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义词“强弱”的对称性及不对称分析
反义词“强/弱”在词汇和句法方面既存在对称性又有不对称性,且不对称性远远大于对称性。受语言模糊性,人们的认知方式以及交际策略的影响,“强”的语义可以兼摄涵盖“弱”,句法分布更广,使用频率更高,依据标记理论,它为无标记项,“弱”为有标记项。
标签:“强/弱” 对称性及不对称性 不对称原因
在中级留学生汉语口语课堂上,一位留学生造出了这个句子:我的弱点是粗心,我的强点是大胆。他根据“弱点”类推出其反义词“强点”,而“强点”这个词不存在,由此我们发现反义词“强”和“弱”在词汇层面上是不完全对称的。那么,反义词“强”和“弱”在词汇层面存在什么方面的对称和不对称?在句法层面有没有不对称现象?造成这些不对称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些问题。
一、“强”和“弱”在词汇层面的对称和不对称分析
二词在词汇层面的对称及不对称情况,我们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以下简写为《现汉》6)的解释。
1.“强/弱”的义项[1]对比
耐心的反义词是什么在《现汉》6中,“强”共有7个义项,“弱”只有6个。且其中只有强①弱①、强⑤弱③、强⑥弱⑥在意义上是对称的,其他义项并不对称。除了都有形容词的词性外,“强”还可以做名词,而“弱”有专门书面语的含义用法。二者在义项方面的不对称,是造成词汇层面其他方面不对称的重要因素。
2.构词能力上的不对称
《现汉》6中,“强”参与构成的词语共63个,“弱”参与构词的词语仅31个,只有“强”的一半。这反应出二者构词能力极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现象原因主要就在于二词义项上的不对称。
3.构词语义组合上的不对称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语义上“强”只能和表示肯定、积极意义的语素组合,如和“大、增”组合成“强大、增强”;而“弱”只能和表示否定、消极意义的语素组合,如与“小、减” 组合成“弱小、减弱”,而没有“强小、弱大、增弱、减强”这些语义矛盾的词。
之所以这样,是因受到语义和谐的制约,二者都不能兼具对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只能表示一种语义,为了语义上的和谐,“强”只能和表示积极意义的语素组合,“弱”则相反。
“强/弱”在词汇层面上的对称和不对称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二者义项上的不对称影响了二者的构词能力,而语义和谐则制约了二词构词时的语义选择。
二、”强”和“弱”在句法层面的对称和不对称分析
句法层面指的是二者作为独立的词和其他的词或短语组合构成句子的层面。我们对从CCL语料库搜集到的语料进行统计,发现在句法层面,“强”和“弱”确实也存在着对称与不对称情况。
1.和数词组合时
对称性体现在和分数或小数连用时。“强”和“弱”都可以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分别表示略多于此数和略少于此数。例:
(1)1934年第2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所公布的材料,赣、闽、粤三省革命根据地的2932个乡中,办了小学3052所,学生89710人,其中的兴国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61%强。
(2)在小平阳研究区范围内,现已查明地裂缝24处,共计530条(已一定规模的),遍布全乡11个村,影响面积约占全乡1/3弱 。
不对称性体现在二词在和整数数词连用时,“强”可以和整数数词连用,而“弱”却没有这种用法。例:
(3)中国选手李婷孙甜甜以2比0击败4号种子、澳大利亚组合莫里克斯塔布斯,历史性地挺进四强 。
(4)截至2002年年底,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的企业已经采用在线学习的手段进行员工技能培训。
这些整数也是有限制的,首先,一、二、三不能和“强”连用,因为现代汉语词汇里存在对第一、第二、第三名的称呼,即冠军、亚军、季军;其次,这些整数虽然有的是“四”,有的是“500”,数量上存在巨大差异,但这并不矛盾,因为它们分别有自己的参考基数和标准,在这个基数里它们的排名都较靠前。
2.在比较句中
对称性体现在在肯定、否定或表疑问的比较句中,二者都可以使用。如:
(6)所有和我年纪相若的人,似乎在游戏或功课,他们都远比我强 。
(7)上海机场、海正药业、亿阳信通等股票的走势明显比大盘弱,显然有部分基金在择机减持部分重仓股。
不对称性体现在能否在比较句中省略,“强”能够省去保持意义不变,“弱”则不能,省去后意义发生变化。如:
(论实力)他不比你强=他不比你;
(论实力)他不比你弱≠他不比你
“比”字句的结果项大部分是表示积极意义的,所以当结果项省略的时候,便自然传达出积极意义。因此,表示积极意义的“强”,在比字句中可以省略,且省略后意义不变;而“弱”必须出现,否则会引起语义上的偏差。
3.在某些疑问格式中
形容词“强”和“弱”在能否进入N+A吗?N+A不A?N+有多+A?三个疑问格式上,存在不对称。
在N+A嗎?N+A不A?N+有多+A?格式中,表示对事物未知性质询问时,我们更多使用“强”,如:
(8)他们队实力强吗?他们队实力强不强?他们队实力有多强?
然而真实谈话中我们也会在N+A吗?N+有多+A?两个格式中使用“弱”, 如他们队实力弱吗?他们队实力有多弱?但是此处表达的语义发生了变化,不是对未知性质的询问,而是对已知信息的反诘或确认。
在对事物未知性质询问时,说话者的第一选择是表示大量、正极意义的“强”,而非表示小量、负极意义的“弱”,除了出于语用礼貌原则的需要,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强”在语义上可以兼摄、包含“弱”的含义,而“弱”却不能兼摄、包含“强”的含义。4.和否定词连用时
(9)他们队实力不强。/他们队实力不弱。
在反义词“强/弱”前分别加上否定词“不”时,否定了“强/弱”意义上是不是就意味着它们的反义词的含义,即不强是不是等于弱,不弱是不是等于强?
在语义上,他们队实力不强等于他们队实力弱,否定了“强”就意味着它的对立面;但是他们队实力不弱却不完全等于他们队实力强,即否定“弱”并不代表肯定它的对立面,更多的是意味着一种程度上的中间状态。由此可见,和否定词连用时,反义词“强/弱”表达出的语义程度范围上存在着不对称性。
三、造成“强/弱”存在不对称现象的原因
在CCL语料库中,我们分别检索到“强”和“弱”的语料是483958条和52803条,虽然“强”是多音字,但二者使用频率上的差距依然非常大。结合前两部分的分析,运用标记理论我们可以肯定“强”是无标记项,“弱”是有标记项。那么,又是为什么“强”会成为无标记项,“弱” 成为有标记项呢?除了上文提及的义项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1.语义上
反义词“强/弱”描写的是事物的程度属性,但语言具有模糊性,并不能具体到什么程度为“强”,
什么程度为“弱”,界限并不明确,二者的对立在特定情况下可能被弱化、中和,因此“强”的语义会兼摄、涵盖“弱”的含义,成为具有中性意义的无标记项。
2.认知、语用上
语言是人类认知思维的载体,因此人类的认知方式会语言有一定的影响。人类的认知遵循“凸显原则”,即会优先关注具有显性特征、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只有四强、500强,而没有四弱、500弱就是因为“强”作为肯定项特征较突出,“弱”作为否定项不太受关注,符合人们趋利避害的认知心理。沈家煊(1999)曾指出认知上的肯定项是语言中的无标记项,否定项是语言中的有标记项。
另外,一个话轮是由说话人和听话者共同参与完成的。为了保证话轮的顺利完成,在交际策略上,人们往往会遵循两个原则:Leech的褒扬准则,尽量减少对别人的批评增加表扬;Thomas的乐观假说,對于不熟悉的情况,先予以积极的假设与肯定,顾及听话者的“面子”,以保证交谈顺利进行。
与“弱”相比,“强”作为肯定项表示积极意义符合说话者的交际策略,因此它的使用频率更广泛,
适用的场合更多。依据分布准则和频率准则,“强”是无标记项,“弱”是有标记项。所以,在N+A吗?N+A不A?N+有多+A?三个句式中, “强”能够顺利进入,而 “弱”却不能。
小结
留学生之所以会根据“弱点”创造出“强点”,是基于二者使用完全对称这一假设基础上的类推心理。但事实上由于语言自身的原因和认知、语用交际策略等因素的影响,“强/弱”在词汇和句法层面的不对称情况远远多于对称情况。
作者简介:韩莉(1989-),山东菏泽人,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