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五四制初中语文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关于母亲的文章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 每题15分 共计45分)
1.(1)下列对句中画线词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1.(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1.(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1.(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
②忽自悟以一袍故 使方寸如此 是大可笑 (文中画横线语句)
A. 出衡山县市(有时)
B. 刘欣谢而(离开)
C. 不而出(衣服)
D. 遇一人过前(正好、恰好)
【答案】C
【解析】(1)C项 句意 不穿着袍子出去 衣 动词 穿(衣)
【答案】D
【解析】(2)句中的两个“吾”分别作两个句子的主语 故第二个“吾”前应断开 排除A、B两项 “不掩”是不关的意思 中间不应该断开 排除C项
故选D
【答案】B
【解析】(3)B项 “富人穿着以前的旧衣服”错误 “县市一富人 尝赠一衲袍 刘欣谢而去 越数日见之 则故褐如初”的意思是 县城里的一个富人 曾经赠送给他一件僧袍 刘先生高兴地道谢后走了 过了几天见到他 还是像以前一样穿着旧衣服 由此可见 此处的“他”指的是刘先生 穿着旧袍子的是刘先生 不是富人
【答案】(4)①不能够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 不能够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忽然自己悟到因为一件袍子的缘故 使自己的心中(内心)竟然这样 这实在是非常可笑
【解析】(4)①淡泊 内心恬淡 不慕名利 无以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没办法 明志 明确志向 致远 达到远大目标
②以 介词 因为 是 这
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2.(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②如人负刀牵牛
2.(4)【甲】文“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_____
【乙】文“朝发黄牛 暮宿黄牛” 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_____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______________描写
2.(5)【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 沿溯阻绝 沿 顺流而下
B. 不以疾也 疾 快
C. 逢黄牛山 逢 经过
D. 犹望见此物犹 好像
【答案】D
【解析】(1)D项 “犹望见此物”的意思是 还能望到这个石头 犹 仍然 还是
【答案】C
【解析】(2)A项 第一个“自” 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第二个“自” 如果 意义和用法不同
B项 第一个“绝” 极 第二个“绝” 尽 穷尽 意义和用法不同
C项 两个“虽”都译为“即使” 意义和用法相同
D项 第一个“故” 所以 第二个“故” 原来的 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C
【答案】(3)①水清 树荣 山高 草盛 有很多趣味
②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解析】(3)①清荣峻茂 水清 树荣(茂盛) 山高 草盛 良 很
② 容貌 模样 负 背
【答案】(4)湍急, 迂回(深), 侧面
【解析】(4)①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甲】文内容的基础上 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结合【甲】文内容 从“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中可知 “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湍急 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乙】文内容的基础上 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 结合【乙】文内容 从“此岩既高 加以江湍纡回”中可知 “朝发黄牛 暮宿黄牛” 侧重写水的纡回(深) 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文章的内容来理解写作手法 两文没有直接描写水的湍急和纡回 而是通过“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和“朝发黄牛 暮宿黄牛”来描写的 属于侧面描写
【答案】(5)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5)回答此题时 需要掌握句子翻译 把握文章内容 从而理解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的感情 【甲】文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山和水的特点 【乙】文写出了长江黄牛滩水道迂回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 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1)对“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朗读节奏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3.(2)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王生不 (                    )             
②王生益 (                    )
3.(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善学者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之 冀闻道也
②学者之大忌 莫逾自厌 盍改之乎?
3.(4)面对李生的劝导,文中表现王生态度明显变化的三个词是:最先是“             ”而后是“            ”,最后是“谢”
3.(5)文中李生认为王生“不善学”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A.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B.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C.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D.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答案】B
【解析】 (1)“王生好学”是主谓短语 中间可以停顿 “好学”充当谓语 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A、C项 “而”是连词 表转折 与前面谓语之间应断开 排除D项 故选B项
【答案】同“悦” 愉快, 恼火 生气
【解析】(2)①译为 王生不愉快 说 同“悦” 愉快
②译为 王生更加生气 愠 恼火 生气
【答案】(3)①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 确实是这样吗?
②王生更加生气 不回答李生的话转身就跑开了
【解析】
(3)①或 有人 信 相信
②益 更加 愠 恼火 生气 还 同“旋” 转身
【答案】不悦, 益愠
【解析】(4)作答此类问题 首先要疏通文意 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 面对李生的两次劝导 王生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 李生第一次劝导王生时 王生的表现先是“不说” 而后是“益愠”、“不应而还走” 李生第二次劝导王生时 王生的表现是“惊觉”、“谢” 甚至要“请铭之坐右 以昭炯戒”
【答案】(5)①只是记住老师所讲的知识 但没有去思考
②一意孤行 不听从别人的劝告
【解析】(5)文中李生认为王生“不善学”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终必无所成 何谓之善学也” 其二 “余一言未尽 而君变以去 岂善学者所应有邪?”
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 每题15分 共计15分)
4.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2)下列对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使者 一个“通”字 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 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
B. “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 这即是信使带来的消息 又是作者内心独白
C. 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道信使是报消息的 但又不忍心问 将作者迫切想知道家人消息的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D. 尾联哀叹自己贫困潦倒 连妻儿都无力养活 只能分居两地 追根究底皆因功名难就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4小题 每题15分 共计60分)
5.(1)根据上下文 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第④⑥段横线处 第④段应填(        ) 第⑥段应填(        )
A.这就是母亲的遗憾          B.想起来我就满心愧疚
5.(2)第②段说“仿佛肩负着某种神秘的使命” 结合全文分析母亲肩负着哪些使命?
5.(3)请品析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她只是笑笑说 “要是我眼睛还看得见 就能帮你们带着孩子 你们爱上哪儿玩儿就上哪儿玩去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母亲总能准确无误地逮个正着……似乎总能读懂我的那点小心思……(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5.(4)文章两次写到“母亲的眼睛毒辣” 请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5.(5)结合全文 谈谈你对“我是她寄存在人间的 用她全部光阴兑换来的 舍不得花的一张支票”的理解
【答案】(1)①B, ②A
【解析】(1)根据文章第⑤段“我和母亲说起这些遗憾 她只是笑笑说 ‘要是我眼睛还看得见 就能帮你们带着孩子 你们爱上哪儿玩儿就上哪儿玩去 ’”可知 文中的“要是我眼睛还看得见 就能帮你们带着孩子 你们爱上哪儿玩儿就上哪儿玩去”是母亲的遗憾 所以在这段话的之后应该填写 这就是母亲的遗憾 所以第⑥段应填A 从第④段“每当我游历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总忍不住在心底生出一丝悲凉 若母亲还看得见 带她来 该有多好”可以看出 “她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是“我”的遗憾 所以这之后应填 想起来我就满心愧疚 所以第④段应填B
【答案】(2)母亲肩负着抚养并教育子女的使命 守护家庭 照顾家庭的使命 让自己健健康康 减轻子女负担的使命
【解析】(2)本题在作答时先看清题干要求 之后到文中到对应的文字 再分条概括 文中写母亲肩负的使命的内容分布在全文 从文章第⑩段“小时候我常常在网吧被抓了现行 也不知道
是谁通风报信 母亲总能准确无误地逮个正着” 第⑫段“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 诫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等处可以看出 母亲肩负着抚养并教育子女的使命 从第⑦段“我们的吃穿住行 无时无刻不是被母亲照顾着” 第⑥段“如此境地 想着的还是如何照顾我们”等处可以看出 母亲肩负着守护家庭 照顾家庭的使命 从第②段“母亲很听话地每天都练 风雨不误 不敢有半点马虎 仿佛肩负着某种神秘的使命” 第⑭段“让自己健健康康 不给她的孩子再添半点儿乱”可以看出 母亲肩负着让自己健健康康 减轻子女负担的使命
【答案】(3)①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 写出了母亲因为自己失明 不能帮助子女的遗憾 进一步表现了母爱的无私
②两个“总能”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 突出母亲对“我”的了解和严格要求
【解析】(3)①从“笑笑”可以看出运用了神态描写 从母亲说的话可以看出运用了语言描写 写出了母亲因不能帮助“我们”而感到遗憾的心情 表现了母亲的无私
②句子中出现了两个“总能” 可以看出是反复的修辞手法 母亲“总能”读懂“我”的心思 突出了母亲对“我”的了解和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