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记叙文要有清晰的脉络:线索
(一)线索的形象
一串珍珠项链,无论怎样玲珑剔透、雍容华贵,只要一剪断线,便会散落解体。离开了这条看似可有可无的细线贯穿,零散的珍珠就无法化零为整,构成一个整体;就无法表现项链整体的脉络清晰之美、造型艺术之美、浑然一体之美。记叙文写作所选材料,如珠盛玉盘,要连珠成体,彰显美文魅力,也离不开这样一条线。这条线就是文章的线索。不同的是,贯穿项链之线是有形之物,而连接选材之线,却是无形之体。
晶莹的珍珠,要有一条金线串起来,才能成为美丽的项链;作文的材料,也要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线索,才能成为浑然一体、声情并茂的文章。线索就是使作品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金线,是文章的纲,纲举则目张;线索,又好像衣服的领子,挈领则文顺。有经验的同学在写记叙类文章时,通常先去设定文章的线索。
(二)线索的认识
记事写人的文章,总需要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把记叙的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整体。
记叙文的顺序线索犹如缝制衣服的线。做衣服,先要裁剪布料,然后用线把一块块布料缝制起来。没有线,缝不成衣服;记叙性文章如果缺少线索,即使材料再精彩,也不能成为好文章。
线索是以某个事物将文章的材料组织和串联起来,并贯串于全文始终的一种写作技法,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围绕羚羊木雕主要讲述了以下四个时段的故事:
故事的开端——“我”和万芳很要好,“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她。
故事的发展——父母知道“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后,逼“我”去要回羚羊木雕。
故事的高潮——万般无奈,“我”要回了羚羊木雕。
故事的结局——要回羚羊木雕后,“我”的痛苦心情,发人深思。
文章通过这四个部分,记叙了“我”将羚羊木雕送友后又被迫讨回的过程,反映了“我”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赞美了少年朋友们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感情,尊重他们纯真的友谊。
线索在文章中起连贯作用。如果有了好的材料,再加上有使之连贯的线索,那么文章就成为
一串美丽的珍珠。在一篇文章里,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作者所表述的思路,常常成为贯串始终的一条线索。读课文,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写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内容集中,脉络清晰。
(三)线索的类型
1 总体类别
线索有明线、暗线之分,明线如马路穿城四通八达,举目可见;暗线则像下水管线星罗棋布,隐身地下一样。行文中连接字面各点就能自然成线的线索,称为明线。有的文章,行文过程中,无法从字面上到组成线的点,需要通过现象,挖掘本质,才会发现那里有一条隐形的线索,我们称为暗线。
线索又有单线、复线之别。作者在写作的时候,或者受写作材料自身特点的限制,或者为了使文章的结构完整严谨,或者为了彰显文章的条理,或者为凸显篇章设计的艺术魅力,作者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择使用明线还是暗线,选择使用一条还是几条线。所以一篇文章可
能只有一条线索,也可能同时运用几条线索;可能都是明线,可能都是暗线;也可能明线、暗线综合使用。使用一条线索,为单线;使用多条线索,为复线。
2 具体分类
线索作为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贯穿于全文的脉络。在组织结构上,需要有明确的线索,把所有材料连缀起来,组成文章的整体。如果我们正确地把握住线索,就能完整地构筑好一篇文章。我们把它们归纳为六类:以人物为线索的称人物线索,以事物为线索的称物品线索,以事件为线索的称事情线索,以时间为线索的称时间线索,以空间为线索的称空间线索,以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为线索的称感情线索。
写一篇文章,怎样才能迅速地安排文章的线索呢?首先要清楚所写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是需要运用以物喻人,还是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之后再通盘思考全文内容。有的可以通过文章的标题直接提示文章的线索,也可以将某个词语和某个事物在文章中从头至尾反复出现,还可以用抒情来显示线索。由于写作思路千变万化,也由于写作内容、意图与表达的中心思想各不相同,记叙文的线索安排也就多种多样。
(1)人物线索
人物线索是以文章中某一人物为线索。这个人贯穿整个故事始终,由他引出故事或者主要人物。人物可以是主人公,也可以是非主人公。若是非主人公,则一定是故事的见证人或叙述者。这里的情况较为复杂,需要做出细致的分析和判断。这个人物既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事件中的人物。他可以扮演单一的角,在文章中只做看客,不参与事件;也可以扮演多重身份——一方面是看客,另一方面参与中心事件,但只做侧面人物或者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如《一件小事》中的“我”,不仅是线索,也是故事情节的参与者,是情节因素。
一种情形是,事发时人物在现场。这类人物线索有时无需交代缘由,比如写一次会议上发生的事。如果他的身份是领导的秘书,或者参会者,则无需交代在现场的理由,因为他的身份就决定了在场的合理性。另一种情形是,事发时其在现场不太合理,要给个合理的理由。例如写在十字路口发生的一次打架事件。作为学生,主要生活环境是学校、家庭,要让他出现在现场,就要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如上下学时经过,或在节假日里的见闻。
记叙文中以“我”作为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叙述故事,固然一线贯通,脉络分明,条理清晰,但更主要的是可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加强艺术感染力。
(2)事情线索
事情线索是指文章的中心事件,它常作为记叙文的主线来贯穿全文。采用这种线索来组材和结构故事,可以表现记叙文的集中性、典型性、统一性,避免松散和堆砌,体现主题思想的单一性、深刻性、明确性。如,吴伯箫的《猎户》就是以“寻打豹英雄董昆”这一中心事件来结构全文的,寻过程甚至在篇幅上还占有优势,但事件最终还是为了突出董昆这个人物形象。写尚二叔和百中老人只是一种侧面烘托,所谓烘云托月,以次要表现主要,以侧面来写正面,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又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就是以“寻和运送特效药”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辐射式地组织多方面的材料。
事情线索有两种:一种是文章中一件事引发多件事,引发事件就是文章的线索。这个事情可以是原因,和其他事情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件事情可以略写,把被引发的其他事件详写,这件事情只作为其他事件的诱因出现。如,老师让同学写日记,引发了父母对写日记是否有用的争吵,引发了社会对“写日记”这种行为增加了学生负担的评价,引发了师生间的对立。如果略写“老师让学生写日记”这件事,其他事件详写,那么这件事就是文章的线索。另一种是文章中有多件事构成的一件大事,大事就是文章的线索。文章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详细描述一件件六要素齐全的小事,各小事可以独立成篇,将这些独立的篇章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件情节曲折的大事,这件大事,就是全文的线索。如,《西游记》中有“大闹天宫”“
三打白骨精”等一系列小事组成,合起来就构成了大事——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西天取经就是本文的线索。
(3)物品线索
物品线索是指将具体的物品作为文章记叙和描述的线索。以记物为主的记叙文或者以物喻人的文章常常以物线贯穿。如,莫泊桑的《项链》就是以“项链”为线索,生动地记述了借项链、丢项链、寻项链、赔项链,直至后来明白是假项链的一系列曲折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刻揭示了以马蒂尔德·路瓦栽夫人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的十足的虚荣心,从而巧妙而有力地揭示了主题,耐人寻味。如,龚自珍《病梅馆记》以梅喻人,病梅象征旧中国被统治者肆意摧残的各种人才。作者由病梅催人泪下的处境,写到决心疗梅以拯救人才,抖擞国威的坚定意志和勇敢行为,体现了一位爱国者深沉的民族忧愤和赤子之心,令人肃然起敬。文章以“梅”贯通文脉,看似句句写梅,实际上是句句写人,字字饱含丰富的情意。
这种以一种具体的物品为线索的文章,需要交代这个物品的由来,在整体讲述由这个物品产生的故事中,要揭示这个物品代表的深刻意义。这样的文章可以以这个物品作为标题,例如《枣核》《一件珍贵的衬衫》。另一种文章以某类事物为线索,一般它们是同类事物。全文
可以围绕多个事物写多个故事,逐个围绕着事物,演绎不同的故事情节。其中,不同的事物代表着不同的思想感情,有的还彼此联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王愿坚的《灯光》,作者从散步欣赏天安门前的华灯绽放落笔,追忆1947年一个围歼国民党57师的夜晚,一位副营长划火柴作为灯光来看书。半个小时后战斗打响了,他带领突击队第一个攻破了城墙,为了给大部队指引方向,毅然决然地将书点燃作为引路光标,最后战斗胜利了,他却因为火光被敌人用打得千疮百孔。“灯光”在全文中包含:长安街灯的华光、火柴瞬间亮起的萤光、插图上明亮的电灯光、心中燃起的憧憬之光、用书本燃起的引路之光、用生命点燃的形象之光等等。每种“光”彼此联系,蕴含着今天的幸福生活来源于当年革命者的奉献。
(4)时间线索
时间线索是指以时间先后作为贯穿全文材料的线索,它包括时间点的变化、时间段的变化。还有一种情况,是行文没有表明时间的词,只有行为的先后顺序,这也属于时间的变化。例如早晨7点、傍晚5点30分,是时间点的变化;早上中午、春夏秋冬是时间段的变化;先……接着……再……,是表明进程的时间变化。采用时间线索写文章,能把事物的发展过程、各阶段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勾勒得一清二楚,从时限上显示文章结构的序列性、发展性、阶段性、条理性及变化情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