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课堂实录
生(齐答):读“导学案”。
教师:那我要考考大家了,请合上课本。这一个单元的话题是什么?
(生多数楞了,一男生喊出:“美的真谛!”)
教师:没想到老师会问这个问题吧?我们用了一节课来预习,同学们把课文预习得很透彻了,但是很好有人去注意单元的话题。我们读一本书,要先着眼于大处,注意纲目。纲举才能目张,上课前老师提醒大家这个读书方法,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教师:单元话题知道了,我们这节课想做什么事情大概也能明确了吧?探寻美的真谛。好,上课!
(班长:起立!)(师生互相问好,上课铃响起)
教师:(背景音乐起)暮春时节,披着江南烟雨,漫步在悠长、悠长的小巷,一切都安静了下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你的耳边只有花针般的丝雨摩挲青石板的声响,甚至,连这点声音都若有若无。这时,你的心底会涌起什么样的思绪?撑一柄古旧的油纸伞,化为素衣瘦身的江南才子,让我们走进戴望舒的《雨巷》去寻一寻那首歌,与诗人的内心相应和。请同学们看学习目标。
(幻灯学习目标展示:1.理解丁香、雨巷两个意象,体味诗人感情;2.诵读诗歌,探讨本诗营造氛围的手法;3.学习用美的眼光看待人生的忧苦哀愁。)(板书:倾听心曲)梦见自己有孩子了
教师:诗歌多以意象来传达情感,比方说“梅花”一般象征着?
生:高洁
生:冷傲
教师:月亮一般象征着?
生:思乡
教师:而《雨巷》这首诗歌重点写了一个意象——丁香。
(幻灯:望舒的心曲一)(丁香花图片)
教师:丁香,又名紫丁香。花紫或白,形状像结。有淡雅细沉的香气。高洁,冷艳,又十分容易凋谢。大家看大屏幕,齐读这两句诗词。
(幻灯:望舒的心曲二)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璟《摊破浣溪沙》
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毛文锡《更漏子》
(生齐读)
教师:哦,我们知道了,丁香的意象在诗文中大多代表着一种?
生:忧愁。
教师:因为它美丽、高雅却十分容易凋谢。有的美,容易破碎,也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眼中它显得更美。像这样的事物大家能联想到哪些?
(生议论)
生:彩虹
教师:不错
生:昙花
教师:哦,昙花一现,对吧?
生:流星、烟花
教师:还有你早晨起来刚告别的那个美梦
(生笑)
根号函数教师:这样一个美丽忧愁的姑娘,梦一样的,撑一柄旧式的油纸伞,出现在江南的雨巷……
同学们到过江南的小巷吗?
生:没有。
教师:让我们在文学作品中去体味一下吧。(请同学读“导学案”上江南小巷的文字)
生(声情并茂地):这是我生平所见的最动人的小巷,一条条纵横交错,像埋在衰老肌肤下的血管,深嵌在高高山墙和翘起的屋檐下,演绎一股苍凉之气。很少有阳光直射进巷子里,被摩挲得溜光的青黑石径终年湿漉漉的,似抹了一层油,斑斑苔藓从砖缝中冒出,在巷壁上抹上一层暗绿。
教师:细雨,如幕,笼住了这长长窄窄、窄窄长长的石巷。驳落的檐头,刻进了多少的历史沧桑?濡湿的青石板路,如蛇一般,如蛇一般地蜿蜒向前,在尽头等待的是望穿秋水的欣喜,还是冷彻骨髓的幻灭?漫步这样幽深蜿蜒的小巷,我多么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姑娘在这里象征着什么?
生:美好的理想
生:希望
教师:很好,大家带着这种感觉自由朗读诗歌。读诗要从意象入手去感受作者的感情,倾听诗人的心曲。大家在读的时候好好酝酿一下感情,等会儿请同学起来配乐朗诵。
(生自由朗读,3-4分钟)
教师:听到望舒的心曲了吗?谁来为我们展示一下?戴望舒是一位男士,我们先一位男生读,好吗?
桑椹泡酒(学生推荐一生读,教师放配乐)
教师:恩,有那么一点味道。谁来点评一下?这个任务先交给身边的同学吧,旁边那位男同学。
生:我觉得他读得感情很好,表现了诗歌的那种忧愁的感情。
教师:恩,持的是基本肯定的态度。还有谁来说?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能和背景音乐合拍。
(生笑,听课教师笑)
教师:和音乐合拍,这都听出来了。有提意见的吗?好,前面的女同学。
生:我觉得,他读得还是有点快了,这首诗歌的忧伤基调,读起来应该缓慢一些。
教师:哦,她提了这个意见,大家觉得同意吗?
生:同意。
教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教师:有一个地方要注意,“远了,远了”作者在此处通过反复的修辞,强化了与女郎交错而过的惆怅,读的时候应该如何表现?女郎渐行渐远——远了,远了,是这种感觉吧?
生:是!
教师:我起个头,重新读一下这个段落。
(生齐读)
教师:大家读到这个程度,基本上能够和望舒的心曲合拍了。我们随机采访一下,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觉?有什么要说的?
生:我觉得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身临其境。
生:那种缥缈的感觉,很美。
教师:全诗没有十分华丽的词藻,我们读起来却感到被一种力量深深地抓住了,诗人营造了一种凄清、惆怅的氛围。那么,这首诗是怎么营造这种氛围的呢?相信大家已经有很多话要说了,我们先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分组讨论,大约5分钟,教师板书“忧伤可以这样美丽”后,参与到某一两个小组一起讨论)
教师:谁来说一说?补习班招生
生:我感觉诗歌有一种朦胧的美,说不出的感觉。
教师:哦,朦胧,这个词很准确。(板书:朦胧),你说一说,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那种意境,似乎明朗又似乎不明确。
教师:意境是意象组成的。丁香姑娘是最主要的意象。
生:丁香姑娘到底是什么样,不明确。
教师:我们能够看到她丁香一样的颜,闻到她一样的芬芳,感受到她丁香一样的忧愁。但是她到底是什么样的相貌,不知道,对吗?被油纸伞遮盖住了。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画一幅画,太具体了,一看就知道这画的是什么山什么河,名字都喊出来了,那就不是艺术品了。我们学过《琵琶行》里面那句诗,怎么说来着?
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教师:对,朦胧美就是这样的感觉,能够激发你的?
约翰列侬生:联想
生:幻想(众人笑)
生:(结结巴巴,手和腿都在颤抖)我觉得作者通过油纸伞这个,这个——
教师:你好像有点……
生:对,我有点紧张。
教师:别紧张
生:油纸伞遮着丁香姑娘,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
教师:看来你平时不经常起来回答问题,今天在这么一个场合,听课老师这么多,你能够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面向其他同学)这也是在挑战自我了,大家说,对吗?
生:对!(鼓掌)
教师:联想、想象。很好。哪个小组继续补充?
生:我觉得丁香姑娘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很美。在那个黑暗的时代背景下,作者塑造的意象却这么美。
教师:哦,象征意义。(板书)在黑暗的时代,象征着美好。
生:我觉得,诗歌很有节奏感。一下一下的,那种节奏。
教师:(笑)一下一下的?
生:悠长、悠长,还有远了,远了。
教师:术语表达,这是什么修辞?
生:叠词。
教师:我们可以修改一下把叠词去掉,“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看一下与原诗相比效果如何。“撑着油纸伞——”预备——读!
(生齐读)
教师:怎么样?什么感觉?不美了对吧?
生:那种忧伤感弱了。
教师:叠词有什么作用?
生:强调感情。
教师:很好。“丁香一样的……”三个句子构成复沓句式,我们变成“丁香一样的颜、芬芳和忧愁”与原诗比较效果如何?“她是有——”预备——读!
(生齐读)
教师:王力先生说,同一音节在不同位置上的回环往复,就构成了音乐美。体会到了吗?继续发言,各抒己见。
生:我觉得这首诗刚柔相济,那种忧伤显得很平静。
教师:刚柔相济,哪里能够看出来“刚”?
生:在那种时代背景下,作者展示出来的却是这么美的东西,内心含有希望。
教师:一首惆怅的诗歌,说成“刚柔相济”,其实他说得很有道理。有一个地方,对高一的同学来说太深了,那我就说出来。大家看这首诗歌压的什么韵?
生:ang韵。韵脚一,我们一起来说。
生:巷、娘、香、怅……
教师:好,我们就前两段。ang这个韵,大家看,你读的时候嘴巴是张开的。这是一个适合表现壮美、赞颂的韵。我们晚会上朗诵,要赞美祖国,我们经常用“光芒、万丈”。而这首诗用响亮的韵,表现忧伤的内容,就给诗抹上了一丝亮。
(生小声议论)
教师:我们还是改一下诗。把ang换成u,“姑娘”,换成“少女”。“雨巷的上空飘着细雨,我希望逢着一个,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少女”。
(生笑)
教师:大家笑了,感觉不太舒服了是吧?李清照的《声声慢》我们没有学过,第一句也知道。寻寻觅觅——
生: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教师:怎么样?太惨了吧?
(生笑)
教师:忧伤美的魅力不在于撕裂伤口一样的沉痛,让人无法忍受。而正像普希金说的那样,是一种具有“暖调”的“明亮的哀愁”。
(板书:哀而不伤)
教师:我们讨论到现在,看黑板,我们给我们的成果小结一下吧。这个,朦胧美、象征意义,指的是?
生:意象
生:意境
教师:对,意象美或者意境美(板书)
教师:叠词、反复句式,这个一口就喊出来啦
生:音乐美
生:韵律美
教师:都可以。(板书)
教师:哀而不伤,是忧伤美的较高层次。它体现了作者的人文素养。通过《雨巷》,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那个美丽忧伤的丁香姑娘,更看到了美丽的诗人——戴望舒。香港作家亦舒说,做人最要紧的是姿势要好看,如果恶形恶状,青筋毕露地追求一件事,赢了也等于输了,输了呢更加丑陋。屈原《离骚》中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以美人自喻,体现了文人的美好内心。好,大家带着这些课堂经验,自由朗读一下诗歌,看看有没有进步。
(生自由朗读大概2分钟)
教师:我了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我们两个合作给大家朗读一下。这位同学,光知道是文学社的同学,还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高玉洁:我叫高玉洁
教师:好,我们来读一下,刚才讨论的时候,我已经和高玉洁说好了怎么配合,现在就开始。
我好生气(背景音乐起)江南的细雨,淅淅沥沥地下了千年,戴望舒的一首《雨巷》,让那明媚的忧伤下到了每一个人的心里……撑着油纸伞……
(教师读前两段,学生读中间三段,教师读第六段,学生和教师轮读最后一段)
(生鼓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