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存道 艺绝德馨 纪念一代宗师叶盛兰——京剧大师叶盛兰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综述
100周年讲话
作者:张正贵
来源:《艺术评论》 2015年第1期
    叶盛兰是京剧叶派小生艺术的创始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2014年12月14日,纪念京剧大师叶盛兰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座谈会并讲话,高度评价叶盛兰先生作为中国戏剧界的楷模和典范,为京剧艺术的发展繁荣和传承创新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先贤虽逝,精神永存,到会的京剧艺术家和叶派传人以及国家京剧院领导分别发言,回顾了叶盛兰的艺术成就及其为京剧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国家京剧院
    2014年是京剧叶派小生艺术创始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兰诞辰100周年。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全国政协京昆室主办,文化部艺术司、中国剧协、国家京剧院承办的纪念京剧大师叶盛兰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于12月14—17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一
    12月14日上午,纪念京剧大师叶盛兰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西大厅暖意融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刘延东同志高度评价叶盛兰先生作为中国戏剧界的楷模和典范,为京剧艺术的发展繁荣和传承创新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向广大京剧艺术家及工作者表示敬意和问候。刘延东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希望广大艺术工作者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引,继承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和艺德风范,不断推动包括京剧艺术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更大贡献。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京昆室主任卢展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中宣部副部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等领导,以及文艺界人士、首都新闻界记者、叶盛兰亲属及生前友好、叶派弟子等二百余人出席座谈会。
    “德艺双馨”是叶盛兰先生的人生艺术写照,也贯穿于整个座谈会的发言中。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座谈会上指出,叶盛兰先生在京剧表演艺术家中独具一派,为京剧小生行当的发展做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贡献。他的一生,始终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和民族文化遗产的留存倾尽心血。叶盛兰先生德艺双馨,为人正直,无私无畏,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形势下,举办纪念叶盛兰先生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有着特别的意义。
    二
    上世纪60年代初,叶盛兰以对国家的赤诚、对京剧的热爱,将富连成社383出京剧剧目的手抄本无偿捐献给了中国京剧院。国家京剧院院长张凯华在发言中指出,艺术之精湛与道德之馨香是叶盛兰先生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作为文艺工作者,缅怀和纪念叶盛兰,不仅要发扬他的叶派艺术,更要弘扬其精神品格。座谈会上,张凯华院长向叶盛兰亲属代表叶少兰颁发了捐赠“叶氏藏本”荣誉证书。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二人深情地回顾了梨园梅氏、尚氏与叶氏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情缘与交谊,深切表达了他们对叶盛兰先生的怀想和感铭。梅葆玖谈到叶盛兰先生对整个京剧史特殊的、重大的贡献,并指出其虚心好学,对艺术的精益求精以及诚实爽朗的品质、朴素坦荡的性格、从谏如流的修养,都是后继者习学师之的榜样。尚长荣强调纪念前辈大师,在延续京剧辉煌,尊重传统艺术精髓以及效仿先辈卓越技艺的同时,更要着力于继承中的发展,开创京剧独属于当下这个时代的新的荣光。
    京剧名家刘长瑜也满心感念叶盛兰曾耐心细致指点其演唱《红灯记》高难唱段的往事,表达其受益终生的感激和未能更多求教的深深遗憾。叶盛兰弟子代表夏永泉以对先师的无限崇敬,写成散文诗般的《兰颂》一篇,现场诵来,与会嘉宾无不感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更是从京剧流派的艺术传承、艺术史中的作品论、艺术学学科理论建设、中华美学精神建构等方面论述了叶盛兰的重要影响和贡献。叶盛兰之子叶少兰在座谈会上讲述了父亲爱党爱国的拳拳赤诚和为艺术忘我献身的往事。他表示将谨遵父亲的严训和遗志,在新的时代下,为京剧小生和叶派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三
    座谈会上,大家对叶盛兰在京剧舞台上的贡献有着众口一致的赞誉。小生行当历来为京剧舞台上的配角,从来作为“绿叶”而扶“红花”,其艺术范式的累积和当行人才的涌现与老生、青衣等“红花”行当相比有云泥之别,就是和花脸、武生等同为“绿叶”的行当相较也稍有逊。而叶盛兰的出现,则呈现出“叶胜于花”之态势。叶盛兰二十岁未到,就以少年英才享名于京畿,红极于上海。当年,各大班社皆以得此“绝世绿叶”相助为盼。三十岁时,早已被观众称为“活周瑜”“活吕布”“活罗成”的他自行领衔组团,成为京剧史上独一无二的以小生挑班的艺术家。他在这一期间开宗立派,创立了京剧史上小生行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新流派——“叶派”,成为国家京剧院的开创者和艺术风格的奠基者之一。
    叶盛兰能生能旦,文武昆乱不挡,达到了“心与神会,五子登科”的艺术化境(五子:嗓子、翎子、扇子、褶子、把子)。叶盛兰表演艺术的总体艺术风格清新健美,武小生有英武气,文小生有书卷气,涵盖雉尾生、扇子生(文小生)、官生、穷生、武小生等多个类型,其身段功架圆、紧、脆、疾、稳,追求“文而不媚,武而不粗,穷而不厌,儒而不俗”的艺术形象塑造。叶盛兰的演唱清刚、婉转、丰腴、壮美,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开拓自新,形成了龙音(高亢纯正的头腔共鸣)、虎音(浑厚刚实的喉腔、胸腔共鸣)、凤音(柔婉丝滑的口腔共鸣),三音俱臻的艺术声腔。他的念白大小嗓交替自如,真假声过渡自然,换声点科学,不露痕迹。他在艺术上的造诣把京剧小生行当的表演,提高和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叶盛兰先生天赋条件之优厚、基础功夫之扎实、艺术修养之高深、舞台实践之丰赡、创新理念之前瞻,为后学立下了不断求索的艺术高标。
    四
    在纪念京剧大师叶盛兰诞辰100周年的活动中,一些老艺术家回顾了叶盛兰以身存道,把生命融入艺术,视生命为艺术的一部分的艺术情怀和高尚品格。
    叶盛兰是第一个以挑班演员身份参加国营剧团(国家京剧院前身)的艺术家;他在抗美援朝时参加了第一批赴朝慰问志愿军艺术团;他是第一批赴西欧参与新中国文化外交的艺术家。上世纪60年代初,他以对国家的赤诚、对京剧负责的态度将富连成社383出京剧剧目的手抄本无偿捐献给了中国京剧院。
    1959年前后,身体孱弱的叶盛兰遭受剧烈的政治冲击,然而,《赤壁之战》《西厢记》《桃花扇》《玉簪记》《佘赛花》《花灯记》《九江口》《金田风雷》《桃花村》《卧薪尝胆》《蝴蝶杯》《白毛女》等剧目,竟是叶盛兰在这几年中创作完成的。他遭受迫害最甚的时期竟然成为了其创作剧目的井喷期,这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外在的压迫与周遭的磨难并不能抑制这位艺术家对京剧事业的执著。特别是195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叶盛兰以几近极限透支的身体,在二十多天里完成了献礼大戏《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西厢记》中张珙的艺术形象塑造、排练和演出。在当时的情况下,叶盛兰正是以艺术创作来救赎自己屡遭伤害、饱受刺激的心。“视艺术为生命”已不足以形容当时的叶盛兰,而“生命
是其艺术的一部分”“没有了艺术就没有了生命”或更能准确形容当时叶盛兰的所作所为。正是他以身陷囹圄之“身”存艺术之“道”,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完善、发展了叶派小生艺术,稳固了京剧小生行当的地位。
    五
    12月14-17日,作为纪念京剧大师叶盛兰诞辰100周年活动的内容之一,国家京剧院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办了纪念京剧大师叶盛兰诞辰100周年主题纪念演出。演出共分四场,分别是《英会》、《柳荫记》、“叶派折子戏专场”、“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观看了“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并亲切接见了叶盛兰先生的亲属和部分主演。
    这四场演出不但汇聚了当今叶派领军人叶少兰,叶派第二代传人马玉琪、萧润德,叶派第三代传人宋小川、江其虎、李宏图、金喜全、朱福、焦鹏飞、王铭、吴长福、张兵等,而且云集了梅葆玖、李世济、谭元寿、尚长荣、冯志孝、刘长瑜、孙毓敏、杨春霞、叶蓬、萧润年、郑岩、谭孝曾、叶金援等老一辈京剧表演艺术家和于魁智、李胜素、张建国、孟广禄、杨赤、李海燕、朱强等活跃于舞台上的当红京剧名家,以及谭正岩、丁晓君、胡文阁、窦晓璇、杨磊等优秀青年演员。全国十多个院团、院校参与,老中青三代四十多位艺术家参演,可谓名家荟萃,流派纷呈。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频道《空中剧院》栏目对演出进行了现场直播和录播。这四场演出是近年来最集中展示京剧小生和叶派艺术的“嘉年华”,分别展示了叶派小生艺术的各个门类和类型,如雉尾生:《英会》的周瑜、《辕门射戟》的吕布,
文小生:《柳荫记》的梁山伯、《白蛇传》的许仙,武小生:《雅观楼》的李存孝,官生:《奇双会》的赵宠等,使广大观众全面领略到叶派小生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戏剧表现力,使其对叶派表演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代叶派表演艺术的主要承传人和代表者、叶盛兰先生之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先生,以72岁的高龄粉墨登台,亲自示范,连演四场,展示了当代小生艺术的最高水平。《英会》前演“大帐”的周瑜,雄姿英发,法度森严,神态之灵动变幻,气宇之英挺绝拔,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气盛而胸窄,多谋而量小的周郎公瑾形象。最后的“壮别”一折,叶少兰所饰演的周瑜真可谓到了神形毕肖的程度,功力之精纯、气质之绝胜、火候之老辣让人钦叹不已。最后“六半调”高调门的演唱——“大丈夫能把乾坤变”把全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柳荫记》是叶派文小生艺术的巅峰之作,叶少兰先生已有二十多年未曾塑造过梁山伯的艺术形象了。“访友”一折,叶少兰持鞭上场,一派青春少年的欢畅欣喜,文小生的唱念表演使观众步入陶醉忘我的美的意境,后面“我好似万箭穿心”的西皮与反西皮的组合唱段,俱是散板,如泣如诉地演唱,以柔和细腻之凤音表达出梁山伯的无奈与埋怨,以高亢嘹亮的龙音表现出梁山伯的震惊与痛心,一段未尽,即使人泪洒衣襟。第三场吹腔戏《奇双会》,叶少兰又塑造了一个新婚未久年轻的小官吏赵宠的形象。他处理得节奏明快,疾徐恰切,神情、语气、台词、水袖、脚步、纱帽、玉带皆为所用,处处有戏,与饰演李桂枝的杨春霞把小夫妻之间的互爱、娇嗔、调笑、闺房絮语刻画得入木三分。第四场演唱会中,叶派传人们所展示的叶派小生唱段,都是由叶盛兰先生所独创,或是经过其整理加工的传统名段,如《周仁献嫂》《白毛女》《白蛇传》《九江口》《佘赛花》《桃花村》《罗成叫关》等。叶少兰献唱了绝迹于舞台多年,由叶盛兰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
创作的《桃花扇》当中一段【反西皮】的组合唱段“我爱你高洁有品性”,又为叶派小生声腔艺术整理了一段脍炙人口,能留得住、传得下的经典唱段。
    《京剧大师叶盛兰》纪念画册、叶盛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邮折和首日封、叶盛兰先生百年诞辰影音集锦也已相继出版,相信这些艺术资料的出版将为叶派艺术的弘扬和国粹文化遗产的保存起到促进作用。
    文字整理:张正贵
    责任编辑:雍文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