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之《苦恼》考点
精解
《苦恼》
契诃夫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1.作家作品
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小说和戏剧方面
的成就而著称。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世界
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主题思想
这部小说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鳏居多年,又刚刚失去爱子的马
车夫姚纳,想人诉说一下丧子的悲痛,但却屡次遭到周围人的冷眼、蔑视和辱骂,后因不到倾诉的对象,只得向自己的老马诉说内心的
哀痛与苦恼。小说一方面揭示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不幸
的处境,另一方面也揭露了沙俄社会里人情冷漠、人甚至不如动物通
人性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并对黑暗的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
3.苦恼的主要原因
小说中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是:姚纳的老伴早已不在人世,的儿子又死了。他想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结果偌大一个彼得堡
城里竞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肠,最后姚纳只得跟自己的小母马
倾诉。姚纳的苦恼主要是心中的苦恼和痛苦无处诉说。作者写的是小
人物的苦恼。姚纳的苦恼主要折射出整个社会残酷无情的现实,反映
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人甚至不如动物通人性,揭示了社会的黑暗
和小人物得不到关心和尊重的悲剧。整部作品弥漫的是一种悲剧性的
气氛:在沙皇等级制度的压迫下,社会底层人民从物质上被剥夺到精
神上被摧残,他们处处受压抑,甚至连诉说心声的最低愿望都无法实现,这是时代的悲哀。正如作品中作者写姚纳的一段独白:“连买燕
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这就是我会这么苦恼的缘故了。一个人要是
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那
他就会永远心平气和。”姚纳的这段独自是小人物的心声,也是对沙
皇专制社会的有力控诉。
4.心理描写
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十分出。作者在小说中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既通过环境景物来衬托
人物心理,通过刻画神情、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又以
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和第三人称对人物夹叙夹议的心理勾画来揭示主
人公的内心世界,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小说开头部分首先描写充
满冷寂与孤独感的都市夜景,在暮晦暗中湿雪飘飞的图景主要衬托
马车夫姚纳因丧子而抑郁的心情。小说中有多处刻画人物神情、语言
和动作的细节。如马车夫姚纳在风雪之夜,“孤独一人时,在街头发呆,他伛下腰,坐在赶车的座位上一动也不动,周身被落下的雪花覆盖,远远看上去像个幽灵。”这样的描写主要表现人物痛苦到了极致、已近乎麻木的心情。此外,作品中有一情节写姚纳内心郁闷痛苦到了
极点,不吐露出来就会憋死,这时来了三位年轻人,只愿付20戈比的
不公道价钱让姚纳送他们去很远的地方。而姚纳不但没有为不公道的
价钱抱屈,也没有为他们的粗野辱骂和动手打他而感到痛苦,反倒是:“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在这里,
无法排遣孤独痛苦感的姚纳连元赖式的羞辱人的话都能接受,这个反
常举动从侧面表现他内心渴望与人交流、倾诉心声的迫切的心理状态。最后,作者还以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和第三人称对人物夹叙夹议的心
理勾画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如姚纳在寒冷的风雪之夜特别想
人倾诉衷肠,结果接二连三遭到冷眼和辱骂,这时他伫立在街头,打
量着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作者在此处以第三人称对姚纳的心理
活动实行夹叙夹议的勾画。在这成千上万的人中竟然没有一个人注
意到姚纳、愿意听他倾诉衷曲。作者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来形容
此时姚纳在面对奔走不停的人时的内心感受和他所体验到的极度孤
独的悲哀,即这时的姚纳因痛苦胸膛快要裂开,他的苦恼已变得无边
无际,恰似一江流水,要冲溢出来,一泻千里,淹没全世界。作者的
议论和形象的比喻表现出了人物内心苦恼之深,以及无处诉说的极度
悲哀感。这为结束部分姚纳向马倾诉衷肠,以第一人称内心独自形式
展示人物心理埋下了伏笔。
5.细节描写
小说中,马车夫姚纳想对人倾诉儿子怎样死亡的细节,反反复复
多次出现,尤其是结束部分对马倾诉衷肠的细节描写十分感人。通过
这些细节描写,作者主要揭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贫穷和得不到关
心又无处诉说的悲惨处境。这些细节描写把马车夫姚纳为自己因贫穷
而无力挽救儿子的生命所感到的那种万般无奈的无助感细腻地表现了
出来,同时也把马车夫姚纳因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而未能如愿以偿、
马车夫只得对马倾诉衷肠的孤苦伶仃的心情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6.对比手法
这部小说出地使用对比手法,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马’’的关系加以对照、对比,目的是为了突出人情冷漠的批判主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