼉的健康。
4、结语
产妇的⼼理护理从主观上可以减轻产妇的⼼理压⼒,客观上可以更好的协助医⽣进⾏及恢复⼯作,具有⼀定的必要性,在今后的护理⼯作中应该得到重视,不仅作为⼀门⼼理学⽅⾯的医学知识来掌握,同时也是更好的进⾏医患之间沟通的重要⼯具,有助于产妇的⾝体健康及护⼠⼯作的顺利完成。
中华护理学杂志论⽂篇3
摘要:⼈们⾃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在不断提⾼,护理纠纷的发⽣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减少护患纠纷的发⽣,达到患者满意的⾼质量的护理,是⽬前护理⼯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本⽂通过探讨产科常见护理纠纷的因素,提出有效地防范措施,从⽽增强产科护理⼈员的服务意识,减少护理纠纷,提⾼产科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产房隐私护理相应措施
1 产房隐私内涵
隐私通常被⼈们理解为⾝体的隐蔽部位,⽽据资料记载隐私的标准定义最先是由美国法学家沃伦(Ssmtiel D.Warren)和布兰德斯(LouisD.Brandeis)于1890年提出的,后来逐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隐私是指患者不妨碍他⼈及社会利益的个⼈⼼中不愿告诉他⼈的秘密,它主要包括个⼈⾝体秘密、⾝世及历史秘密、有关家庭⽣活秘密、财产⽅⾯的秘密等。妇产科是个特殊的环境,医护⼈员在对患者进⾏病史采集、体检和护理操作中,常涉及患者⽅⾯的隐私问题,如⽣殖器官的暴露、未婚先孕、性传播疾病、异常婚育史、婚外伴侣、⽣殖器畸形、不孕不育等,多患者对此存在不同的情绪反应和⼼理变化。所以,注重产房个⼈隐私保护显得格外重要。
2 产房隐私被暴露的原因分析
在分析隐私被暴露的原因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先研究⼀下患者对隐私的认识。
在进⾏妇科检查时,需暴露隐私部位,很多⼥性患者,特别是年轻未婚⼥性,怕被男性看到,怕男医⽣检查,不愿有男实习⽣在场,觉得在男性⾯前暴露⽣殖器很难为情,同时也存在怕被家属不理解的顾虑。有某些隐私的⼥性患者,例如:⽣殖器畸形、有性传播疾病、未婚先孕等,在接受妇科体检和询问
病史时,是抱着忐忑不安的⼼情,怕隐私被暴露⽽受到歧视或影响夫妻感情和正常⽣活,造成夫妻家庭不和,⼼⾥充满⽭盾和不安。
2.1 病房、妇科检查室的布局因素
病房、妇科检查室的布局不当会导致患者的隐私暴露。如病房较⼤,设施不齐全,病室环境差,个房间住7~9位患者甚⾄更多,中间没有隔帘;某些常⽤⽆菌物品放置在妇科检查室内,以⾄于患者在做妇科检查时,常有医护⼈员闯⼊检查室取物。
2.2 医护⼈员素质因素
医护⼈员直接⾯对、接触患者隐私,医护⼈员认识隐私意识淡薄、观念不正确、素质低下等也会直接导致患者隐私被暴露。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个⽅⾯:
(1)法律意识淡薄。没有真正理解隐私和隐私权的含义,以及保护患者隐私是医务⼈员的主要义务之⼀等,也就⽆法从根本上重视保护患者隐私,并从⾔语和⾏为中反映出来。
(2)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尽管医学模式也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阶段转变到了以⽣物、⼼理、社会医学模式为中⼼的阶段,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着你是患者,我是医⽣,我只要医好你的病,⽽你只要配合我的检查就⾏了的思想,从⽽忽略了患者的⼼理感受。
(3)服务意识较差,对患者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不了解,或不能很快适应。不能主动为患者服务,⽽是按照操作规程机械地进⾏着每⼀次操作,单纯地⽤⼿和⽤脑做事,⽽没有⽤⼼去做。
(4)不尊重患者。如让进修、实习医⽣、护⼠查看患者时,不事先做好解释⼯作,或未征得患者同意就执⾏操作,或检查时不分时间、地点等。
(5)职业素质较低。如在办公室、⾛廊等地⽅,随便谈论患者病情、隐私,进出病室不随⼿关门,在进⾏操作时接操作前要评估环境,符合保护患者隐私的要求,但实际上,为了省时间或怕⿇烦或⾃认为没有必要等⽽被忽视听电话、接待同事或来访者等。
(6)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现在很多诊疗操作都明确规定操作前要评估环境,符合保护患者隐私的要求,但实际上,为了省时间或怕⿇烦或⾃认为没有必要等⽽被忽视。
2.3 医院管理⽅⾯因素
医院管理不当也是导致患者隐私暴露的原因之⼀。如诊室秩序混乱,表现为患者、陪⼈多,甚⾄妇产科诊室⾥有男陪⼈等。探视制度不严格,探视⼈数多和探视时间长,有的病床24⼩时都有陪护,有时甚⾄有多⼈陪伴的现象。⼀览表上写明疾病诊断,来⼈通过查便可知道该患者到底得了什么病。病历资料管理不善,病、陪⼈趁机私⾃翻阅等。
3 对象与⽅法
3.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2009~58⽉份产科患者116⼈(其中包括⼤⽉份引产15⼈),发放问卷116份,回收有效问卷110份,有效回收率94.8%。110例患者年龄18~36岁;97例已婚,13例未婚;⽂化程度,⼩学22例,初中38例,⾼中29例,⼤专及以上21例。
3.2 ⽅法
采⽤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内容包括⼀般资料:年龄、⽂化程度、婚姻状况:隐私认知、个⼈隐私有⽆被泄露、主
要由哪些途径泄露、泄露后的⼼理状况。答案可多项,由患者⾃⼰填写或⼝述。
4 结果
患者对隐私的认识:56例(50.9%)认为病情属于个⼈隐私;69例(62.7%)认为⾝体某些部位属于个⼈隐私;32例(29.1%)认为婚育史属于个⼈隐私;27例(24.5%)认为其他如⼼理活动属于个⼈隐私。
5 提⾼产房隐私护理的相应措施
3.1加强医护⼈员隐私保护意识
由于产科患者有别于其他科室,⼊住产科,都⽆可避免的要⾯对医护⼈员对婚育史、孕产史的询问,以及⾝体隐私部位的暴露,如会阴部备⽪,腹部监测胎⼼⾳,分娩时的截⽯位、不可缺少的肛检与阴查、哺乳时乳房的暴露等,针对产科患者的特殊情况,医院应加强对医护⼈员的'隐私教育,加强其法律意识,注重患者隐私保护。
3.2 改善就医环境
门诊设分诊台、诊疗室改造成“⼀医⼀患⼀室”,并请家属或亲友在诊室外等候,避免了患者尴尬解除⼼理顾忌,以便能详述病情。病房改装成单⼈或双⼈房。
3.3 提⾼医护⼈员服务意识及⽔平
(1)急诊⼊院时,先把孕产妇安置⼈诊疗室,查看产前检查情况。避免当着家属或亲友的⾯询问病史及既往史,特别是孕产史,以防揭穿孕妇的隐私⽽引起家庭和社会问题。如果是未婚先孕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阴道出⾎、外阴裂伤或性病引起的⽣殖器官炎症患者护⼠应做到⼀视同仁,不冷漠轻视。
(2)检查、及护理操作时,特别是在做肛检、阴查及会阴冲洗时,应该关上房门或⽤屏风遮挡。操作时尽量避免与患者⾯对⾯,可采⽤侧卧位导尿法。对⼿术患者,应做好隐私部位的遮挡,避免不必要
的暴露,操作期间不谈论患者隐私,操作结束后应该帮助擦净⾎污,穿好⾐服,适当遮盖后送回病区休息。
(3)由于⽬前产时服务模式的改变,提倡导乐分娩及家庭式分娩,⼤部分孕妇分娩时都有家属或丈夫陪伴,因此,在做检查时应特别注意说话的语⽓和技巧,并告知家属不得乱窜产房,以免泄露和侵犯其他孕产妇的隐私。孕妇待产及检查时,适当遮挡腹部及会阴,特别注意防⽌接产过程中不慎泄露产妇隐私。
(4)对于妊娠合并性病或者其他传染病的患者,直接安排住单⼈房间,做好保密和消毒隔离。⼀览表及床头卡上只写姓名及床号,不写诊断。现在很多医院的护⼠站均为开放式的,医嘱的录⼊转抄与病历书写完善都在这⾥完成。因此,对病历资料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应防⽌⽆关⼈员随意翻阅病历及本,以免泄漏隐私,电⼦病书写后随时退出界⾯或予以加密。但护理⼈员对患者的隐私保护也不是⽆条件压倒⼀切的,当患者隐私和诊疗信息的保密会损害第三者⽣命健康利益及社会公共安全利益时,这时的保密必须让步。
4 结论
护理⼯作性质决定了护⼠在⼯作中与患者的特殊关系。⽽产科患者诊疗及护理的特殊性,更容易导致患者隐私不慎的泄漏。因此,如何提⾼服务技巧和⽔平,强化法律意识,做好孕产妇隐私保护是每个产
科护理⼈员应尽的法律义务和责任,我们应持慎重的态度,⾃觉维护患者的隐私权,避免⽆意的侵权⾏为,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献:
[1]王湘,邓瑞姣,保护患者隐私在护理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61:88-89。
[2]戴慧萍,妇产科患者隐私保护的调查分析冲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A(20):1846。
[3]潘孟昭,护理学导论,北京:⼈民卫⽣出版社,1999,138。
[4]秦美珍,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4(18):1693。
[5]张新宝主编,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第1版,北京:众出版社,2004,610。
[6]蒋建设,潘伟民,丁淑君,等,⼥性患者卧位导尿的观察,实⽤护理杂志,2003,19-48。
[7]施卫星,杨廷忠,护⼠应如何看待患者的隐私权,中华护理杂志,2004,36:312-314。
中华护理学杂志论⽂篇4
【摘要】了解孕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孕期宣教对孕妇产后进⾏盆底肌康复的重要性。[⽅法]采⽤⾃⾏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162例孕妇健康教育前后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知识了解及需求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孕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知识普遍缺乏了解,且需求不⾼;健康教育后孕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及需求明显提⾼。[结论]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