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素材 数学价值
数学教师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实践数学之利,开放学生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一、情境导入与生活“链接”
要想创设一个服务课堂教学的好情境,必须要有情趣,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所设问题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智能水平和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到问题情境既熟悉又具有适度的挑战性。例如,我在教“字母能表示什么”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了如下图文并茂的问题情境:在儿歌“数青蛙”的背景音乐下,在一个绿环绕的池塘里,荷花亭亭玉立,几只青蛙从荷叶上跳入水中,然后打出以下问题:你能用数学式子表示这首儿歌吗?n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声扑通跳下水。由于儿歌进入课堂,课堂同时沸腾了,学生们再也按捺不住了,开始探讨、交流,寻规律,踊跃发言,一扫以往那种启而不发的沉闷气氛,为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接轨”
教师在教材处理上,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即就是要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所渗透的理念,充分运用教材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还要根据生活实际及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数学引入生活,使数学学习从现实的生活经验中抽象出数学规律,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从而激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徽标、建筑、蝴蝶等图形,让学生观察,探索一些图案中所蕴涵的轴对称关系,归纳轴对称图形具有的性质,还可以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讨论飞机设计时为什么要采用轴对称?有何意义?融入学生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倾听他们的讨论,给与个别指导,凭借集体的智慧,很快的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跃然于学生的脑海之中。
三、教学过程与生活“牵手”
课堂教学是学习过程的关键,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生活化语言,降低了难度,擦亮智慧之火,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倍感亲切,加卜与生活密切联系,所以学生记忆深刻,学得扎实。使学生不再害怕数学,不会觉
得数学难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直线”这个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我就问:“大家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拿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最有印象呢?”同学们大都问答是神奇的“金箍棒”,我就让学生把直线想象成能缩能伸的如意“金箍棒”,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四、数学应用与生活“交融”
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曲”。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开发利用,作为数学活动设计者的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精心设计题目,提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知识的应用,问题的解决,可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养成事事、时时、处处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和本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应用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统计初步的“成功与失败”“机会的均等与不均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投硬币”“猜红白球”和“抢30”游戏,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学习;通过计算的中奖率,学会用概率解决生活中抽奖问题,学会正确对待各种促销活动。
又如在确定学习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根据每人的成绩从不同角度评价学习成绩的好坏,并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又如教学生如何采用正确的调查方式收集数据来确定家底的年平均收入,鞋厂该生产哪种鞋盈利较多,学会市场调查。还通过把每学期的的课题学习围绕生活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探究和研讨。
通过这样的一次次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实践活动,学生直接把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很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给我们带来快乐。
数学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让生活走进初中课堂,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让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学习生活中必需的数学,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将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
生活处处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