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院艺术学院
毕业创作说明
题 目《再别康桥》
学 生 赵晓敏
指导教师 吴晓玲 讲师
年 级 2011级
专 业 音乐学
艺术学院 音乐系
2015年5月
郑重声明
本人的毕业创作说明是在指导教师吴晓玲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如有剽窃、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特此郑重声明。
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再别康桥》
一、 主题思想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成功之作。徐志摩,现代诗人,所做的《再别康桥》成为新月派诗歌的代表。诗人曾经心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徐志摩作《再别康桥》时以情感起伏为线索从头至尾贯穿整首诗,诗人把虚景和实景相融合,情之真挚、味道浓郁、隽永,在本诗中流露。构成的意境也是唯美动人的,从而描绘了一幅唯美流动的画面。使得诗人对康桥的爱意、对往昔生活的向往、对自己面对的无可奈何的离别之愁展现的完美无瑕。
苏夏是当代中国赫赫有名的音乐教育家,苏夏创作的艺术歌曲在现当代作曲家中较有分量。主要作品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再别康桥》正是苏夏的著名创作之一。苏夏的艺术歌曲的歌词通常引用近代诗人的诗,笔者正是因为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情有独钟,所以选苏夏的《再别康桥》作为毕业创作。像这种以近代诗为歌词的艺术歌曲“以字行腔”和“依意行腔”在词曲结合方面主要被采用,使优美的诗句和不尽相同的美妙旋律结合在一起,使艺术之作更具艺术价值。具有诗乐相融的艺术特征。苏夏在艺术歌曲的创作方面卓有成就。
二、歌曲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徐志摩自己悄无声息的来到康桥他的英国故友。可是当时的情况让他非常失望,满怀一颗激动地心情来到故地却没有到他的朋友,当时的他特别的无助,默默等待他的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康桥,是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位居英国。徐志摩把康桥时期视为自己人生的转折。诗人1982年重游英国看到康河的水,过去的生活场景历历在目,触动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在他心里消逝已久的天命。诗人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留宿一夜之后。11月6日在返程的中国南海上,面对的大海是汹涌澎湃的,面对的天空是辽阔无边的,此情此景使诗人有感而发展纸、执笔,作下这首传世之作,把这次故地重游的切身感受赋予诗中。
苏夏一生之中有无数的艺术创作,但是他的音乐创作在他入音乐学院作曲系之后更为集中,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1948年至1979年、后期是再别康桥写作背景1979年以后。《再别康桥》是他后期的作品。内容不尽相同的近代抒情诗,被苏夏老先生所选用作为歌词,题材或曲折或丰富,或矛盾或细腻。但是他们的共同点则是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水准。歌词在韵律节奏特征等方面,都具有潜在的音乐性,在格律上适合谱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正是具有以上特点,所以苏夏先生在徐志摩用情至深的《再别康桥》中深受感染谱下此曲。当你对曲式结构进行分析时你会发现,西方传统艺术歌曲的作曲风格不被常用,相反的是根据诗词的结构或内容作曲有苏夏自己独有的作曲风格。在曲式结构上更是有自己所特有的选择。
三、 作品分析与艺术处理
《再别康桥》是抒情诗的一种,诗句优美、婉转,就像轻音乐般是优雅动听。这首诗把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表现的淋漓尽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来时诗人心中充满着惊喜欢唱,正是因为来时的惊喜欢畅,才更让诗人走时充满了眷恋与惆怅。此句诗恰恰流露了难以抑制的真情实感;诗的第二节转入了对康桥自然风光的描写,“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自然风光是多么的美好。垂柳在夕阳下,彩相辉映
似金柳般迎风摆动。康河的波光荡漾,是人心中不断泛起涟漪。诗人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是因为自然的纯美。此时的纯净、安宁和自由掩盖了周围的一切,让人沉醉其中。诗人沉浸在灵魂的安宁和自由中,情不自禁的要放声歌唱。第三节,“寻梦”诗人在这世外桃源里追寻梦想,如梦一般的拥抱生活拥抱美,诗人在这里的梦是人生的梦,艺术的梦,爱情的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演唱本节是要用唯美的情绪将本节做好情感的表达和抒发;由梦境回到了现实,此时自己已经不能放歌了,只能悄悄的吹奏笙箫。康桥也体察到了是诗人内心的忧伤,也为诗人沉默。演唱此小节时要用忧伤的情感演绎;康桥带走了诗人的一切,哪怕是诗人的灵魂,和诗人梦想,还有诗人所追求的真、善、美。将所有美好的一切,永远的留在康桥。
《再别康桥》的曲谱是娴熟的和声手法以及和声民族化的结合运用,苏夏艺术歌曲的和声配置,主要运用古典时期的大小调功能体系。正三和弦的运用在和声材料中尤为突出。在节奏上使用的是固定节奏模式。同时又注重民族和声风格的体现。
前奏(1---10),降E大调。10小节的前奏,已不仅是前奏了,整个前奏的音乐性质是独立的,低声部、高音部各是一条旋律,并且中音声部加在了高音部的下方,与高音部构成三度
、五度和六度的叠置。变成了一个较为舒缓、自由的三声部对位,在此复调手法也如其它作曲结构一样被运用。这样的曲式结构所表达出来的音乐氛围也是甜美的、柔情的。
第11---19 小节由降E大调转到降B大调,本段写诗人告别康桥时的心情感受,采用倒叙法,扣住诗题中的“别”演唱时要注意歌词想要表达的意境。这一段则类似于咏叹调性质,整个旋律围绕着这个音做迂回环绕,曲式结构整体性加强。
第20---24小节旋律加入了变化音,旋律的前6小节在♭B大调上,后2小节由于变化音的使用,使得调性朝A大调调离,在伴奏织体上在演唱时要特别注意,将其改为四声部对比式复调。
第30---34小节f句11小节,本节写康河上游拜伦潭如梦似幻的迷离之美,并暗示往日情怀的不可复寻,演唱时要调整演唱状态。
第48---52小本句话的结束重复康桥,调式上也完满终止结束。
四、创新点
这一首歌曲曲调优美婉转、优美、抒情,情感丰富是本曲的最大特点。演唱时气息必须平稳,第一乐段在演唱的时候声音轻柔,速度缓慢以求表现康桥的宁静。声音要求除了轻柔之外,还要格外的干净,就如歌词写的“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因为这一句是想要营造一种非比寻常的诗情画意,但绝对不能因为位置靠前就提高音量,一定要控制好气息并且有位置的演唱。
紧接着旋律中出现了一个六度的大跨越,“那(六度)河”情绪有了些许的波动,这是比较难的地方,尽量提前调整好高音的位置,唱“那”时就必须调整到唱“河”的位置。从而使其变得过渡顺利,流畅自如。来时诗人心中充满着惊喜欢唱,把康桥的美景更好的呈现。给人一种宽广舒适的美感,更适合笔者声音圆润饱满气息充沛的特点,使其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相统一,从而把笔者的歌唱技巧和歌曲的艺术便显得淋淋尽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