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上册)历史第⼆单元知识点总结
⼋年级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洋务运动
1.背景:第⼆次鸦⽚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的: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4.代表⼈物:中央以为代表;地⽅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5.内容:(1)前期:以“⾃强”为⼝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等近代军事⼯业。
(2)后期:以“求富”为⼝号,创办民⽤⼯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张
之洞创办汉阳铁⼚和湖北织布局等。
2021年立秋时间
(3)军事: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海军。
(4)教育: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京师同⽂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所新式学
堂。
6.结果:甲午中⽇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7.评价:(1)性质:是⼀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救运动。
(2)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要⽬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3)积极性:a.引进了西⽅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第⼀批近代企业。
b.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为中国
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请列举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业和民⽤⼯业。除此之外洋务运动还有哪些内容?答:⑴
⑵洋务派还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海军;
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
2.有⼈认为洋务运动采⽤⼤机器⽣产,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进
步意义;也有⼈认为洋务运动的⽬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你值得肯定。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答:上述两种观点都不够全⾯。
理由:洋务运动从⽬的来看,它主张学习西⽅科技是为了增强清政府镇压⾰命的实⼒,也是为了提⾼抵御外国侵略的能⼒,最
终⽬的的还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从客观后果来看,它没有使中国⾛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批⼈才,对外国的经济侵略也有⼀定的抵制作⽤。同时,客观上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发展了近代的教育事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审时度势,则⾃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材料⼆我办了⼀辈⼦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⑴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派别的观点?结合材料⼀说说李鸿章的什么主
张?
答:洋务运动的观点。“查治国之道,在乎⾃强”这是洋务运动前期提出的⼝号。
⑵这⼀派别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答:①创办近代军事⼯业。②开办⼀些民⽤⼯业。③筹建了南海、北
洋、福建三⽀海军。
⑶材料⼀反映了这个运动的⼝号是什么?
答:前期⼝号是“⾃强”。
⑷材料⼆是谁在什么事件后发表的感慨?他为什么这样说?这⾥的“海
军”你认为指的是哪⽀海军?
答:李鸿章。甲午战争。因为在甲午中⽇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洋务运动随之破产。这⾥的“海军”指“北洋舰队”。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公元1872年8⽉11⽇,农历七⽉初⼋,⼀批年龄在10岁到15岁的少年,在上海登船出发,⽬的港是旧⾦⼭。从1872年到1875年,⼤清王朝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官费留学⽣,踏上美国的⼟地。……这原本是清政府设⽴的⼀个长达15年的留学计划,但是进⾏到第10年,终因遭到反对,半途夭折,功亏⼀篑。
材料⼆据国家教委公布的数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留学⼈员累计于30万⼈。
材料三 2004年4⽉28⽇国务院总理接受了《爱尔兰时报》助理总编唐纳荷的采访时说到:“中国在爱尔兰有⼀位亲密的朋友叫萧伯纳,他说过:我们是朋友,如果你给我⼀个苹果,我给你⼀个苹果,那么每个⼈最后得到的只是⼀个苹果。但是如果你给我⼀种思想,我也给你⼀种思想,那么我们都得到两种思想。开放,学习会使⼀个民族进步和发展,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⑴材料⼀中提到的派留学⽣出国深造⼀事是中国近代史上哪次重⼤运
动中的举措?
答:洋务运动。
⑵这⼀举措“进⾏到第10年,终因遭到反对,半途夭折。功亏⼀篑。”
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封建统治阶级顽固派的封闭、⽆知、落后和腐败。
⑶材料⼆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答:材料中数字说明了改⾰开放20多年来,举国上下重视知识、尊重⼈才,深刻意识到“知识就是⽣产⼒”。
⑷说说你读完材料⼀、⼆、三后的感受?
答“中国的近代化⾛过了⼀个艰难的历程,历史证明:⼀个国家,⼀个民族绝不能也不可能孤⽴于世界之外,⽽它的发展和进步的⼀个重要⽅⾯就是要开放、学习,学习⼀切⼈类优秀的⽂化为我所有。
第七课戊戌变法
1.序幕: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2)经过: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应试举⼈上书光绪帝。
(3)⽬的: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4)影响:揭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3.⾼潮:“百⽇维新”:(1)时间:1898年6⽉-9⽉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3)内容:a.政治:改⾰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维新⼈⼠。
b.经济:⿎励私⼈兴办⼯矿企业。
c.思想⽂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才,翻译西⽅书籍,
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论。
d.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4)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
4.失败:“戊戌”:1898年9⽉,慈禧太后发动,囚禁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
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六⼈被杀。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改⾰政府机构,裁撤官;创办报刊,开放⾔论。
材料⼆⿎励私⼈兴办⼯矿企业。
材料三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才,翻译西⽅书籍,传播新思想。
⑴这是哪⼀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领导这⼀历史事件的是哪⼀阶级派
别?答:⑴戊戌变法,资本阶段维新派。
⑵这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答: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
⑶你认为这⼀历史事件在当时是进步的还是倒退的?为什么?猕猴桃的功能和作用
答:进步的。因为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请列表说明百⽇维新的主要内容。(列举百⽇维新的主要内容。)
3.我们应该向康有为等维新派⼈⼠学习什么精神?
答:康有为等维新派⼈⼠在民族危机⽇益严重之时,为了救亡图存,掀起了⼀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他们不⽢落后,勇于向先进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的精神和⾼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作为中学⽣,我们应谨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勤奋读书以振兴中华。高一语文必修一
4.阅读下列材料:
(1898年9⽉)谭嗣同的许多⽇本朋友苦苦劝说谭嗣同东渡⽇本,以躲
避慈禧太后的搜铺,谭嗣同不听。他说:“世界各国的变法,⽆不从流⾎⽽成。现在中国没有听说因为变法⽽流⾎牺牲的⼈,这就是国家之所以不强盛的原因。如果有愿意为变法⽽流⾎牺牲的⼈,请从我谭嗣同开始。”最终,谭嗣同被杀。
⑴上述材料表现了谭嗣同怎样的决⼼和精神?
答:⽢愿为变法流⾎牺牲的决⼼和视死如归、⼤义凛然的精神。
⑵有⼈认为谭嗣同坐以待毙,舍⽣赴死太愚蠢,死的不值得。你怎样看?答:不值得,因为逃⾛后还可保存实⼒继续⽃争,不应该做这样的牺牲。
(或者值得,因为谭嗣同⽤他的献⾝精神激励后⼈继续⽃争。)
但是,不管谭嗣同的选择如何,都已经成为历史,站在今天的⾓度,我们仍然视他为英雄,戊戌变法的流⾎牺牲者。
第⼋课⾟亥⾰命
1.组织准备:(1)1894年,孙中⼭在檀⾹⼭组织了⾰命团体兴中会。
(2)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会在东京召开,选举孙中⼭为总理,通过了
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民主共和国,改⾰⼟地制度的⾰命纲
领,⼤⼤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命运动。
福建安全教育2.指导思想:孙中⼭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
“民⽣”三⼤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是孙中⼭领导⾟亥⾰命的指导思想。
3.武昌起义:1911年10⽉10⽇,⾰命党⼈在湖北武昌发动武装起义,第⼆天占领了武汉
三镇。
4.中华民国:1912年1⽉1⽇,孙中⼭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
1.请列举⾟亥⾰命爆发的标志、领导⼈、主⼒军、指导思想、⽬的、性质及结论?
答:⑴爆发标志: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因1911年为旧历⾟亥年,因此历史上把这次⾰命叫“⾟亥⾰命”)。
⑵领导⼈:孙中⼭。
⑶主⼒军:倾向⾰命的新军。
⑷指导思想:民族、民权、民⽣---三民主义。
⑸⽬的: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民主共和国。
⑹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命。
结论: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命取得胜利。
2.请说说⾟亥⾰命的历史意义?(请说说⾟亥⾰命的历史作⽤或历史影
响。)
答:①⾟亥⾰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亥⾰命使民族共和观念深⼊⼈⼼。
③但⾟亥⾰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盗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尚未完成。
伤感小说3.有⼈说:“⾟亥⾰命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为什么?
答:同意这种说法。
⾟亥⾰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命是成功的。但⾟亥⾰命的胜利果实很快就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以⾰命⼜是失败的。
4.阅读下列材料: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
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命派领导的民主⾰命,以及照搬西⽅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1.“不触动封建根基的⾃强运动”指:-------(洋务运动)
2.“改良主义运动”指-------(戊戌变法)
3 旧式的农民战争指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4.“资产阶级⾰命派领导的民主⾰命指———(⾟亥⾰命)
5.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命的⽬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专制,故要民族⾰命;不愿君主⼀⼈专制,故要政治⾰命;不要少数富⼈专制,故要社会⾰命。”
⑴此段话是谁说的?
答:是孙中⼭说的。
⑵材料中“民族⾰命”“政治⾰命”“社会⾰命”各指什么内容?
答:民族⾰命是指推翻满洲贵族清王朝的统治;
政治⾰命是指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资本阶级民主共和国;
社会⾰命是指平均地权。
也可以答“三民主义”。民族⾰命是指民族主义;政治⾰命是指民权主义;社会⾰命是指民⽣主义.
第九课新⽂化运动
1.背景:(1)西⽅民主、⾃由、平等、博爱等启蒙思想进⼀步介绍到中国。
(2)⾟亥⾰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
(3)袁世凯宣扬尊孔复古思想,使新旧思潮发⽣激烈冲突。
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物:陈独秀、李⼤钊、胡适、鲁迅等⼈。
(3)旗帜:“民主”和“科学”。
(4)阵地:《新青年》杂志。
(5)主要内容:a.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新⽂学,反对旧⽂学。
3.发展:(1)背景:俄国⼗⽉社会主义⾰命的胜利。
(2)内容:颂扬⼗⽉⾰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3)代表:李⼤钊:a.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
维主义的胜利》。
b.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
1.列表说明新⽂化运动的代表⼈物及其著作。
2.请列举新⽂化运动开始的标志、代表⼈物、⼝号、主要阵地,活动基地,⽬的及主要内容?
答:⑴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⑵代表⼈物:陈独秀、李⼤钊、胡适、鲁迅。
称呼礼仪
⑶⼝号:“民主”“科学”。
⑷主要阵地:“新青年”。
⑸活动基地:北京⼤学。
⑹⽬的:为了反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