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刷字世便惊|丑书还是法书?漫议金农漆书的是与非、美与丑
当下书坛,对丑书的捧喝与棒喝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呈现出极端的对立和撕裂,笔墨精神的探讨已然被各种喧嚣的讨伐声音所掩盖,这种呈一时口舌之快的争论已然超越了书法评论范畴,甚至流于不辨是非、只论输赢的一地鸡毛的琐屑。秋风吹不尽
玉米糊的做法其实,从书法发展史上来看,各种风格的书法总是在美与丑、破与立、拙与巧两级分化中匍匐前进。而在这样的历史演进的过程中,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金农独创的漆书横空出世,在书法史引起的争论至今余波未歇,不过从其书法在收藏界和拍卖场的表现来看,金农的漆书基本上还是得到了一致的认可,尽管其中有口是心非的腹诽,对其美丑是非的评价和争论还是处在正常的书法评论的范畴在之内。
王褒漆书的由来其实还是源于漆之本意,也就是用生漆书写而成的文字。《千字文》中有“漆书壁经”之说,据传晋时有一个名叫不准的汲都人(今河南新乡),盗掘战国时魏襄王的墓得到13篇用漆书写的古籍。元代吾丘衍《学古编》中解释道:“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不过这种原始意义上的漆书随着金农独具特的“渴笔八分”书体的兴起,渐渐约定俗成成了金农书法的专用词汇。而反观金农书法的特征,名之为漆书可谓恰如其分,其书法作品的外在风貌确实与原始意义上的漆书所体现的美学内核和外延颇为一致,在毛笔成为独领风骚的传统书写工具的时代,金农化软为硬的不合作的姿态,穷根溯源,以天才般的“越位”姿态隔空延续了这一久已不传的古老生涩的书写风格,打破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视觉审美习惯,一石击破水中天,在书法史上造成的强大冲击波至今依旧风云激荡,是非难以定谳。
电子硬盘
八年级语文教案金农所处的时代,正是清朝的盛极之时,当时书坛帖学一统天下,虽然经历了晚明以来如王铎、徐渭、八大山人、傅山等一批天才的革故鼎新的努力,但那种秀媚妍丽的书风依旧统治性地笼罩在整个书坛之上,而傅山提出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这种”“四宁四勿”的革命性的宣言,从思想观念上吹响了挑战的号角。而随后金农正是以决绝的姿态将反叛进行到底,身体力行地将这一理念贯彻于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从而开启了清代碑学复兴的先河。大概四十岁左右时,他在《鲁中杂诗》这样写道:
早恋检讨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