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文学作品的主题悲伤还是喜悦
快乐还是忧伤追求美。文学不仅在形式上追求美,也在本质上追求美。对于文学的形式,不管是整饬的还是散落的,其都追求形式的美,没事多种多样的,也是多层面的。
文学流传了上千年,作品如恒河沙数,但大多数作品都是悲哀的。
为什么不是喜悦的作品居多?韩愈说过:“欢愉之词难工,穷苦之言易好。”写欢愉的文章不好写,容易写成滥俗之作;写穷苦的文章好写,一写就写成了好文章。从创作的角度来说,人们喜欢抄近道,不喜欢费劲,只要能引起读者共鸣,就是好文章,就有流传下去的可能,当然这只是一种偏颇的认识,但那些为“稻粱谋”而写文章的人大多走了这个路子。从接受心理来看,悲剧比喜剧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对人的影响也更长久。写穷苦的文章也是如此,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容易让读者深入到作品中,随着主人公一起感触,并且设定一个期待视野,就是等着主人公经历磨难之后赢得云开见日出,获得一定的成功。而这种期待视野也正是作者设定的,双方不谋而合,或者叫做暗合了流俗,也就容易让人看了。
或者说,大多数写悲哀的人自身可能就是那么悲哀,或者本身并不悲哀,只是故意那么写。李
白的悲哀其实在杜甫那里并不算悲哀,而是摇摆在建功立业与仗剑云游之间的踌躇;苏轼的悲哀在李清照那里根本也不算是悲哀,而是连连遭贬中表达忠心和逃禅入佛之间的飘摇不定。但他们都写悲哀,写身世悲哀,写怀才不遇的悲哀,写人生苦短的悲哀,写被贬的悲哀,写国破家亡的悲哀,写被误解的悲哀等等,当然有写实的成分,也有夸张的成分,有虚构的梦境,也有遁入仙界的幻想。
在本质上追求美,就是在主题上追求美,文学主题不管是悲伤的还是喜悦的,其主题都是美的。既是正面的主人公最后没能完成目标而死亡,例如哈姆雷特,但是其主题也是美的:悲壮之美。追求美,是文学最外在的表现,美既是文学,文学既是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