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9课《父爱之舟》教学设计
19《父爱之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本文紧紧围绕“父爱" , 选取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写出了伟大而深沉的父爱, 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文章四次写到姑爹的小船,并以小船这条线索贯穿全文,把件件旧事连为一体,内容看似零散,实则结构严谨。父爱与小舟不可分割,船来船往,“我”的感受也在变化,主题思想在叙述中得到了层层深化。
设计理念:本单元阅读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本课教学紧紧围绕语文要素,梳理场景、品味细节,引导学生自主体会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情感。以“画中舟”、“梦中舟”、“心中舟”为板块组织教学,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平实的语言和平凡的小事中体会深沉的父爱。
教学目标
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国庆放假调休安排2020
3.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教学重难点:感受细节与场景之中蕴含的父爱。体会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1.导入,揭题。同学们,《慈母情深》中的母亲辛勤工作、省吃俭用,在生活如此艰辛的情况下,却愿意花钱给作者买书,我们从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那么,我们生命中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父亲,他们又会怎样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冠中写的一篇回忆散文《父爱之舟》。(板书:父爱之舟、散文)
2.出示难读字词,引导学生认读。(客栈、冤枉、高跷、缴费、纸屑、恍恍惚惚)
3.梳理课文内容,概括难忘场景。
(1)师抛出任务,生快速默读。这篇课文作者写的是梦中的经历,在作者的梦中,出现了哪些与父亲有关的难忘场景,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尝试完成场景梳理单。
(2)师生交流,梳理场景,合作完成场景梳理单。
4.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在文中一共描写了梦中的七个场景,看来父亲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场景依次展开,我们可以根据地点的切换来到场景,并通过关键语句来概括场景。
粽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根据学生阅读心理,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概览,梳理出作者梦境中出现的场景,从而对课文形成整体感知。采用填写“场景梳理单”的形式进行主要内容梳理,将课文结构“图像化”,便于学生将课文结构纳入心理结构。
二、以题为线,感受父爱
远离雾霾
1.浏览课文,聚焦“父爱之舟”。同学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父爱之舟》。那么,在课文中,这只小船分别出现在哪几个场景中呢?请同学们一,在课文中做上标记。
2.认真研读包含“父爱之舟”的片段,抓住细节感受父爱。
(1)默读课文第3、8、9自然段,画出体现出父爱的语句。同学们发现在第3、8、9自然段中,作者写到了这只小渔船。既然是“父爱之舟”,这只小渔船上一定承载了父亲对儿子的爱。现在,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这三个自然段,把体现父爱的语句画下来。
(2)讨论交流,结合细节感受父爱。
细节一:他同姑爹一起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
无锡酱排骨①引导学生抓住“船上做饭”“睡在船上”“节省钱”等关键词体会船上生活的艰苦。
②结合下文,从挣钱艰难、省吃俭用的父亲愿意为“我”花钱换房间这一细节,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舍得为儿子付出。(板书:舍得付出)
细节二: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
①引导学生关注“父亲夜晚摇橹开船”和“让我在小舱里睡觉”的对比,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用心呵护。(板书:用心呵护)无从致书以观的致是什么意思
财务总监岗位要求②引发学生思考:从“父亲不敢把船停到无锡师范附近”这个细节能体会到什么?深刻体会父亲懂得保护儿子自尊心的心理。(板书:保护自尊)
细节三: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①引导学生抓住“弯腰低头”这一细节体会父亲的艰辛,不摇橹的时候也没有休息,第一时间想到为儿子缝补棉被。(板书:细致入微)
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突出“永难磨灭”表示感叹的语气。
3.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了一些关键语句,从的细节中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舍得付出、用心呵护、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能承担起母亲的工作、细致入微等。
设计意图: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抓住父亲的行动细节来表现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在学生对课文形成整体感知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父爱之舟”为线索,深入与小渔船有关的几个场景,鼓励学生用圈画批注的方式对父亲的细节描写展开深入探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鼓励学生先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再适时点拨,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将父爱这一笼统的概念具体化。
三、深入研读,深化感受
1.引导学生发现主要场景的共同点。作者都是在什么场景下提到这只小渔船的?(父亲送“我”考学、上学)除了这些场景,课文中还有哪些场景与父亲送“我”考学、上学有关?(第5、6自然段)
2.抛出疑问,合作探究。为什么梦中的七个场景,其中五个与“我”上学有关?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去写呢?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这五个场景,先形成自己的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1)抛出小组观点。预设观点一:作者家境贫寒,学费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沉重的负担。父亲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儿子上学的愿望,更能体现出父亲深沉的爱。预设观点二:读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父亲穷了一辈子,希望儿子能通过上学改变命运。父亲送儿子上学,寄托着深深的期望。……
(2)抓住细节,深刻体会。
①引导学生关注“住最便宜的小客栈”“吃凉粽子,舍不得吃豆腐脑”“用母亲的丝绸汗巾当腰带”“凑学费”等细节,对家境贫寒形成深刻的认识。
②通过“父亲背儿子上学”、“父亲想法设法为儿子凑学费”等细节,深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了厚望,对儿子充满了深沉的父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