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会”,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重新给我们明确了“什么是数学”。并在课程目标中阐述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三会”),也体现在课程的总目标中: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数学提供了一种认识和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②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数学提供了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③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归根结底就是要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培养,一个人的逻辑判断能力及数学的思考能力,当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具有逻辑判断分析的能力,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并加以验证和定性,能够客观地分析和对待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后,能够将具体的事情加以抽象分析,从而得出经验,并根据经验归纳出合适的解决法,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能够以此为参考加以解决,这就是学习数学所真正的用意,也就是数学核心素养的灵魂。
据此,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要摆脱标准答案、应试教育,而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上,这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一大改革。下文以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片断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会”,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角的认识》这一课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一、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的教学活动。
一、兴趣为先,引入课堂
教学伊始播放了这样的一个动画:图形家族正在聚会,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稳稳的停在了路边,而圆形从远处走来,停不住,一直滚在了路边的树丛中。让学生思考:“圆”为什么停不下来?
学生一:因为圆是圆滚滚的。
学生二:因为圆是滑滑的,所以他停不下来。
学生三:因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尖尖的地方。
这样的设计既迎合了低年级学生喜欢动画的心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展示了出来,并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容易停下来,
而圆为什么不容易?它们和圆区别在哪里?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角”的丰富的感性经验。虽然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办法准确描述其中的数学知识,但是这是埋藏在学生潜意识里的一颗火种,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走进生活,寻数学。
一:在身边的物品中到角,用手描一描。
有了前面的学习体验,学生对于寻“角”的活动就显得轻而易举了。有的学生在数学课本封面上到角;有的学生在黑板面上到角;有的学生在三角尺面上到角;还有在课桌面上到角的……并且在到“角”的同时,正确地引导学生把角描绘出来。“你指的这个不是一个点吗?怎么能说它是角?”、“你想表达的角怎样才能完整描绘出来?”
生活处处是课堂通过引导学生交流互动,使学生能准确描绘出到的角。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角”具有“尖尖的”点和“直直的边”这一特点。
“角”的活动设计就像给学生配备上了“数学眼睛”,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重新观察身边的客观事物,学生会带上自己心目中“角”的模型特征去观察、比对,捕捉客观事物中蕴含的统一数
学特征。这时,学生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 而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我们发现,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直观有效的手段,适当的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有助于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间的矛盾,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描角”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边动手摸角,感受角的特征,边进行有目的的思考,让学生将抽象化的理论通过直观形象化的动手实践,加深印象,逐渐转化为深刻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将知识的精髓融会贯通,进而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即让学生“玩中学、做中学”感悟生成“角”的深层体验。
三、实践为主,感悟相随。
画一画:把你到角画一个下来,再评一评、说一说哪个角最标准。
学生一:我认为这个角不标准,这个点不是尖尖的,有点弯。
学生二:我觉得这里(边)不够直,跟我摸到的角不一样,我摸到这个地方是平平的。
学生三:我觉得画得不标准,这里没有画好,没有连起来,我觉得不是角。
学生四:老师让我们画一个角,这里画得是一个三角形,不是角。
……
爱因斯坦说过:要想真正学到人生最有用的知识,就要自己去感悟,在实践中获得经验与灵感。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在2022年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三会”的内容,其中就包括“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小学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具有模型的认识。数学模型是数学符号,数学表达式以及数量关系对生活原型简化的一个本质的描述。而学生在建模的过程当中,能够学会将具体的事情事物加以抽象分析,总结归纳的思维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材料,主动归纳提升,从而形成人人都能理解的数学模型。通过学生的看一看、一、摸一摸、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操作感知,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发现的角用数学的符号描述出来。从生活中的角迁移到数学中的角,从而形成对角的初步认识。
通过让学生展示所画的角同学之间去评论,交流哪个角是最标准的?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
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学生的点评,渐渐地把角的各个组成部分及画角的注意事项都整理完整了,可以看出学生对以角已经有了深刻完整的认识。
四、归纳总结,课堂升华。
“如果你是一个角,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
学生一:我有两条直直的边和一个尖尖的顶点,我是一个角。
学生二:我是一个角,我藏在正方形里。
学生三:我是一个角,我会变大变小。
1.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主要的是调动学生的自主驱动力,让学生能自主学习,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把自己当做一个“角”,贴近了和数学知识的距离感。
2.数学核心素养“三会”中要求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通过学生描述与交流,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表现,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表述的完整准确就直接反映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当学生能用语言准确完整的表述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时,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已经运用上了逻辑分析归纳总结的数学思考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
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归根结底都是要教师做到心中有学生。我们一切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正如吴正宪老师呼吁的,让我们做一个“心中有人”的数学教育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