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出守桐庐道中十绝》“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其八、其九)①
范仲淹
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
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②
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
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③
[注]①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范仲淹因谏获罪,被贬任睦州(桐庐郡)太守,赴任经过桐庐一带的富春江时,写下了十首绝句。②诗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缨,帽带。③诗出晋代诗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日东南行”紧承“爱云水”,仿佛被贬东南之地反而让诗人有得偿所愿的满足。
B.白鸟飞翔,影子映入如镜的江面,鸟儿的自由自在引发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C.“沧浪”这一意象,使得两首诗首尾相连,诗意衔通,意境相谐,颇具构思之妙。
D.两首诗的语言虽然平实质朴,却因为都能巧妙化用典故,显得清雅而不流于浅俗。
2.诗人不相信“风尘化客衣”的底气何在?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
1.B
2.①诗人本性纯朴高洁。诗人怀“素心”,爱“云水”,心地纯朴,情操高洁。②诗人襟怀达观超脱。获罪被贬,诗人却宠辱不惊,坦然“笑”对。③诗人有坚守自我的心志。见“沧浪”水,诗人主动“洗缨”,足见其高洁自守。④诗人所处环境清静优美。桐庐一带仿若画境,正可以涵养情操。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引发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之情”分析错误。“白鸟鉴中飞”紧承上句的写景,写出了沧浪之水平明如镜,光可鉴物,鸟儿掠过水面都可以照出影子。景物晶莹澄澈,纤尘不染,这里即景抒情,隐喻着诗人的高尚情操。
题西溪无相院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首先,“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作者开篇直写自己原本就有“素心爱云水”之情。“素心”指一种纯朴的心地,一种高洁的情操,之所以“爱云水”,因为“云水”亦纯洁无垢,正与“素心”相契合。易言之,作者在“云水”中能发现精神寄托之所。因此,当作者“此日东南行”于桐庐道上,看到了清澈的富春江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喜悦。体现了诗人本性纯朴高洁。
其次,“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尘缨”指沾满征尘的帽带,“沧浪”指澄碧的江水。一个“笑
”字是作者“素心爱云水”的形象化。他高兴地摘下帽子,要借“无限清”之江水洗洗干净,后两句暗用《孟子·离娄上》之典:“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以沧浪之清水濯其缨,亦正寓有尽管遭贬谪,身遭“侮”,但其决不“自侮”,仍要保持自己的高洁节操之意,其“素心”是不会因贬谪而受污染的。体现出诗人襟怀达观超脱以及坚守自我的心志。
再次,“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沧浪清可爱”,看似描写水清澈可亲,其实是即景抒情,隐喻着诗人的高尚情操;“白鸟鉴中飞”紧承上句的写景,这沧浪之水如何可爱?它平明如镜,光可鉴物,鸟儿掠过水面都可以照出影子,景物晶莹澄澈,纤尘不染,正是服务于诗歌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
最后,“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诗人不相信京洛豪华奢靡的风尘,可以把素衣染成黑。范仲淹此以喻自己的高洁品格,不会因境遇地位的不同而变化。这两句反用晋代诗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之典。陆诗写洛阳羁旅风尘之苦,亦含污浊的环境可改变人的品格之意。而范仲淹则“不信”风尘能染污客衣,即恶劣环境能改变人的忠贞之志,这种忠贞之志就是其于千古佳作《登岳阳楼记》中所推崇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的“古仁人之心”,诗人对坚持自己的忠贞之志显示出高度的信心与决心。
从整体上看,这两首诗中所写的桐庐道紧傍富春江,这一带风景绝佳,诗人看到所处环境清静优美如同画境一般,在作者看来,这里正可以涵养情操。由此可见,作者虽遭贬谪,但并无消极颓丧之意,志向高远的作者,已把个人的荣辱升降置之度外,并没有陶醉在湖光山之中,而是在如画景中涵养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