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有常,利国利民
        ——17课 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社会保障
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税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
2.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基层社会治理内容的梳理,认识基层社会治理的特征和目的,并探究其在中国封建政治史上的地位。
通过对基层社会治理内容的分析,学会对历史基本史实的解释思路和方法。
第1篇 我要怎么管?——制度结构篇(组织和管理方式)
●活动一:阅读教材100页前三个自然段,完成下表,秦朝以来历代基层组织和基层管理的演变,并概括其演变的趋势。
时间
基层组织的变化
基层管理制度的变化
秦汉
隋唐
北宋
唐朝
明清
备注
要谁来管基层
如何管理百姓
●活动二:
演变趋势:
基层组织发展趋势:
基层管理发展趋势:
第二篇 我要管理谁?——管理对象篇(户口)
●活动三:阅读教材98—99页,完成下表,秦朝以来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并指出户籍制度的演变趋势。
时间
户籍的变化情况(史实)
战国
秦朝
汉朝
西晋
东晋
南北朝
演变趋势
第三篇  我要管什么?——治理内容篇
●活动四:阅读课本101——102,完成下列表格
实施者
地位
举措
政府
主体
汉朝
唐朝
民间组织历史的选择
宗族
辅助,宋朝兴起
慈善组织
辅助,明清兴起
——《历代社会救济统计表》
朝代
举措
秦汉
明清
——《历代社会优抚统计包》
通过上述学习,概括基层管理的主要任务:                                        。
第4篇 我为什么要管 ?——特点原因篇
1.阅读课本引言部分后三行、回顾基层组织治理表格,结合下列材料,思考历代王朝加强基层管理的出发点是什么。以此判断基层治理在中国政治中的地位?
材料一:谷者,人之司命也;地者,谷之所生也;人者,君之所治也。有其谷则国用备,辩其地则人食足,察其人则徭役均。——唐·杜佑《通典》
材料二治平在庶功兴,庶功兴在事役均,事役均在民数周。民数周为国之本也  ——曹魏·徐幹《中论》
材料三:凡是大夫以下,“当伍及人”,一人犯罪,“当坐伍人——《商君书·禁使篇》   
答题区:
2.依据《历代救济统计表》和《历代社会优抚统计包》,试着概括古代社会救济的特点,并分析历代基层治理的原因。(参与社会救济和优抚的主体、救济的侧重点和救济主体的发展趋势等)
答题区:
第5篇 总结演练篇
●活动五:
通过上述知识梳理我们发现,古代社会的治理结构如下:
乡里制+保甲制=基层治理
户籍管理+维护治安=社会稳定
所以,基层治理的目的:                                                        。
利用课本知识,依据上述获取知识的过程从基层治理的结构、治理对象、治理方式、治理
目的和治理后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试着对秦汉或者明清的基层社会管理作出合理的解释!(表述成文,史论结合)
答题区:
〖画龙点睛
历史解释:历史解释试题的基本类型大体为两类:史实型解释和史论型解释,本题为史实型历史解释,这种试题就是间接概括的讲讲授课程的过程对历史史实进行时间、原因、内容、特点和影响四个方面作出解释。它讲究对历史事件认识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