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和辛弃疾的文化性解读研究报告
    摘 要:陆游、辛弃疾二人是南宋的文坛巨匠。两人的生活背景、为官处境、人生理想、创作题材颇多相似。但是两人对诗词的观念、诗词中体现的作者形象、艺术风格都殊为不同。近日在语文教学中偶然发现了两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崇拜也很有意趣。本文将以此切题,从陆游、辛弃疾的英雄式崇拜入手,通过分析两人的个性气质、教育环境、人生经历论述两人在诗词成就上的异同。
    关键词:陆游 辛弃疾 英雄式崇拜 诗词成就
    一、陆游、辛弃疾诗词中的英雄人物分析
    近日在语文教学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陆游诗中多次歌颂赞扬诸葛亮,辛弃疾词中数次流露出对孙权的崇拜,两人的生活背景、为官处境、人生理想、创作题材非常相似,又都对三国时期两位乱世英雄非常敬仰,这个巧合不失为一件趣事。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在刘备去世后掌一国军政,六次北伐,励志匡扶汉室,克复中原,是影响三国局势的重要人物。孙权是东吴霸主,年少得志,与刘备、曹操抗衡,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通过对诸葛亮、孙权的对比分析,发现两人一个文臣,一个武将;一个忠臣,一个霸主;一个克复中原,恢复汉室,一个一统江山,成就霸业。所以尽管陆游、辛弃疾处境、理想相似,但是通过对两人生平的考究以及对二人诗词的研读发现其崇拜的英雄人物折射出二人个性气质、教育环境、社会认知的差异。[1]
    1.陆游的人生偶像——诸葛亮
    陆游在七十徐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留下了九千馀首诗,这些诗多是关于人生壮志未酬、励志恢复中原的人生抱负,研读陆游的诗歌发现陆游诗中很少有吟诵历史人物的,但是陆游在其《书愤》一诗中却对诸葛亮给予很高的评价: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在诗中,陆游用“千载谁堪伯仲间”评价诸葛亮。表现了陆游对诸葛亮的崇拜与敬重。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核心人物,为了完成刘备的托孤重任和恢复中原的志向,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病累而死,长逝于五丈原。陆游少年眼见国家变故,靖康之耻,致力于恢复中原,从金人的马蹄下夺回失去的土地,但是当时南宋朝廷奸臣当道,当权者屈辱求和,陆游多次上表不受重用,受到权臣的排挤,满腔悲愤无报国之路。陆游渴望像诸葛亮一样兵权自主,出师北伐,得到报国的机会。所以陆游在诗中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
    2.辛棄疾的英雄崇拜——孙权
    辛弃疾在他的诗词中也对一位英雄人物评价颇高。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称赞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辛弃疾的词集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孙权从父兄手中接过江山年仅十八岁,内忧外患,在赤壁之战后孙权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一名真正成熟的政治家,权谋手段炉火纯青。从白衣渡江、猇亭之战、到“二帝并尊”一系列外交及军事手段,与刘备、曹操、曹丕等天下枭雄尔虞我诈,三足鼎立,迫使千古奇才诸葛亮妥协。最终,孙权成功称帝,维系了一个持续整整四十年的稳定吴蜀联盟,还让东吴的国力、兵力及版图扩张到蜀汉的二倍以上。而辛弃疾出生、成长于金人统治的沦陷区山东,却并没有因为南宋丢弃中原,心安理得去当金国人,为个人功名给金朝统治者者效力,而是投
效汉人反抗义军,锦帆渡江,终归汉家正统。但是历数南宋百年,历代君王与宰辅,除宋孝宗是有兴复之志,无兴复之才,其余人更是才、志皆无,何曾有一个配比孙仲谋!此情此景,正如同样千古英雄、国士无双的岳飞也曾感慨过:知音少,弦断有谁听。[2]
    二、陆游、辛弃疾的个性气质、教育环境比较分析
    陆游和辛弃疾两位生活背景、人生处境、理想抱负相似的人又同时对三国时期的两位英雄非常崇拜,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巧合。但是经过分析发现陆游和辛弃疾身上的生活背景、个人气质在诸葛亮、孙权身上映射。
    且看诸葛亮与陆游的人生轨迹:年少时一人躬耕于南阳、一人闲居于山阴;中年一人辅佐刘备、建立功业,一人宦海沉浮、欲展宏图;晚年一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纵观两人一生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一个“但悲不见九州同”。再看辛弃疾与孙权的人生轨迹:一个少年18岁承父兄基业,“年少万兜鍪”,一个少年21岁组织义军、袭击敌营,活捉叛徒;一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个积极整军备战,抗击金兵。辛弃疾具备孙权的才干,羡慕孙权手握强兵,遗憾没有孙权那样的机遇。在陆游与辛弃疾崇拜的英雄人物身上我们到了他们地人生理想,遗憾叹息。
    1.忠君爱国的衣冠文臣
    结合陆游、辛弃疾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这样评价两位爱国诗人,陆游忠君爱国的衣冠文臣:陆游出生于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虽然年幼时经历靖康之耻,跟父亲经过了一段流亡岁月,但是他的生活环境相对安稳,陆游三十三岁之前一直在家读书。虽渴望报国杀敌,建功立业,恢复中原,却一直没有实战经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将近三十年间,因陆游始终坚持抗金的主张,与当权不合,屡被起用也旋即被罢黜,在仕途上受到许多无情的打击和排挤。陆游从小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忠君爱国的思想深入他的骨髓,所以陆游的文人形象更重,他在诸葛亮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人生映象,儒雅文士、羽扇纶巾、决胜千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截虎平川的孤胆英雄
    与陆游不同的是,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辛弃疾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渴望有机会拿起武器与金人决一死战,祖父辛赞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
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后来金人内部爆发矛盾,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军撤退时,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辛弃疾是一位截虎平川的孤胆英雄,因此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辛弃疾也正是因此把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少年霸主辛弃疾作为自己的人生偶像。
    结语
    综上所述,陆游、辛弃疾诗词中的英雄人物受其自身生活环境,人生经历、接受教育的影响,陆游把诸葛亮作为人生偶像是因为他们相似的人生气质,忠君爱国的志士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仁人精神;辛弃疾渴慕孙权年少掌权,军权自主,智谋过人的英雄气概,因此把孙权当成自己的崇拜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