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优秀8篇)
 
幼儿大班趣味数学教案 篇一
    【活动设计】
    丝巾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不仅彩斑斓,图案鲜明,还有很多不同的系法:做腕口,做包饰、腰带、头巾……今年还流行起重复、间隔的图案,真是让人没法不喜欢!自由活动时,总有许多孩子围在一起讨论着自己的丝巾,于是我就想到,是否可以让孩子也来做一做丝巾,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鉴于丝巾本是四方形,装饰起来太费时,所以改成了三角形的头巾,减少了操作的时间。于是,我想到了无纺布,无纺布是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可见的材料。因此,我决定采用数学中的间隔排序的方法设计头巾上的花纹,巧妙的将无纺布结合在一起,此活动便应运而生了。
    【教案目的】
    1、通过观察发现图案排列的基本规律,并尝试自我创造排列。 二年级数学教案
    2、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排列规律,体验自我装扮后的快乐。
    【教案准备】
    1、范例头巾两条,三角形的无纺布每人两条。
    2、装饰图形片若干。
    3、轻音乐、音乐《最炫民族风》。
    【教案流程】
    一、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条漂亮的头巾,请小朋友看看头巾上的花纹是怎样排列的?
    2、幼儿观察、讨论,发现排列规律。
    3、小结:原来这些花朵是按大小交替、颜交替排列的。
    二、初步尝试,自由排列。
    师:咦!这些头巾上的花纹真有趣!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头巾吧!
    1、提问:那头巾上的花纹从哪里开始排呢?(小红旗)对了!从红旗的后面,并且在红线的上面排列好有规律的花纹,头巾就会变得独特而漂亮!
    2、提醒幼儿按规律排列花纹。
    3、协助有困难的幼儿一起完成。
    师:等下完成的小朋友请你拿着头巾给后面的客人老师检查,你也可以说给客人老师听一听你是怎样排列的,如果你做对了,客人老师还会送你一个贴纸贴在头巾上哦!请大家加油去做头巾吧!
    (1)请幼儿将自己制作的头巾置于黑板上。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是怎么排列的。
    (3)全体检查对错。
    三、层层递进,二次操作。
    师:那小朋友还有更好的排列方法吗?现在请大家再来做一条和刚才不一样的头巾吧!
    师:完成的小朋友再去和客人老师说一说你的`排列方法,如果你这次做对了,客人老师还会帮你们把头巾系在头上哦!
    四、展示成果,体验快乐。
    师:宝贝们,你们太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秀一秀吧!
 
趣味数学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数与记录,在玩中学、学中乐,体验数学游戏带来的乐趣。
    2.掌握环形计数的方法,感受身边环形排列现象的应用。
    活动准备:
    夹子每人10个,纸盘、光盘每人一个,做记号用的小星星若干,各种环形排列物品(雪花片、调盘等每组各一人一个),操作时用的音乐,记录表、记号笔。
    活动流程:
    一、趣味导入
    师:夹子有什么用?(幼儿自由交流、讨论。)
    师小结:夹子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除了可以夹衣服、夹袜子,还可以玩好玩的游戏。
    二、游戏:夹夹乐
    (一)玩夹夹子游戏。
    1.看数夹夹子,复习感知10以内的数。
    (1)明确游戏规则。
    师: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夹子,我们先来玩个看数夹夹子的游戏。老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小朋友看清楚卡片上的数字是几,就将几个夹子夹在自己的衣服上,身上的夹子数量要和卡片上的数一样多!音乐一结束就停止游戏,看谁夹的又好又快。准备好了吗?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分享。
    师:请数一数你身上夹了几个夹子?和老师卡片上的数字一样多吗?
    师:和旁边的小朋友互相数数,夹对了没有?
    2.看谁夹的多,复习比较10以内的数的多少。
    (1)明确游戏规则。
    师:音乐一响你们就开始往衣服上夹夹子,音乐一停就停止游戏,比比谁夹的又多又好。
    (2)幼儿游戏。
    (3)交流、分享。
    师:数一数衣服上夹了几个夹子?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谁夹的多?
    师:每一组小朋友比较一下,谁夹的多,谁夹的少,哪组小朋友的代表夹的最多?哪组小朋友的。代表夹的最少?
    (二)学习环形计数的方法。
    1.在光盘上夹夹子。
    师:现在夹子要表魔术了。请小朋友们从1数到20,老师来夹夹子(在光盘上夹一圈夹子),看看会变出什么?
    师:老师变出的这个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个……呢?老师播放音乐,你们夹夹子。音乐一停,就停止游戏。(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夹光盘)
    2.学习环形计数。
    (1)数光盘上的夹子。
    师:请你们数一数,自己的光盘上有几个夹子?
    你是怎么数的?怎样才能不漏数?不重复数呢?(幼儿个别回答)
    师小结:在任何一个夹子上做一个记号,顺着一定方向按顺序一个一个数,每个夹子只数一次,不漏数不重复数,最后数到记号旁的这个夹子,就能知道光盘上一共有多少个夹子了。
    (2)引导幼儿探究各种环形数数的正确方法。
    比如:认准一个记号,用手按住以示区别;用小星星来做标记,等等(启发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分组操作并尝试记录计数方法。
    (1)教师出示收集的各种环形排列的物品(雪花片、调盘、纸盘子、光盘等)提出操作要求及学习记录方法的要求。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小结并延伸: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都是环形排列的,他们不仅整齐、而且实用,仔细观察他们都有哪些排序的规律呢,怎样能让环形排列更美观且有序呢,下节课我们再体验吧。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 小王=月亮 红=白天 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一三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有一三张牌=一个季度有一三个星期
    三、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学期通过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趣味数学》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系列数学故事、益智问题和数学游戏。这些问题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奥秘的机会,学生在参与这些数学游戏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锻炼数学智慧,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
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向往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
    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生活中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知道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并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活动措施:
    1.选好人才
    先初步设定趣味数学兴趣小组人数,各班主任利用班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自由报名,再根据各班的报名人数从中选出具有一定爱好数学的学生作为学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活动中,通过
    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题目,逐步培养大家的“数感”,引导大家喜爱数学,以至于达到自觉学习数学的目的,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