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两种不同解读
杰洛姆·大卫·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自问世以来引发了评论家的许多争议,褒贬不一,但其销售量却长久不衰。这一现象足以证实进一步研究该小说的必要性。
由于许多评论家的争论焦点都集中在该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是否安全渡过精神危机这一问题上,笔者拟通过详细解读作品为此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答案。本论文通过对小说细节的深入分析,证明该小说有两条结构平行却导致对立结论的线索主线。
顺着第一条主线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是,该小说反映的是少年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的成长困惑,以及他由迷惘到醒悟的“入世”(initiation)过程。然而,按照第二条主线所提供的线索进行逻辑推理,该小说反映的却是一个现代人在充满荒诞现象的社会中如何陷入无助和迷惘的困境,精神一步步走向崩溃,最终彻底迷失自我的过程。
从第一条主线的角度来看,主人公的入世过程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他对爱情、对死亡以及对自我等问题的认识过程。对作品结构的深入分析显示,这三个过程的发展模式极其相似。
霍尔顿的自闭造成了爱情危机,生活中的变故和死亡无时不在困扰着他的情感世界,而他寻麦
田守望者的愿望又屡屡受挫。然而,这一切都没有造成他的沉沦。
在他妹妹菲比的帮助下,一系列的顿悟使他最终悬崖勒马,摆脱危机,走向成熟,回归社会。从第二条主线的角度来看,霍尔顿对爱情、对死亡以及对自我等问题的态度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并不是向融入社会的方向发展,恰恰相反,荒诞冷漠的社会使他越来越痛苦地被幻灭感包围,以至不可自拔,直至精神彻底崩溃。
不难看出,针对这部作品所做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诠释有力地印证了法国文艺理论家罗朗·巴特的后结构主义观点,即文本是多元的,对其结构的分析可以从任一点延伸、发展、深化,并由此归纳出多种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主题意义。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