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优秀10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所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积极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复习。
    (一)想一想,议一议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同位同学互相议一议、说一说。(可给5分钟时间)
    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题。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
    师说:这是刚才同学们在讨论中讲的一题,哪位同学能从条件入手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说出解答方法?
    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正确解答。
    40-16=24(袋) 24+45=69(袋)
    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教师启发学生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学生由于有讨论的基础,又在教师不断启发和鼓励下,因此很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一qi袋,还剩多少袋?
    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列式:40-16=24(袋) 24÷8=3(袋)
    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变换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买来16袋计划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 56÷8=7(袋)
    答:平均每天吃7袋。
    变换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买来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够吃几天?
    列式:40+16=56(袋) 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变换5.食堂有面粉40千克,吃了4袋,每袋装9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列式:9×4=36(千克) 40-36=4(千克)
    答:还剩4千克。
    变换6.食堂原有面粉40袋,第一天吃了6袋,第二天吃的和第一天同样多,还剩面粉多少袋?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越编兴趣越高,他们所学的应用题得到全面的复习。
    (三)分析、比较、判断
    题目进行变换时,教师可有目的地将变换的每一道题有计划地写在表格里,以便于学生观察、思考、比较。
    题目变化后,教师可逐个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回答。
    1、每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请学习较好的学生从每个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入手或出发,试着分析解题思路。
    3、每道题在解答时,先算哪一步?为什么?
    4、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共同特点:都是三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都是先算中间问题,再算最后要求的问题。不同之处是数量关系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在学生观察、思考、比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2)分析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出正确算式,算出结果。
    (4)写出答案,再检查一下做得有没有错误。
    最后教师再强调指出: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防止死记硬背,灵活选择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巩固提高
    1、第一组练习(要求说出解题思路,提出中间问题)
    (1)有46张纸,出墙报用了14张,剩下的纸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几张?
    (2)学校里原来有7棵杨树,又栽了6棵杨树,死了3棵,现在有多少棵杨树?
    (3)食堂买白菜45千克,午饭吃了12千克,晚饭又吃了壹五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第二组练习题(要求先自己小声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二年级一班有22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每7个同学一组,全班可以分成几组?
    (2)前进小学买1个足球和4个皮球一共用了42元。买1个足球用了18元,每个皮球多少元钱?
    (3)修花池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块,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解答)  3.第三组练习(要求补充条件,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小熊猫”商店,共有98只气球,________,现在有多少只气球?
    (2)手工组做了38辆纸坦克,送给幼儿园中班7辆,________, 还剩几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应用题复习课,是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因此从课堂设计上注意引导学生参与,通过回忆讨论把学过的应用题一一列举出来,再经过分析、解答、变换对已经学过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更加清楚,又通过分析、比
较、判断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达到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的目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篇二
    一、 除法
    第一课时:
    除法(一)认识竖式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第3页 分苹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引入
    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 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 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b、 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 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 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20÷5=4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你还记得58-(14+6)它的运算顺序吗?
    58-(14+6)
    =58-20
    =38
    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把不参与运算计算的部分落下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二)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总结运算规律。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1都有小括号;都是两级运算;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2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我们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落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    7×5-2 7×(5-2)
    =35-2 =7×3
    =33 =21
    (1):左、右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讲解:左面的算式没有括号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右面的算式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小结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通过比较发现小括号的作用可以改变计算结果不同,小括号还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2、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既巩固了新知,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