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学科的单元教学设计在学科领域是一个比较新的命题,有不少问题与策略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本文基于前期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案例系统地比较了单元教学设计与传统单篇教学设计在教学流程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比较,笔者认为“单元教学设计”更能指导培育学生音乐学科素养与相关能力,挖掘学科教师的潜能。最后,笔者建议对“单元教学设计”应用的同时也要对他带来的问题提出更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
“单元教学设计”建立的初衷是使各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得以落地,也是改变当前我国“高分低能”等基础教育弊端的育人结果。近年来,学术界围绕这一命题展开了不少研究,从多领域、多角度证实了“单元教学设计”在课堂实践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此外,也有学者初步实践了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单元教学设计”的途径,证明了音乐学科教学单元设计是教师进行有效课时计划的必要条件,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以及加深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为更好地厘清单元教学设计的特以及它对于音乐教育的价值所在,本文特选取以往所采用的传统教学设计(可指单篇教学设计或着眼于课时的教学设计)为比较对象,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教学设计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体系,其中“三维目标”的构建得到了业界广大学者的呼吁;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有不少学校教已经开始采用单元教学设计,但在广阔的基础教育土地上,这种传统的教学计依旧大量为教师所用,所以也有学者认为单元教学方法还是在传统音乐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经过文献梳理,虽然两种教学手段有较多相似之处,但学界对于两种教学设计并未有较系统地对比,鉴于此,本文尝试回答下列几个问题:一是以课例为例,单元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设计分别具体具体呈现怎样的教学设计?二是在两种教学设计中分别有哪些思路与理念的差异三是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较,单元设计具备哪些优势?
一、教学设计比较研究
案例选自上海市初中音乐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五课《走向世界的中国牧童》(仅摘要部分教学设计)。此单元内容主要集中在贺绿汀、丁善德两位中国音乐家20世纪30—50年代创作的音乐作品。
1.教学目标设计比较
通过对比表1,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传统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设定中的差异,传统教学设计使用“三维”定目标,也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三维目标”,每一维度代表着音乐教学结果中不同性质的一面,三维目标是从音乐教学目标实现的形态角度构成的整体结构 , 有利于全面预计和考查教学结果。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三维目标所带来的局限,过于注重对双基的培养,不可否决的是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使得教师往往在设计目标时逃不出乐曲本身,虽在目标中提出“升华名族精神”等,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输入可以说少之又少,大多数教师依旧让“学会演奏、学唱”等技能占据课时的绝大多数,以至于学生在音乐课上学的知识与音乐学科要求达到的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不能直接建立联系。单元教学计划的教学目标建立明确依据课程标准,是一个将宏观上位的课程标准分解细化为微观、下位、具体的学习目标的过程,用三维融合的方式对各个维度目标的具体落实,从体验、实践和表现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与表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个课时并不能涵盖所有单元目标及其含义,有些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是多个课时综合实现的,甚至要在跨单元、跨年级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明清晰地回答谁学、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到什么程度四个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主旨,克服了“就教材
教教材”的弊端。
表1 教学目标比较
2.教学结构与流程比较
本文选用两种对《走进世界的牧童》第三课时设计的课时目标相近的案例进行比较。见下述
传统教学设计教学结构与流程:原稿特殊字体
(1)课时目标:①能借助与《马车夫之歌》旋律的比较,捕捉并辨别《第一新疆舞曲》两个主题音调。②辨别并哼唱《第一新疆舞曲》主题旋律,捕捉并拍击《第二新疆舞曲》中具有新疆歌舞音乐特点的节奏型
(2)教学结构与流程:
①复习《马车夫之歌》
A.聆听、演唱新疆民歌《马车夫之歌》,熟悉歌曲的主题旋律;
B.在钢琴曲《第一新疆舞曲》中聆听、辨别……
C.合作表演,再一次感受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歌舞一体的特点。
②欣赏两首《新疆舞曲》
A.在钢琴曲《第一新疆舞曲》中聆听、辨别来自于歌曲《马车夫之歌》的主题旋律;
B.能以拍击和律动的方式,感知……
表2 单元教学结构与流程设计
通过上述同一案例对比,我们可以明显比较传统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在教学结构与流程上的同与异。两者的相同点在于设计教学流程时均围绕相对应的目标,可以看出教师并没有偏离目标教学,但是,同样的围绕目标,哪一种教学设计可以最终实现目标?在同样是寻《马车夫之歌》与《第一新疆舞曲》主题旋律的关系时,传统教学设计的教师集中让学生在“聆听、辨别”中寻,在实际的课堂中也只会“反复听”或是在老师的提示下学会。再来看单元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从“聆听、模唱、比较、再次聆听、合作”等字眼上看出教师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与分析,以至于在课堂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很好地促进了对作品的深度学习。除此之外,笔者看来,二者的最大区别更体现在单元教学设计在设定教学活动时,先依据单元主旨和课时目标建立“关键问题”,再依次设计教学活动,保证了课时时间内进行有效教学,避免教师在传统教学设计中用“导入、创设情境、讲授新知识、布置练习”等教学过程来一味地回答自己在干什么,而不是回答学生要做什么的弊端,真正确立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
3.教学评价比较
教学评价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考察教学过程的重要标准,现阶段各年级的音乐课堂都增设了评价环节,通过评价来实现教学目标。但笔者通过查阅多篇传统教学设计,并没有发现教师有完整的将教学评价的内容放在教学设计里,还有部分教师把教学评价与课堂小结混淆,将评价作为课堂的结尾,这点无疑是片面的。教学评价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教师审视自己、学生认清自己的手段,教学中通过这种手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形式。由于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完整系统地针对课例进行教学评价设计,而教学评价设计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又占有重要地位,下面是《走向世界的牧童》这一单元的部分教学评价设计。
主旨理解:“中西合璧、洋为中用”音乐创作风格传承与发扬
【单元目标】在充分感受与体验的基础上,根据老师提示,与同伴交流“中西合璧,洋为中用”这一创作风格在不同音乐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课时目标】通过聆听比较,出《第一新疆舞曲》主题旋律与《马车夫之歌》音调的对应乐句,并在老师钢琴提示下正确模唱……
评价任务
任务1:合作视唱《第一新疆舞曲第一乐段旋律,并判断其音调来源。分层:按不同能力,可以单独视/模唱1—2个乐句或完整乐段。
表现标准:在钢琴帮助下用中速稍慢视唱或模唱,做到音高与节奏总体正确。
评价途径:教学过程
任务2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首现当代中国钢琴作品;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交流贺绿汀或丁善德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史上的贡献。分层:按作品收集、演唱表现、语言表达交流等分工。
表现标准:对钢琴作品主题旋律的来源作出明了的解释。能围绕对单元主题描述音乐家的创作贡献及作品的意义。活动任务体现合理的分工与良好的合作。
评价途径:单元终结阶段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单元教学评价设计的价值,教学评价围绕单元主旨理解展开,针对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和表现标准,采用不同的评价途径,形成性评价在教学马车夫
过程中实施,总结性评价在教学结尾实施,完整地构成了单元教学设计,实现了教学评价的意义,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并且关注了能力的发展变化。同时,席恒老师也提出了关于评价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地方,如何建构评价目标,如何设计评价工具并进行有效的评价统计与分析,从而更好地满足教与学的需要。
二、单元教学设计较之传统教学设计的优势
1.单元教学目标设计更能精准对位学科核心素养
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单元目标的确立可以说是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与核心。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设计,职前教师或是新手教师经常性的目标指向错位,或是目标与重难点如出一辙,而单元教学设计则依据某个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具体的教材,将相关知识或内容结构化,叙写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单元教学设计用三维融合的方式对各个维度目标的具体落实,从体验、实践和表现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与表述。体现性目标描述的是学习过程,它对应表现程度的生成性目标;实践性目标描述的是具体、可观察学习结果。表现性目标则描述那些难以直接测量、结果比较开放的学任务,可以对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或者学习理解、能力等。单元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注重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2.单元教学活动设计更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主要以同伴合作,或是教师参与合作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课堂活动中,如何保证每个学生既能参与教学活动,又能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难题。这样的传统教学活动设计使教师的作用被“边缘化”,教师仅仅为学生提供了完成目标的机会,但却并不能为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从而弱化教师的专业水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