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开展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开展?,本课通过三个子目〔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讲述了中国古代从先秦到明清时期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开展过程。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及其原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开展?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开展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君权和相权的开展演变,并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特征,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说明中央王朝对地方治理的历史验和教训,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历史上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认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开展。
教学重难点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展
2.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秦咸阳宫复原图,右图是清紫禁城,大家思考一下,从秦到清有哪些主要政治制度?先秦时期又有何制度?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夏朝是如何建立的?商朝有何主要政治制度?
自主学习
〔一〕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禅让政治传统,建立了世袭制王朝国家夏,禹就是夏朝的君主。
〔二〕商朝体制:
1、内外服制度: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
2、机构与官吏: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图片情境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有哪些主要政治制度?西周政体有何根本特征?
自主学习
〔三〕西周体制:
历史的选择1、分封制: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王畿地区,其他地方那么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国内又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也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当对周王室的义务。
2、宗法制:周天子是天下大宗,各级贵族相对周天子是小宗,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3、礼乐制:维护宗法分封制的相关制度。
4、根本特征: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根本特征。
图片情境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商周政体中的原始民主遗存有何表现和影响?
自主学习
〔四〕商周政体中的原始民主遗存:
1、表现: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
2、影响:这些原始民主遗存,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
合作探究
西周分封制
材料:周初的分封是一种武装驻防事业……我们知道周王当时所能直接统治的只有王畿之地。……王畿之外,周室先后封立了很多诸侯国,诸侯对王室的义务不过按期纳贡朝觐,出
兵助王征伐,以及救济畿内的灾患而已。诸侯国的内政几乎完全自主,而王室开国初年的武王成王过去以后,诸侯对王室的义务也就成了具文〔徒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空文〕。
——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及诸侯国与周王政治关系的特点,并分析这种特点对周朝政治产生的影响。
提示:目的: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
特点:周王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诸侯王要服从周王;实际上诸侯国具有较大的自主性〔独立性〕。
影响:初期稳固了周王朝的统治,扩展了疆域;后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开展,导致国家分裂和雄混战。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建立的背景如何?有何内容?
自主学习
〔一〕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开展、宗法血缘关系瓦解,分封制开始解体。
2、各国都进行了改革,君主专制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
3、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二〕内容:
1、皇帝制度:皇帝制度是秦朝政治体制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2、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行政中枢所在;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管图籍、文书,监察百官。三公之下是分掌各类政务的机构,泛称“九卿〞。
3、廷议制度:国家重大事情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4、郡县制: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郡下设县或道,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5、文书行政和传送制度: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秦朝还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图片情境
合作探究
秦朝文书行政制度
材料一: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材料二: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律?
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文书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文书行政在秦朝推行全国的历史条件。
提示:
条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秦统一后,统一车轨,修驰道,形成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秦朝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秦朝以法治国,文书行政管理制度十分严密。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两汉至明清时期中央行政体制是如何演变的?
自主学习
1、两汉行政中枢的演变:
〔1〕西汉:汉承秦制,中央行政体制仍为三公九卿制。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 (或称“内朝〞),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西汉晚期以后,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2〕东汉:至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2、隋唐至元行政中枢的演变:
〔1〕隋唐: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中书省是出令机构,门下省是封驳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并称宰相。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2〕宋朝:宋朝另设中书门下省,其长官履行宰相的职权。
〔3〕元朝:元朝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一省制中枢体制。
图片情境
合作探究
三省六部制
材料:“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钱穆?国史大纲?
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理解:①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可以防止大臣专权,②设政事堂由三省长官共议国事,形式上带有民主彩。但其实质是封建君主专制。
自主学习
3、明清行政中枢的演变:
〔1〕明朝: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亲理政务,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开展到更高阶段。废丞相后,明朝逐步建立起内阁制。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
〔2〕清朝: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图片情境
视频情境
播放视频——清朝军机处
合作探究
明代中枢监阁双轨辅政体制
材料:票拟和批红,这两者不仅将司礼监与内阁同皇权有机地联结在一起,也将司礼监与内阁联结成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所有奏章,无论缺少票拟还是批红,都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二者缺一不可。换句话说,就是任何无票拟的批红或者无批红的票拟在法律上都是非法
的且不被官僚体制所认可的。由此可知,内阁和司礼监二者在整个中枢决策体系中已经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阁和司礼监在体系运转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合作,共同保障体系的平衡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