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东西,就如同飞鸟一样,飞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这只飞鸟就是时间。
老师叫我们回家做一个测试————一分钟能做什么事情我给爸爸妈妈分配任务:妈妈一分钟能织几针毛衣;爸爸一分钟能读几个字;我一分钟能做几道口算题。“预备,开始!”我激动又兴奋地叫道。
我飞快地算着口算,尽量争取多做几题,妈妈熟练地织毛衣,爸爸一个字一个字聚精会神地读者报纸。“叮铃铃铃”闹钟响了起来,我大叫:“时间到!都停下来!”我准备验收成果。来到妈妈面前问妈妈织了多少针,妈妈自豪地说:“我织了五十针!”“很好!”我竖起大拇指夸妈妈。又来到爸爸面前问爸爸读了几个字,爸爸笑着说:“我读了三百六十个字,要是中间不停顿,读得更加通顺的话,我肯定能读更多字!”我对爸爸说:“你已经很棒了!”接着爸爸妈妈齐声问我:“你做了几道口算”我谦虚地说:“我只做了四十道。”妈妈说:“可以了,不错!”其实从这个测试中我和爸爸妈妈都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在测试时都分秒必争,恨不得多一秒也好,如果在平时也这样分秒必争,珍惜时间,那么我们会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一位名人说过: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我可不想浪费生命,因为我想让我的生命活得更有价值。
时间简史普及版【精选8篇】二
国庆节的到来让我有点猝不及防,在放假的喜悦还未涌上心头,一段莫名的、悲凉的情绪却在我心头蔓延。
那便是时间。国庆的到来亦提醒着我十月的到来。从17年的除夕、寒假到开学,八年级,一切的光景都仍历历在目,仿佛浓缩在昨
天。我仿佛搭上了生命的列车,13年都在13秒内逝去。
看着时间无节制地偷走每个人的青春,我彷徨又害怕,我恨不得时光的沙漏能慢一点,再慢一点,好让我仔细享受转瞬即逝的每一分每一秒,再多一点时间去留恋我的青春少年。
我很害怕,害怕手表离近了时发出的不停的嘀嘀嗒嗒的响声,它仿佛在提醒我,告诉我又有多少时间从我的生命中了流逝。
而这一秒内,我是笑是浪费,是呼吸还是无所谓?
对于人的一生来说,一秒微不足道,可是60个一秒汇成了一分;60个一分汇成了一小时;24个一小时汇成了一天,而正是这或多或少的一天,汇成了人生。我为他人对时间这个“小偷”的轻视感到无奈,可怜他身上最珍贵的财富被偷走而不自知,又可恨他无穷地给予了“小偷”,偷盗的机会。
恍然一场梦,便取走了我的童年,我怕会不会下一个美丽的梦醒之后,就结束了我的青春。我不敢做这个虚无缥缈的梦。我怕如果越做越长,越梦越深,我的一生就此枯萎。
时间简史普及版【精选8篇】三
对于高中时期是理科生的我来说,《时间简史》可以说是十分熟悉和陌生的。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对其内容及理论有所接触。而之所以说是陌生,主要还是因为平常并不会对这本书有太多想去了解的意愿。而这一次的特团日活动便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去拜读一下这一部作品。
《时间简史》主要阐述了史蒂芬霍金对宇宙中的各种存在的猜想与推测。其中也不乏理论的阐述与说明。与一般的认识中认为其过于专业而比较难懂所不同,因为其对基础理论的阐述十分详细,所以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难懂。
读完《时间简史》说实话,对我们这些一般人来说,学习生活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改变。但是我们却也能感受到自己所处的宇宙之伟大与自身的渺小。在更了解世界的同时也能让我们重新考虑一下对自己的定位。
在读完《时间简史》之后,我也对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及人类未来的可能性重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幻想。可以说,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不止是科学的知识,甚至带给了我们对未来的期盼。
生命的列车时间简史普及版【精选8篇】四
最近,我迷上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时间简史》,作者是史蒂芬·霍金,我对它爱不释手,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就连睡觉时都放在床头。
我了解并开始阅读它是因为我们学了一篇名为《轮椅上的霍金》的课文,在课文中我认识了这位“宇宙之王”和他所著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霍金是一位具有传奇彩的物理学家。1967年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力,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对后来的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些了不起的成就,都是他在身患绝症全身瘫痪在轮椅上完成的。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感动了我。
但即使是霍金他本人,也对这本书竟如此畅销感到惊讶极了,这样一本涵盖现代诸多物理新发现又极难完全读懂的书,竟在科普书界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记录。对此,史蒂芬·霍金在书中说:“这表现了现代人对这一方面的信息很感兴趣。”
我大概也是这样的一个“现代人”吧,我一打开书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本书共十二章,前三章讲了近代宇宙学的发展,包括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等。第四章和第五章讲了科学家们对粒子(量
子)世界的研究,第六七章讲黑洞……
这本书的内容打开了我对物理好奇的大门,里面的内容不断吸引着我。现在呢,这本书就放在我的左手边,我准备写完这篇日记之后再去领略它无穷的奥妙!
时间简史普及版【精选8篇】五
自古以来,我们头顶的天空究竟有什么奥秘这一难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关于世界起源有我国的盘古开天辟地之说等,西方世界则认为是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于是乎,在欧美可以看到遍布大街小巷的教堂,大多数人都虔诚地信仰着上帝。不过很可惜呀,哈勃望远镜把地球周围200亿光年范围内的空间都检查了一遍,却丝毫没有上帝的影子。尽管这两种看法很明显都是错误的,但它也反映出人类爱思考的一面,实在想不出来时,就编一个盘古,上帝之类的出来,自圆其说。
霍金在这本书中试图用一种通俗易懂的阐述方式来解释高深的物理知识,以达到让大多数人都能看懂的目的。尽管如此,这本书看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物理基础的话,那就更加难以理解了。其实阻碍我们理解的最大原因还是我们平时生活在宏观低速的环境中,无法理解在宇观或微观下的物质及其运动状态。就如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它在物质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才有意义,但我们在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接触到这类情况,所以除非有超强的想象能力与抽象分析能力,想要明白其实很难。所以我将从一个业余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仅仅是出于爱好与好奇关于宇宙的起源,霍金教授坚持他的宇宙大爆炸观点。即宇宙原来是一个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因而它的密度无限大。它突然就爆发了,四
散开来,同时爆炸产生的温度极高,从此宇宙就一直持续膨胀,直到现在,而爆炸的那一刻就是时间的开始。在膨胀的过程中,有些气体,灰尘渐渐冷却聚集在一起,
形成各种各样的星球,宇宙的样貌渐渐清晰了起来。这里有个麻烦的地方,那就是大爆炸是时间的开始,那么在大爆炸“之前”,那个奇点算什么,没有时间跨度么或许用“之前”有些不合适,毕竟在开始之前能有什么呢!可是开始又是从哪来的呢,这仿佛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无论你说什么是源头,你都可以怀疑这个源头的来源,结束这种无休止的怀疑的最好方法就是相信一个最早的,没有“在那之前”。所以很多人就相信上帝,霍金呢,相信那个“奇点”,可我呢,我不知道,上帝那么多人信,估计没什么可信度,大爆炸理论也只是猜想,没有被证实。事实证明,没有信仰的确是件很痛苦的事,脑中一片混沌,无法被拯救。
上面那个问题的确很折磨人,霍金教授自己也说的含含糊糊,一笔带过了,我也略过吧。下面讲的是时间与空间、物质的关系。在大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中,马克思简单的说了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时间与空间则是物质运动的表现,时间具有一维性。霍金和一大批物理学家却有不同的观点。首先,物质与空间的关系就很微妙——物质是扭曲的空间。可空间是什么呢难道是真空真空可是意味着什么都没有——虚无。这一点目前科学界仍在作努力,他们试图发现一种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东西,基本到不可再分割。可惜在夸克这儿遇到了点障碍,因为夸克已经是一种猜想了,几十年来一直都还未被证实。由于实验器材条件的限制,以及理论上的一些缺陷,对微观粒子的观测一直都有障碍,无法精确
测得其运动状态。这样一来,科学家们就只能很郁闷地整天苦思冥想,试图发现一种全新的理论,但在这几十年里,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这本书中最引人思考的地方还是它的时空观。在相对论中,绝对空间与绝对时间都不存在。现在大部分人都已能接受绝对运动的观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