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怨春的情怀,忧风愁雨的绝唱——论辛
昌吉学院2012年第1期
惜春怨春的情怀,忧风愁雨的绝唱
——
论辛弃疾词的象征手法
杨万毅何静翔2
(1,2.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象征是我国古代诗词传统的艺术手法.运用象征手法,可以使作品内容含蓄,意蕴深沉,表达丰
富.辛弃疾的词在象征手法的使用上,可谓是炉火纯青.辛弃疾虽具有"刚拙自信"的独特个性,怀有英雄的
胆识谋略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但作为朝廷之重臣,却难以直抒胸臆的.象征则是他抒发忧愤的利器.他
借象征手法表达对南宋王朝岌岌可危命运的深切担忧;谴责奸佞权贵的投降卖国行径;袒露自己远大志向和
高洁品格,因此,也成就了他璀璨夺目的伟大词章.
关键词:辛弃疾;词;象征手法
中图分类号:I2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469(2012)01—0033—04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人.他一生流传
下来的620多首词,以抗金复国,重整山河为经,
以自己坎坷的遭际和多舛的命运为纬,"空前绝
后地把自我一生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
性完整地表现在词中"…,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
力量.其中有一类词,或描写香草美人,花落雁归
景象,或抒发怨春惜春,忧愁风雨的情怀,运用比
兴象征手法,内容含蓄,意蕴深沉,"壮怀激烈",
令人玩味.
象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往往是在作者不便辛弃疾的词集
言,不能言,不敢言,不愿言的前提下才使用.它
源于《诗经》中的"比","兴"手法.一篇诗文通篇运用"比","兴",象征也就诞生了.屈原的《橘
颂》就是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即象征手法的佳作. 清人刘熙载说:"词深于兴,则觉事异而情同,事
浅而情深."那么,辛弃疾在他的词中,有什么
不便言,不能言的苦衷,而选择象征这种"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方式呢?
辛弃疾是一位文韬武略兼备的俊才,具有武
将的责任感和文人的执着品质.面对北方沦陷, 人民受难,主和派当政,朝廷苟安的时局,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抗金复国道路.他的选择与其身世经历是密不可分的.辛弃疾出生并成长在沦陷区.出生时,他的家乡山东历城已被金人侵占达
十余年之久.在他童年的时候,祖父辛赞就带领
他观览,指点山河,培养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意识.二十二岁时,他召集了二千多奋发青年,忠义之士结成了抗金义勇军,后率部归附了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而为"掌书记".不久,他奉
耿京之命,"奉表归宋",受到宋高宗的召见,并授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之职.南归后,初
为江阴签判,后任建康通判.他向朝廷上《美芹
十论》,《九议》奏疏,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北伐建议.但是,"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事,戏作》)辛弃疾在南宋的四十多年间,多次被启用
迁任,多次又遭弹劾落职.累计有二十余年被免
官职,放废家居.张玉奇在《稼轩人格论》中指
出:"辛弃疾胸怀爱国之心,匡复之志,经纶之才,
回天之力,而不能居其位,有其职,尽其才,收其
功,老死于泉林之下,其一生的悲剧根源在于南宋
朝廷."-4何以如此?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一
是皇帝暗弱,主和投降派专权,反对抗战复国.这
收稿日期:2011—11—15
第一作者简介:杨万毅(1957一),男,新疆昌吉人,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33
昌吉学院2012年第1期
一
切则与辛弃疾力挽狂澜,抗金复国的壮志背道
而驰.二是其祖父辛赞曾被迫在金廷担任伪职.
尽管这是"以族众拙于脱身,被污虏官……非其
志也",但却导致辛弃疾在南归之后,一直被当
作"归正人"而备受歧视,并成为政敌攻击诽谤的
藉口.三是他敢作敢为,在任期间政绩突出,却屡
遭嫉妒排挤,即所谓"蛾眉眉曾有人妒"(《摸鱼
儿》).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和仕途氛围,迫使
他许多词作经常采用比兴,象征,用典等手法,或
托古喻今,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借儿女之情,言
君臣之事,抒发江南游子式的惆怅悲愤和壮志未
酬的情感痛苦.
辛弃疾比兴,象征词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
几方面:
第一,对南宋王朝行将灭亡命运的深切担忧
春华秋实,或给人以生机,希望,或给人以收
获,成就,是美好的季节.但辛弃疾惯以暮春来象
征南宋王朝.以春天将去,象征风雨飘摇,江河日下的南宋王朝,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惋惜和担忧.《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
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就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代表词作: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
'
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
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
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
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
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
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所
写.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渡淮水投
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反而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运副使, 距离抗金前线更远了,更加使他失望.他知道朝廷实无北伐雄心.当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 他写了这首词.上片以暮春象征摇摇欲坠的南宋王朝,以"惜春","留春","怨春"为情感脉络,抒
发其对南宋朝廷的怨愤之情,表现出强烈的时间34
意识和对英雄生命徒然流逝的惋惜怨恨.下片以长门误期,玉环飞燕的历史典故,表达对自己壮志难酬的失望和对奸佞小人嫉贤妒能的愤慨.整首
词具有多重的象征意蕴,言浅而意深.
再如《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
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
新春恨.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
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
愁风雨无凭准."
词的上片写春节立春同至,各家青年们向长
辈献椒盘,簪幡胜,好一派欢乐景象.但这些却已
是不堪回首的往事,自己因为怜惜花以至都憎恨春天了.下片承上,写自己曾经爱花,春天未到就
探问花期,盼花心切.花期晚了恨开得迟;花期前
了怕凋零得早.今年终于花期已定,但又恐风雨
难料,春信难凭.很显然,这里的"花","花期",
"风雨",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花"应是抗金复
国的大业的象征,"花期"是朝廷决定北伐中原的
日期的象征,"风雨"则象征动荡时局和难料世
事,词人把对时局的忧虑融人象征性的描写中去, 使得作品传递出浓浓的政治含义.类似的词作还如《汉宫春?立春日》,《祝英台令?晚春》,《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等等.
第二,对朝廷奸佞权贵主和利私的强烈愦慨
南宋光宗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辛弃疾
在福建任上,又被诬告落职,在回家途中经过南剑州,登上双溪楼,写下了《水龙吟?过南剑双溪
楼》这首词: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