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语文教材的生命意识
初中语文新教材(人教版)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有一条淡淡的、时隐时现的内容线索:那就是贯串其中的大生命意识。不只是指向人类生命的个体现象,而是关注大宇宙、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现象,这就是大生命意识。教师如果关注这条教学线,通过教学努力,定会使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关注生物和人类的生命平等,使人和自然和谐地相处。
一、在这个纷繁复杂、彩缤纷的世界里,生命以多种形式而存在,人类只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而
生命的思考
已,应心存一种宇宙的大生命意识
这种意识在强烈的生命、生命的呼唤声中闪亮登场,给刚入学的孩子以强劲的撞击。杏林子在《生命 生命》(七年级)中表达的是强烈的生命意识,愿人人珍惜生命的主题。但在选材上范围宽广。第一例选的是动物:小飞蛾在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时,所迸发出的强烈求生欲望。第二例选的是植物:阴翳的墙角砖缝里破土而出的香瓜子,所具有的擎天撼地的强大生命力。第三例是静听自己心脏的跳动声,感受生命的存在。动物、植物、人类构成了这个生命的世界,
这种大生命意识暗暗地流淌在字里行间,感染着学生稚嫩的心灵,也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莫怀戚的《散步》(七年级)不仅仅表现的是一种人性美,还有一种生命美。有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的衰老生命迎来春的惊喜,和小儿子的幼小生命茁壮成长的欣喜;更有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人类生命和自然生命在这里融合了,相通了,模糊了界限。
二、生命只有生存和呈现方式的不同,没有高低优劣贵贱之分,生命是平等的
长期以来,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的人类,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自我优越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似乎只有人类具有生命,而身边的一切仿佛都是非生命体。戕害、杀戮其他生命似在情理之中,不需理由,也无须理由。然而当学生们面对具有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老斑羚体时,当学生们走近《斑羚飞渡》(七年级)的壮景时,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类不仅要珍视自身,也要珍视其他生命;人类无权主宰其他生命的生存方式,更无权主宰它们的生死。冯骥才的《珍珠鸟》(七年级),牛汉的《华南虎》(七年级)也都引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命问题的思考。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生命是平等的,我们不能漠视其他生命的存在,应该珍视其他生命就像珍视自己一样。
三、宇宙是一个大生命,人类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他生物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
我们不能再宣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了,我们要《敬畏自然》(八年级)。敬畏自然,也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我们要改善人类和其他生命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恰当的形式处理相互生存的状况,这种大生命观会令人类高瞻远瞩、阔步前行。
严春友在《敬畏自然》中说: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宇宙、自然是有生命的,只不过是有高级生命和低级生命的区别而已。作为高级生命形态而存在的人类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地处理好与其他生命的关系,以求共同、和谐的发展。不能老是想着驾驭其他生命,更不应仅仅把它们看做是我们的美味佳肴。要深切体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所以,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其实生命也是相通的。位梦华的《旅鼠之谜》(八年级)这样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多中肯的忠告啊!吴刚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八年级)在文末所发出的急切的呼救: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这很能使人联想起鲁迅《狂人日记》中的呼救声: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许还有,救救孩子。拯救它们,又何尝不是在拯救人类自己。
四、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以求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
冰心在《谈生命》(九年级)中写道,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生命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冰心借助于自然界生命成长的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其实,自然生命现象与人类生命现象在这里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王鼎钧的《那树》含蓄地表露了对自然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抒发了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使人认识到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个
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用大生命观照自我的生命,从个体生命到人类生命,从人类生命到自然生命,在芸芸众生中观照渺小的自我,这对于改善、调协自我生命的生存状况,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提升,将会是一个的飞跃。
纵观初中教材,从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八年级)和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九年级)的关注内在生命到上述文章的关注外在生命。教师要是引起了重视,让这条生命线静静地从学生的生命中流淌、穿越而过时,也必将给学生带来新的惊喜,开阔他们的视界,使他们站在一个更高的思维起点来认识自己和身边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