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单元整体说明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其中,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既是对已经学过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巩固和应用,又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 1.借助小棒、圆片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探索并发现100以内的两位数 加、减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试题。 2.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灵活地计算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试题(包括含有小括号的)。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和整十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
课时安排 | |
教学建议 | 1.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图。本单元教材安排了很多情境图,老师在教学时要用情境图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尽量引导学生联系情境图思考所计算的问题,使抽象的加减运算变得生动具体,也进一步体现加减法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旧知学习新知。两位数加、减两 位数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 内容。由于100以内的加减法不存在连续进位或者连续退位的问题,只要明确“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难点就突破了。 3.注意沟通口算和笔算的练习。本单元教材虽然只安排了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但它们是建立在口算基础上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口算某些较简单的加、减法,或者将口算与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
1.加法
第1课时
不进位加
课时内容 | 教材第11~13页例1、例2及相关习题。 |
课时 目标 |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并能 正确地进行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再探索 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 数学的兴趣。 |
重点 难点 | 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
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 学校安排二年级4个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博物馆,已经知道每个班的人数,还知道每个班由2名老师带队。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情预设】 预设1:某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预设2:某班和另一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这些问题都要用加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的不进位的笔算。(板书课题:不进位加)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1。
(1)引导学生列式,并揭示课题。
师: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呢?
生回答,师板书:35+2=。
(2)怎样算?
①探究口算。
师:观察35+2,可以发现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点名说。
【学情预设】 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5+2=7,7+30=37。
②探究笔算方法。
师:同学们可以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吗?
指名学生上台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35+2”,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情预设】 学生操作摆小棒: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师生共同摆小棒进行计算。(课件出示)
将35根小棒分为3捆和5根,将5根小棒与2根小棒合起来,再与3捆合在一起。
师:根据摆小棒的计算过程,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算法——列竖式计算,也叫笔算。
教师借助课件展示规范的竖式计算过程并讲解,先写35,在35的左下方写“+”,再写2,再画“——”(等号线),最后在等号线下面写出得数。(课件出示)
师:2写在什么数位上?和哪个数对齐?为什么不和十位上的3对齐?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指出:操作小棒时,要把单根小棒与单根小棒合并在一起,所以在写竖式时要把个位与个位对齐。而2是一位数,所以要与5对齐。计算时,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严格要求相同数位对齐,等号线要画直。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规范地书写竖式,同桌互查纠正。
设计意图:算理是算法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只是机械地掌握算法,而应该让学
生在直观操作的体验中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感悟算法,明白这样算的道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教学中结合小棒图自然过渡到列竖式计算,让学生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积极地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活动中理解“个位与个位对齐”的道理,又清楚地掌握竖式计算要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
2.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二(1)班的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37人,那么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课件出示)
师:该怎么列式呢?
(1)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35+32=。
(2)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计算方法,想一想,怎样计算35+32。
①学生自由计算,教师巡视,适时指导。点名汇报。
【学情预设】 预设1:口算法。将个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最后将
两个部分的数相加,即5+2=7,30+30=60,60+7=67。
预设2:摆小棒计算。先摆3捆零5根,再摆3捆零2根,最后合计6捆零7根。(学生边说边演示)
学生在说算法时教师适时板书,并出示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课件出示)
②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口算和动手摆小棒算出35+32的数,现在我们尝试用竖式来计算。(课件出示)
师: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
【学情预设】 列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两个3都在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对齐;5和2都在个位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对齐。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提示:由于计算比较简单,先从个位加起和先从十位加起来都不影响计算结果,所以学生往往不注意运算顺序。教师应加以引导,让学生养成按运算顺序计算的习惯,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的笔算打好基础。
学生交流,尝试归纳。
师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经验,那么在此环节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列竖式计算,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法的算理和算法。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与算法的内在联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课件出示)
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教材上填写。
订正时注意订正要点,如提问:第1小题中的“6”和哪一位上的数对齐。第3小题中的“43”应该怎样对位。
2.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再集体交流。教师可提问学生: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课件出示)
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请学生看小棒图填写加法竖式,让一名学生扮演,其余学生填在教材上。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算式与小棒之间的关系。
4.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不要忘了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练习题,在列竖式计算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两位数笔算加法的直观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加法的具体含义,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形成加法的计算技能。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这节课大家一起解决了从参观博物馆中提出的两个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呢?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是: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加,然后把得数再与整十数相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设计意图:在探究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两个问题时,均设计了即时练习,使新知落实到每一层次中。而课尾的总结再一次呈现教学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五、作业设计,优化提升
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题。
巩固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能力。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2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计算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时可以让学生灵活自主地选择口算或笔算,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全面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3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用统计表呈现了多种信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不进位加
1.情境的创设由生活中的参观博物馆导入。数学源于生活,抓住这一点,以参观人数作为导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桌的交流,寻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
2.探索新知由计算人数入手,让学生尝试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于解决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所以教材通过小精灵聪聪提出了口算的要求,为理解笔算的算理和算法做好准备。在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中,指名学生进行了板演,此时让学生认真观察扮演的笔算方法和过程,并且让扮演的学生说出自己计算的过程,再互相交流,加深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