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教案
➊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基本史实的了解,构建近代西方文化扩张的时空观念
二、通过对近代战争之后世界主要地区文化的重构或变化的认识,培养唯物史观的素养
历史的选择
三、通过对西方文化扩张影响的分析,提高民族意义以及为民族强盛而奋斗的家国情怀
➋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与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二、教学难点: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➌教学过程设计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
1、独立战争前的英属北美殖民地文化·多源性与多样性
(1)种族: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白人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土地上;但欧洲白人排斥和压迫有人种
(2)语言:北美人民使用的英语已经发展为美式英语,与英国本土英语不尽相同
(3)宗教:基督教新教派别之一的清教流行
注·清教(仅作了解):是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的产物,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许多清教徒为避免政治和宗教迫害来到北美大陆,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日常生活:饮食文化、艺术生活也融入了印第安人、黑人和拉丁裔因素
(5)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和创造精神成为北美殖民地文化的一部分
(6)到独立战争前,“美利坚人”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
(7)同时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
2、独立战争(1775至1783年)后的美国文化
(1)形成: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
(2)政治:1787年的联邦宪法,使北美大陆出现了第一个以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为指导建立的联邦制共和国,分权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3)文化: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4)经济:但南方发展种植园经济和继续实行奴隶制,是与美利坚主流文化相违背
3、独立运动前的拉美文化
(1)种族:来自西葡的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种族融合非常普遍,混血人种成为主流
(2)语言: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主要语言
(3)宗教:天主教成为主要宗教;但在偏远内陆印第安人保留了多神教信仰和图腾崇拜
(4)日常生活:拉丁舞成为拉美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4、独立运动(19世纪上半叶)后的拉美文化
(1)争取独立
①在拉美独立运动中,除法属殖民地海地的独立是由黑人领导之外,西属殖民地的土生白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成为革命的主要领导者;西属拉美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独立,并建立了15个共和国
②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统治获得独立建立巴西帝国;1889年成立巴西合众国/共和国
注:1822年在巴西的摄政王葡萄牙王子佩德罗宣布脱离葡萄牙本土而独立,建立巴西帝国,推行君主立宪制,自己加冕称帝为佩德罗一世(仅作了解)
(2)进步性:普遍都颁布宪法,取消奴隶贸易、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人头税和强制劳役
(3)局限性
①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
②拉美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推行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注·考迪罗主义(仅作了解):考迪罗制是拉美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拉美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在19世纪20年代独立后至20世纪前盛行;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
③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对拉美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A、1823年门罗主义:美国总统门罗宣布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将拉美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B、金元外交与大棒政策:美国一方面进行经济侵略一方面进行武装干涉
④拉美人民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5、独立战争后美国文化与拉美文化的差异
(1)统一民族:美国在独立战争前形成了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在拉丁美洲,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
(2)文化多元性:美国文化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种族、血缘及宗教的多源性和多样性上;拉
丁美洲文化的多元性还体现在鲜明的地域差异上
(3)民主与独裁:美国主流文化主要体现了近代以来欧洲启蒙运动民主文化;拉丁美洲文化受西班牙、葡萄牙影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导致考迪罗独裁主义盛行
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1、拿破仑战争(1803—1815年)
(1)战争经过(仅作了解)
①雾月: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成立临时执政府,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②拿破仑称帝: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并颁布《拿破仑法典》
③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英俄奥普等七国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成功指挥法军取得奥斯特里茨战役胜利(三皇会战即法国拿破仑、沙俄亚历山大一世、神圣罗马帝国弗朗茨二世);但法国海军在特拉法加海战中败于英国纳尔逊,拿破仑最终放弃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最终神圣罗马帝国被终结,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
④第四次反法同盟:1806年英俄普瑞四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拿破仑成功指挥法军取得耶拿战役胜利攻入普鲁士首都柏林,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并对英国采取大陆封锁政策,趁西班牙内乱占领伊比利亚半岛,却深陷半岛人民战争的海洋
⑤第五次反法同盟:1809年英奥等四国组成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仑成功指挥法军取得瓦格拉姆战役胜利攻入奥地利帝国首都维也纳,第五次反法同盟瓦解;至此拿破仑几乎占领和控制了除英国、沙俄以外的整个欧洲大陆,拿破仑帝国版图达到最大
⑥俄法战争:1812年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远征沙俄,虽一度占领莫斯科,但俄军统帅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策略不断袭扰法军;法军饥寒交迫.只好撤出莫斯科;俄军转入反攻,追歼大量法军,法军元气大伤
⑦第六次反法同盟:1813年英俄奥普等九国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遭到决定性失败;此后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宣布退位并被放逐于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
⑧百日王朝:1815年2月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登陆法国本土,受到人民拥戴。建立百日王朝
⑨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英俄奥普等五国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再次退位并被放逐于大西洋孤岛圣赫勒拿岛,1821年一代霸主拿破仑逝世享年52岁;1840年拿破仑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隆重安葬在塞纳河畔的巴黎荣军院
(2)影响
①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17-18世纪欧洲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君主统治之下;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向这些地区传播;拿破仑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欢迎
②客观推动了民族独立浪潮:拿破仑也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不满;在反法斗争中,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民族独立要求
③欧洲政治文化重构:拿破仑战争后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2、欧洲文化的重构
(1)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①背景:一些俄国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希望按照西欧方式来改造国家,并成立秘密革命组织
②时间:1825年12月发动了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
③结果:起义尽管很快失败,但在俄国传播了革命思想
(2)波兰1830年起义
①背景:18世纪下半叶波兰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瓜分;在拿破仑取得第五次反法同盟战争胜利后波兰在其帮助下复国;伴随拿破仑战败,波兰再遭三国瓜分
②时间:1830年11月,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在华沙发动了反抗沙俄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
③结果:起义历时近一年最终失败,但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
(3)普鲁士农奴制改革:在仍然处于分裂状态的德意志地区,其北方大邦普鲁士在与拿破仑的战争中一度战败,失去了大量土地,不得不进行并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
(4)1848年欧洲革命:法国二月革命、普鲁士革命、奥地利革命、意大利西西里革命
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1、概况
(1)殖民国家往往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
(2)被侵略民族不同程度接受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传统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2、途径(仅作了解)
(1)借助向被侵略地区输出语言、法律,甚至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方式输出西方价值观
(2)通过传教以及对教育和公共活动的渗透输出基督教;创办报刊,为其殖民侵略制造舆论
(4)掠夺、毁坏被侵略国家地区的文物古迹
3、表现
中国
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改革派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运动中体西用
1898年戊戌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反洋教运动(1870年天津教案、19世纪末山东义和团)
印度
英国把英语和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
受过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层精英却运用西方意识形态来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号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还是印度的主要宗教,基督教未能全面流行开来
种姓制度虽然被废除,但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
埃及
埃及长期受到法国与英国殖民统治;1922年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伊斯兰教仍然是主要宗教,阿拉伯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得以保留
➍当堂练习
1.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战争让文明更加文明”。关于战争的影响,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
A. 战争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优胜劣汰
B. 战争导致了人口的减少与生产的破坏
C. 战争促进了疆域的开拓和帝国的形成
D. 战争促进了文明的碰撞、交流与重构
2. 19 世纪后期,西方传教士在华开设的一大批教会学校,没有一所在中国政府立案。教会学校与洋务学堂被称为新式学堂,除宗教课程外,教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洋务学堂并无显著差别。教会学校的开设(  )
A. 以适应中国教育近代化为目的      B. 源于清政府现代教育的缺失
C. 贯彻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    D. 实为对中国教育主权的侵犯
3.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这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