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基本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讨论和比较,明确算理。
  教学重难点:
  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幻灯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表内除法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
  复习除法笔算的格式。
  9÷2=
  指名板演。提问各部分名称。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除法。
  二、新授
  1、教学40÷2。
  出示场景图。
  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0÷2
  2、教学46÷2。
  先自己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告诉你的同桌。组织全班交流。
  明确: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出示第二个问题: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
  3、练习。
  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46÷2。
  4、教学笔算46÷2。
  先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和同桌交流。组织全班交流。
  明确:每人先分得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口算的想:40÷2=20 6÷2=3 20+3=23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选择几题说说算理。
  自学除法笔算的方法。
  指导笔算除法的顺序和方法。
  提问: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
  第二个4是怎么来的?
  第二个和第三个6分别是怎样来的?
  三、练习
  做做第1题。
  说明46÷2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板书2 46说明竖式的写法,以及在横线格上的位置。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堂小结
  讨论并指名回答。
  作业
  直接写得数。
  写完后比一比每组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先独立做前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年级数学教案
  比一比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后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三年级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准确解答。
  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
  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拓展)
  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情感)
  活动重点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
  活动难点
  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过程
  一、课前游戏
  (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与小数)
  写数猜数:
  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填入统计表中。(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
  教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方法.
  揭示课题:
  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到大数和小数。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和差问题。
  二、创境新授
  (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行转化的三种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
  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
  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大数苹果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苹果的个数。
  启发: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是和+差,第二种方法是和—差;相同点是都用了假设转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