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影响 1”作为古今巴蜀地区的文化总和,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华文化中内含丰富、特鲜明的重要地域文化之一。“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李白的诗歌除了其丰富的思想性与高超的艺术性,还在于他又开创了积极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李白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尽管“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但现今仍留存900多首,如要从李白留存的诗歌中去把握其浪漫主义诗风,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只有将李白放在盛唐巴蜀地区这一大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来分析其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无疑会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李白的诗歌。
一
众所周知,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在四川绵州昌隆(今四川绵阳江油青莲镇)。李白出生地四川绵阳江油青莲镇位于川西北中北部的四山环抱的中坝平原,历史上为连接我国西北和西南的南北民族迁徙大走廊,族、部落众多,同时又是汉、藏、羌、彝等文化东西交汇之地,文化交流融合频繁,文化多样性保存良好,形成了重农喜商、尚文循礼、崇仙好娱的民俗文化传统。这些历史上形成的民俗文化传统,直至今天仍然在当地众的生活中
发挥着重要影响。
蜀中是一块文化沃土,这里道教、佛教烟火繁盛,墨客儒人层出不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风尚和氛围,给年幼的李白以最新的文化启蒙。李白天才俊逸,又非常勤奋好学,他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上安州裴长史书》)。也许自小受父亲诵读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的影响,李白“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因此,在私塾期间,李白继续阅读了大量书籍,进一步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他从甲乙丙盯子丑寅卯的汉字开始,认真研读了《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诸子百家的书籍。而这些作品都不在经书范围之列,对丰富与发展李白的想象力和精神世界功不可没。
李白的诗风是 一次李白随父亲到文风楼赴晚宴,客人们听说他年少学厚,善于吟诗作赋,想考考他,要他以文风楼为题写一首诗,李白稍作思考吟出了四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也有客人怀疑李白可能是事先写好了的,于是指着窗外飞舞的一萤火虫,要李白吟诗一首。李白不慌不忙地吟道:“雨打灯难灭,风吹更明。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萤火》)这两首诗作质朴清新,语言浅直,自然天真,想象之大胆、奇特令四座皆惊。
据记载,开元八年,当时散文名家,礼部尚书苏到益州(今四川成都)任职大都督府长史,李白得知,便带着自己的诗文在半路上拜谒,请苏予以指教。苏读后,果然大加称赞:“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去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上安州裴长史书》)开元六年的春天,18岁的李白来到距家不远的梓州(今四川绵阳三台县),拜会了他仰慕已久的导师赵蕤。赵蕤是位纵横家,他以自编的《长短经》作为教材教育李白,使李白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来看待社会,追求理想。在优越环境下成长,少年即负文章声名的李白,不可能不意气风发,也不可能不对事业前途充满美好的遐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这种豪迈、无视任何困难的壮志,其实已在李白的身上烙下了浪漫主义的印记。
二
巴蜀地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因多次大规模的移民潮和社会变迁、区域地理环境及民族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传承时断时续,时代差异、区域差异和民族差异较大。但是,有一些文化属性则是无论古今、不同区域和民族皆共有,其中尤以神秘、神圣、智慧、浪漫、和谐五大特文化属性最具代表性。
将巴蜀文化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影响 1与李白的诗歌创作结合起来,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作家的创作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地域文化是一个作家创作的潜在文化背景,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会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巴蜀文化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影响 1对李白诗歌创作,尤其是其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都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在神秘性方面,以《山海经》和古蜀历史传说为代表的神话传说、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青铜文化、发祥于西蜀的神仙(仙道)文化、盛行于巴地的巫觋文化,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神秘性的文化。李白家乡四川绵阳江油青莲镇,自古就是道教活跃的地方,仙风道气颇浓,在此修道的著名道士不少。李白用这样的诗句描绘家乡的风貌:“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李白从小受到家乡民风的熏染,常去戴天山的道观里拜访道士,听他们谈论道经。四川还流行着许多带有几分神秘彩的传说,如《列仙传》载:“(葛由)好刻木羊卖之,一旦骑驴入西蜀,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山……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李白对这一传说非常神往,其诗“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却恋峨嵋去,弄景偶骑羊”等句即来自此典故。在四川期间,年轻的李白拜访过不少道教名山,如峨眉山、戴天山、紫云山等,结交了不少道教名友。峨眉山在李白的心中十分崇高,他在登山后就情不自禁地写下了《登峨眉山》一诗:“蜀国多仙山,峨嵋邈难匹……”足见李白对神仙神秘文化的一往情深。
在神圣性方面,川西高原地区,因藏羌夷系统民族皆盛行自然神灵崇拜,至今到处都有神圣的神山、神林、圣湖、神灵寄身地,长期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隆重祭祀,其民族文化充满神圣属性。李白从小就亲眼目睹了四川绵阳江油县尉焚香读经的情景,李白在早年的诗作《题江油尉厅》中这样描写道:“五神仙尉,焚香读道经。”而美好的神仙境界传说典故则赋予了李白创作的不尽源泉。当后来李白带着自己的作品《蜀道难》远赴长安,求教于诗坛的老前辈贺之章,贺之章看到他的《蜀道难》第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对眼前的这位年轻诗人不禁刮目相看。贺之章称赞李白是谪仙人。从此以后“谪仙”这两个字,就跟了李白一生一世。李白把对神仙世界的幻想、追求和由此带来的种种困惑,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成功地转化为诗情,并将历代仙人道士们在漫长过程中所“创造”的神仙境界“浪漫化”了。
在智慧性方面,古蜀文化中的神仙文化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文化想象力和创造力。李白是四川人,他的故乡月的复合意象,就是特殊地体现为峨眉月。他有一首诗叫做《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月”成为扎根于李白生命本原的一个意象。李白的一生,是浪漫而又富有诗意的一生,也是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的一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心境之下,他写下了不尽相同名称的月亮。把月亮自如地安排在诗中,并给月亮起了几十种好听而又恰如其分的名字。在
从古至今的诗人中,有谁作品中曾出现了如此之多的月亮?有谁能有这样的智慧、挖空心思赠予月亮如此绚丽多彩的芳名?不说后无来者,但肯定前无古人。
在浪漫性方面,古史神话传说和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所反映的古蜀神仙文化,充满了追求自由、长寿、幸福的浪漫幻想彩。而川西高原山地的藏羌彝等各民族,其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喜歌善舞和自由恋爱的民俗风情、歌舞美酒伴星月的传统生活,加上青山白云藏人家、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风光,更使得这里成为令无数人们向往的浪漫高原。诗仙李白,更是继承了这种浪漫主义精神,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等。李白为了表达这种强烈感受,并从民歌、民间故事中汲取了大量的素材,形成了独特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