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训练----辛弃疾
一、语用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是武人,武人本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__________,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__________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__________。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感情的浇铸,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翻腾激荡,并一股脑地注入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像一棵被扭曲、挤压的石缝里的小树,虽然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总是那么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
B.儒家不谈鬼,“祭神如神在”,可以说对于切身生活之外都漠然没有兴趣。
C.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接到天上。
D.“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
B.像石缝里的一棵被扭曲、挤压的小树,虽然成不了旗杆,却也别是一种价值,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
C.虽然像石缝里的一棵被扭曲、挤压的小树,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
D.虽然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别是一种价值,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
二、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山居即事①
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注】①本词是作者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写于庆元三年(1197)闲居铅山时。②鸂鶒(xī chì ),水鸟,又名水鸳鸯。③斛(hú),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后又改为五斗。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从景物入笔,写鸥鸟与水鸳鸯,以动衬静,突显了山村环境的幽静。
B.词人读《离骚》痛饮以浇胸中块垒;赏竹啖肉句,流露出词人豁达情怀。
C.写飞泉,运用借代与夸张手法,与“一泓澄绿”比,画面显得更有动感。
D.“点破”描摹出鸥鸟轻盈的情态,“争”写出了鸟戏水的热闹的场景。
6.本词下片和陆游诗《游山西村》在情感上有不少相似处,请简述。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
辛弃疾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麹生风味恶,辜负西窗约。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
【注】①一灯传:佛语谓灯能破暗,故称以法传人如同传灯。②萤雪:车胤囊萤,孙康映雪。③麹生:酒。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风格鲜明,开门见山,作者直截了当地表明观点,体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
B.“圣处一灯传”是说作者希望曹君刻苦学习,继承儒学之精义,体现了他对曹君的关爱。
C.下片“西窗约”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友人不为仕途险恶,早日与其相聚的愿望。
D.下片最后两句借用“沙岸”“片帆”“雁”等典型意象,点明送别之意,含蓄蕴藉。
8.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成才?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金主完颜亮死,中原豪杰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直劝京决策南向。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
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弃疾不为迎合,持论劲直。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遂奏疏曰:“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军人则利于优闲卧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举,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申饬州县,以惠养黎元为意。另当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奖谕之,委以规画。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绍定六年,赠光禄大夫。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一起、一齐之意。与《过秦论》中“并吞八荒之心”的“并”含义不同。
B.行在,天子所在之地或皇帝巡行所到之处。与《永遇乐》中的佛狸祠有异有同。
C.连,连续之意。与《咏怀古迹》(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的“连”含义相同。
D.长短句,本指一种诗体名,后成为词的别名,如辛弃疾的词集叫《稼轩长短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性格耿介。直言劝说在沦陷区的义军首领耿京归顺南宋朝廷;在延和殿召对中,没有丝毫逢迎皇帝,言论刚劲正直。
B.辛弃疾有胆有识。在耿京遇害之后,他单匹马捉住一个叛徒,并将他献出斩杀;后来又用心军务,筹创飞虎军,威震一方。辛弃疾的词集
C.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平定盗乱,上疏陈述百姓为盗并非出自本心,实乃各方逼迫所致。
D.辛弃疾文才卓著。和朱熹在武夷山游玩之后,他写了《九曲櫂歌》;他素来擅长写词,词意悲壮,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
②时枢府吏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四、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的黄沙古道
①倘若提及黄沙岭,想必鲜有人知。但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近乎家喻户晓。这条从南宋走来的古道,因了辛弃疾的这首词而得名,成为江南一个美丽的注脚。黄沙古道是古时从上饶通往铅山石塘的必经之路。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被谏官弹劾,惹得龙颜大怒,罢官,携家在上饶定居。
②辛弃疾被迫离开战场,由一个抗金英雄改行当专业词人。这期间,辛弃疾常往返于上饶和铅山,写下有关上饶的词,多达两百首。可见,上饶是个多么有气场的地方。一个文人的气
养足了,胸襟开阔豁达,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③沿着上饶黄沙村出来,徒步数里,人烟逐渐稀少。山涧如一把天工神斧,凭空将黄沙岭斫为两半。山岬摆着形状不一的造型踅进山的皱褶里,给山平添了几分森严。流水潺湲,泠泠作响,让人想起古琴的声音,但绝不是古筝。古筝俗了些,是高朋满座用以表演助兴的热闹。古琴则不然,是独坐幽篁轻拨琴弦,弹奏一曲寻觅知音的绝响。
④读辛弃疾与陈亮,或与朱熹,或与陆游等人的唱和诗词,总觉得辛弃疾是值得朋友推心置腹的。可以与他一起对雪煮酒,一起泛舟九曲,一起穿行松林,谈谈富贵千钧如发,谈谈玉女峰前一棹歌,谈谈铁马金戈梦。这样真诚的辛弃疾,真是可爱至极。
⑤路愈加崎岖,进入山石古道,山涧全被寒芒和灌木丛覆盖。野草贴着地面向路中央蔓延,仿佛是占山为王的土匪,横冲直撞,霸道地挡住我们的去路。我们小心避开,脚踝依然被剐出许多道血痕。山里露水重,轻轻蹭一下,裤脚便被露珠沾湿,走起路来格外笨重。艰辛和疼痛,在很多时候,一直像人生设置中的隐喻,喻示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踏向远方的路上,总是充满曲折坎坷。
⑥山上树木极多,一棵挨着一棵,整个树透着静气,迥异于城里的树木。每一棵树都沉得住气,不懂得谄媚天地,也不懂得取悦他人,淡定地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久居城市,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常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历经沧桑的草木,都有一股倔强劲,即使被忽视,被践踏,也会拼全力绽放人生。它们是一个个智者,指点我们的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