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坚持“学生为本”原则的前提下,开源引渠,实施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跨越学科的界线,实现语文与科学学科的对接。
关键词:语文;科学;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认为:课堂教学中要构建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都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但是,有的教师把语文教材看成是一种既定的文本,不敢越雷池半步,唯恐被指为“‘语文’不姓‘语’”。我们认为,在坚持“学生为本”原则的前提下,开源引渠,实施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跨越学科的界线也未尝不可。我们尝试了语文与科学学科的对接。
一、 阅读教学与科学相融,优化资源。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与科学课内容相近,相联系的,如果将这些课文内容进行整合,既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避免学科间无用的重复。小学阶段语文、科学可以对接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类:
其一、语文教材中的科普说明文(如《狼和鹿》、《恐龙》等)、写景为主的散文(如《美丽的南沙岛》、《庐山的云雾》等)与科学教材中有关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
其二、语文教材中一些记事为主的文章、英雄人物传记(如《虎门销烟》)与科学教材中有关历史的内容。
其三、语文、科学教材中只“点到为止”而对学生又有着吸引力的内容,如科学教材中对恐龙的知识只作了简单的介绍,而语文教材第六册课文《恐龙》对恐龙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教学时,可以对两者有机结合,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补充,加深理解。
以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文《石头书》为例:中年级学生对石头书、地质变化知识比较感兴趣,而一篇课文的信息毕竟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常识教材中相关内容也不多见。
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我们进行了语文与科学的对接教学。教学时间共三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所介绍的有关石头书的科学知识要点,要求学生将这些要点整理成篇。第二课时,学生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有关石头书知识,并进行汇报、交流、质疑,师生共同释疑;结合上节课“常识教材”的编写,
根据需要搜集资料并加以运用。第三课时,通过语文课文《石头书》与学生自编的“常识课文”《石头书》对比阅读,体会语文课文在语言表达上的准确与生动;通过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以“石头书”为话题的写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二、习作教学与科学相通,相互促进
习作教学与科学教学相融的目的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与科学教师沟通形成教学合力,及时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学科的各种实践活动,使习作教学与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个性与共性相融,从而形成有特的作文。
1、多彩活动,诱发学生习作欲望
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可以既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培养学生写作的热情,更重要是还学生习作的真实与本,这就要给习作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活动分为作文前活动和作文后活动。
作文前活动,有:实物观察、实地考察、情况调查、科技制作、实验演示、收集科学故事、
创意设计等。如在执教作文指导课《秋天的树叶》时,老师是让学生了解树叶的外形特点后,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制作一幅幅精美的叶贴画激发学生兴趣……活动中孩子们跃跃欲试,都想一吐为快,一篇篇充满童趣的文章不断涌现。这类活动目的是在写作前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宽学生的思路,解决了写作中“无米之炊”的问题,从而提高习作能力。
作文后活动,有:作文大赛、橱窗展示、红领巾广播台开设科技作文专栏、引导学生开展电子作文活动,我校每一年都举行一次学校作文大赛。这学期,我们还在学校橱窗中进行了《绿作文》的展示活动;红领巾广播台每个礼拜的科技作文专栏有序进行;多位同学撰写的电子作文,不仅独辟蹊径,而且大大鼓励了学生大胆创新,张扬个性。
2、巧用形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文的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一篇质量上乘的作文不仅有优美的语言、新颖的选材、深刻的主题,而且作文的外部形式也往往是新鲜的。我们尝试了多种习作形式进行训练,有:观察日记、参观记、游记、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调查报告、科学小论文、创意作文等,对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学生在秋天观察了校园中的桂花、路旁的稻田……之后,让学生写一写观察日记;在参观了农民公园、银杏生态园……后,让学生写一
石头书写参观记;让学生养了一段时间的动物和种了一段时间的植物后,根据它们的特征、生长过程编写一个小童话、小寓言故事等想象作文;在学生做了一个科学实验后,让学生以资料卡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学生读了居里夫人、达尔文等科学家的一些故事后,以读后感的形式写一写;另外,学生在学习科学时,经常会有自己的创意。如:21世纪的节能汽车、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等,可让学生大胆写一写创意作文……
语言文字、表达写作与科学道理、科学素养的结合,把理性严谨的科学思维、科学道理,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具有文学的感染和潜在的美。科学教师与语文教师通力合作,取长补短,一定能听到具有文学韵味的科学课,具有科学趣味的语文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