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当代诗歌的阅读与欣赏
作者:刘吉琼
来源:《教师·中》2012年第01
        诗是一类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的文学艺术。读诗就是读透诗人,了解技法在表现情理上的妙处。学会读诗,学会读懂诗,将有助于我们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提升,并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陶冶人的情操。如何对现当代诗歌的阅读与欣赏,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谈几点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逐字逐词阅读,了解诗歌内容
        读现当代的诗歌,很容易多读、少读、破读句子。所以,在阅读之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在准确认读的前提下,诗歌大意就不难把握了。有些时候,偶尔出现一两个生词影响我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但又不可避免地要个具体内容,这种情况下,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明确生词的常见意义。可用组词、谐音、形旁等办法来推断词语的外延意思;二是结合前后内容推测生词的意义。这两种方法都可用代入法检验内容的正确性,如果处理得当,即使意思不精准,也不会对我们理解诗歌内容造成大的影响。如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郑愁予《错误》)中的跫音的界定,意思不一定准确,但可以用以上方法推出个大概,字从,采用形旁类推法,跫音想来定与足声有关联。
        二、把握诗歌意象,探寻诗人情感
        什么是诗歌意象呢?诗歌意象就是由诗人创造出来传达主观思想情感的载体,其意象可以是人、事、物、景。如穆旦的《赞美》就是表达人的,徐自摩的《再别康桥》就是表达物的。一首诗的意象可以是一个或一组,阅读欣赏诗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诗歌意象的载体,二是诗人的情感。在《再别康桥》一诗中,意象是一组,他们是:金柳”“青荇”“,作者刻画意象时的情感主要用三个诗节来体现的:写金柳的第二节、写青荇的第三节、写再别康桥写作背景”的第四节。如第二节,把金柳比作美丽的新娘金柳就具备了新娘的迷人和美丽,可以看出作者对意象是赞美的、歌颂的。诗人之所以把一组意象写得如此美丽,是因为对康桥的深沉爱恋之情。
        三、界定艺术手法,彰显诗歌魅力
        诗人选定了意象,就要刻画意象,刻画意象就要采用一些艺术手法。我们读诗,在明白
诗歌内容的前提下,还要探究诗歌运用艺术手法之后达到的精彩效果。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修辞手法的运用。要明白诗中用了何种修辞,是怎样运用的,有什么效果。以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徐自摩《再别康桥》)为例,该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将比作人间天上的彩虹,使潭水美得具体形象,这一效果是诗人想要的又要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字里行间就会自然流露出诗人对康桥的赞美之情,诗人要离开康桥而又舍不得的款款情深也溢于言表。二是句式结构和音韵节奏上的特征。句式结构如格律诗派的建筑美学,音韵节奏如押韵,长短句形成的参差之美,整句对偶形成的整齐之美,等等,这些也应该是鉴赏诗歌语言的重要方面。三是象征性表现手法的运用。诗歌里的象征手法,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如狄金森《篱笆那边》,篱笆象征了人生经历的挫折磨难,草莓象征了人生追求的美好东西;又如臧克家的《老马》一诗,诗歌的表层意象是老马,诗歌的深层意象为像老马一样、让人同情可怜又让人可恶憎恨的人
        四、分析背景材料,升华诗歌主题
        正确运用背景材料,对理解诗歌主题,常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合为时而著,诗
歌合为事而作正是对其背景的深层阐释。有些时候,我们没有现成的背景材料来理解诗歌主题,那么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就很重要了。我们来看下面的一首诗: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田间《假如我们不去打仗》1938年)明确背景材料: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全诗通过想象,简笔勾勒出不去抗日的严重后果,也在警醒人们,只有参加战斗,才能够取得抗战胜利的这一社会现实!
        我们很多同学认为诗歌不好学习,其实我不这样认为。学习诗歌就像学习其他的文学作品:多去阅读,多去思考,不要怕它,就一定可以把诗歌学好。上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法,我们今天读诗,借用古法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另外,丰富夯实自己的语文基础知识,如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界定一定要准确,学习系统的理论分析方法,灵活多样地进行语言表达的尝试,选方法就其完美,选内容就其准确,立足自身,在长期的学习中形成比较有特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游刃在技法情理之中,超然于诗歌意象之外也绝对不是难事。 
        参考文献:
        1]刘小微.论伊沙诗歌语言的创生性意义和策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3(5).
        2]谈幼珍.《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4.(贵州省习水县同民镇中学,贵州 遵义 56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