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作者:王青宁
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年第5期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因此,将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生活化是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由此可见,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数学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下面,便是针对如何使初中数学课堂回归生活化,使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而提出的几点思考。
    一、新课导入贴近生活生活处处是课堂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良好的课堂导入对于课堂的教学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就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能更好的进入课堂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有关概率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的课堂导入,如:问学生是否参加过抽奖活动,如果参加过,中过几等奖等。像抽奖这种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活动,就和概率的知识紧密相关,通过类似这种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把学生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从而促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学习内容结合生活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由此可见,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密不玎分。的确,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和数学相关的生活素材更是俯拾皆是,只要教师善于利用生活中的这些素材,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将能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的研究,这样,教师才能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的相连,才能使每一堂课都充满生活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相关知识的时候,我们身边很多建筑的设计就和轴对称知识有关,包括一些美学的概念也和轴对称知识有关,这些都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和运用,就一定能实现知识和生活的有机融合。
    三、问题设置联系生活
    其实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通过问题的提出,也能促使学生去积极的思考和探究,这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助益。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设置问题的教学方式不可或缺。郭沫若先生也曾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而在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就是在指向这一标准。因此,在问题设置这一教学环节中联系生活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一条有效途径,与此同时,生活化的问题设置乜能促使问题设置的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者相互推进,相辅相成。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时候,要将问题赋予生活化的气息,以此激发学生问题探究的欲望,提高其学习的热情,从而实现学习效果的有效提升。
    四、运用多媒体再现生活
    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使之成为解决数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工具。尤其对于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来说,多媒体的运用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毕竟,对于一些生活化的场景来说,如果只借助教师的口述,可能无法精确、形象的表达,但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将一些生动的生活现象以动画的形式重现,从而使生活化课堂的创设更加有效。例如,对于路径最短问题的探究,在生活中就有着很多应用和例子,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上述情境创设出来,从而实现生活化情境的再现。
    五、实践探究走进生活
    生活化的课堂构建除了要联系生活,还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因此,教师要适时的带领学生展开一些实践探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认知。就像我国宋代诗人陆游的一句诗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且,实践也是印证理论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就像我国著名的作家廖沫沙所说:“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例如,在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数据调查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一次家庭人均月用水量的调查。这样,在完成了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还能促使学生明白节
约用水的意义,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也是提升数学教学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的去探索和实践,以早日实现初中数学生活化的课堂构建。
    参考文献:
    [1]沈宏放.让数学在生活中再现——浅析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I].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06).
    [2]杨晓卫.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J].数理化学习,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