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为了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回到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必要的,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由于学生的感性知识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就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感知有很大的随意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时,明确内容和目标,确定学生的探索空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因此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情境。例如,在学习了利息后,让学生去银行了解利息、利息税等有关知识,让学生当家长的小参谋:家中多余的钱怎样存最合算?并帮助家长计算利息和利息税。2利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在尝试中探究爱迪生
说过:“我从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严格实验的结果。”直观教具教学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看得着摸得着、能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容易理解等特点。通过直观教学,把某些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变成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再用语言总结表达出来,知识才能很快得到掌握和巩固。而且通过直观教具引导学生亲自探索、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掌握知识和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各种尝试,开拓发展思维,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3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其它形状的行不行?为什么?再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为让学生理解“体”这一概念的形成,通过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并引导: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比较有什么不同?学生就会想到,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每个面剪下来比较,出相等的面。4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让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通过上述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
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生也获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再如,学习了平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数、教师平均年龄,附近菜场某一蔬菜的平均价格等。让学生在互相协作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他们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5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教学变得有趣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这种比较枯燥的形式不太符合小学生们的好奇心理,会直接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它不仅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还恰当地运用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像等),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多元灵活,并能与生活实际形象联系,让知识点更扎实,也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