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秀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3、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以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且,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很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计算较慢,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指导外,还特别要关注计算较慢的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经常进行口算练习。
    教学重点:
    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规避计算错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那谁来说一说你们都上哪旅游过?旅游的时候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非常高兴、非常开心“”
    二:探究新知
    师:的确,我们大家都很喜欢旅游,旅游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今天,我们书中的一个小学,假如这就是我们学校。我们要组织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去旅游,参观历史博物馆。我们打开书11页一起来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请把这些有用的信息用铅笔给底下画横线标记出来。
    生:观察图画,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二(1)班有35 人、二(2)班有32人、二(3)班有37人、二(4)班有34人。
    生2:我发现每个班都有两名带队老师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教师随即板书:
    二(1)班35名学生 2名老师二(2)班有32名学生2名老师
    二(3)班有37名学生2名老师
    二(4)班有34名学生2名老师
    (两辆汽车用图片代替)
    师:现在我们学校准备了两辆大巴车专门来送小朋友们到博物馆参观。但是每辆汽车准乘70人,如果让你来设计乘车方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生:自己设计乘车方案,可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第一种:二(1)班和二(2)班二(3)班和二(4)班
    第二种:二(1)班和二(3)班二(2)班和二(4)班
    第三种:二(1)班和二(4)班二(2)班和二(3)班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帮助老师设计了3种乘车方案,我们先来看第一种,要想知道二(1)班和二(2)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算一算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人?
    师:真棒!谁会列式?
    生:35+32=
    师:那我们如何计算呢?
    生:用一年级所接触过的前后排队法(即竖式法)。
    师:那同学们还记得前后排队法的要求是什么吗?
    生:数位要对齐
    师:非常好!其实前后排队法真正的名字叫竖式法。你还记得竖式应该怎么列吗?请小朋友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列出来35+32的竖式。(教师巡视,4人到黑板列)。
    师:刚才大家都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了竖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上的小朋友列的对不对?
    师:四个小朋友两个人列对了,还有两个人数位没对齐,问题比较多。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认真的学习列竖式解题。
    (1)我们先要写出个位和十位
    十位 个位
    (2)把两个数按十位个位对齐写
    3 5
    3 2
    (3)在左下方标清“+”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
二年级数学教案    (4)先算个位再算十位,个位相加得数写个位下,十位相加得数写十位下。
    6 7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也计算出一班和二班总共坐67人。下面我们来算一算二(3)班和二(4)班总共多少人?谁会列式?
    生:37+34=
    师:这个式子应该怎么计算呀!个位相加得11应该怎么处理呀!
    生:不知道。
    师:既然我们不会计算这个式子,给自己设置了这么大一个障碍,老师现在也不会算啦!那就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我们这样的安排不合理。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知道第二种和第三种哪一种安排合适吗?
    生:想!
    师:记得我们一定要确保每个小朋友都能坐上车。
    老师给小朋友们提示一下,遇到个位相加大于等于10时就说明安排是不合理的。现在四个人一组,开始挑战。看哪一组能够最先把我们所有的小朋友安排好,老师会加分。
    (8分钟后)
    师:同学们算出来哪种是合适的吗?我来请几组的代表来发言。
    生1:第三种合适
    生2:第三种合适
    生3:第三种合适
    师:你们和他们算得一样吗?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看看第三种是否是合适的。
    第二种:一班和三班
    十位 个位
    3 5
    + 3 7
    个位相加得12大于10,安排不合理。
    第三种:一班和四班
    十位 个位
    3 5
    + 3 4
    6 9
    69二班和三班
    十位 个位
    3 2
    + 3 7
    6 9
    69刚好每个小朋友都能坐下。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但是,老师刚才在底下转的时候,发现很多同学都出现了计算错误。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呢?同学们现在请拿起笔,跟老师一起来计算54+34。
    按(1)放慢速度,看清数字
    (2)我们先要写出个位和十位
    (3)把两个数按十位个位对齐写
    (4)在左下方标清“+”加法运算,还是“-”减法运算
    (5)先算个位再算十位,个位相加得数写个位下,十位相加得数写十位下
    (6)回头在检查一遍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竖式的书写方法和运算顺序,大家学得都很认真下面我们来做一组练习。
    三、课堂练习
    1、一三页做一做。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二的第二题,要求列竖式,注意书写的格式。
    四、巩固提高
    玩具飞机 玩具汽车 火箭 轮船
    23元 12元 一qi元 30元
    (1)、小明买一架玩具飞机和一辆玩具汽车,一共要用多少元?
    (2)、小红有50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玩具?
    (3)、小青想花最少的钱买两样玩具,他可以买哪两样玩具?
    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五、课后作业
    让家长出10道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题。要求用竖式的标准格式计算,不能出现计算错误,漏写答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和上一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由于年龄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多组织活动,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
深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克和千克》:
    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