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原诗、注释、翻译、赏
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澹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题西溪无相院【注释】:
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翻译】: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深秋时节的密雨,象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
【赏析】:诗一开始写登临览景,勾起古今联想,造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这种感慨固然由登临引起,但联系诗人的经历看,还有更深刻的内在因素。诗人此次来宣州已经是第二回了。八年前,沈传师任宣歙观察使的时候,他曾在沈的幕下供职。这两次的变化,如他自己所说:“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这自然要加深他那种人世变易之感。
这种心情渗透在三、四两句的景描写中: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这两句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飞鸟在山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歌哭”语出《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歌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人歌人哭水声中”,宛溪两岸的人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聚居在水边。这些都不是诗人一时所见,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
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