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标题含义作用       
班级_____  组别  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
护士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目标导向】
【学习目标】
1、了解中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之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并学会运用“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重点】了解并掌握“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难点】了解并掌握“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学习札记】
【自学导向】
一、预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9课春酒,完成以下课前作业:
1、默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并利用字典注音释义。
2、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勾画表现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浓浓的感情的句子并多次朗读这些句子。
3、在课本写一写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文章标题“春酒”有何含义?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课前完成)
答:                                                                 
                                                                 
                                                                 
                                                                 
(教师解析考点后完成)
答:(1)含义 :一方面指作者家乡邀饮春酒的家乡习俗;另一方面蕴含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家乡的民风之美和人情之美。
2)作用:是全文的线索,也是全文描写的主要对象,全文围绕“春酒” 展开;暗示文章的主题:作者对家乡的民风之美和人情之美的赞美之情,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合作导向】
1、批改课前作业
2、小组展示课前作业(2个同学写在小黑板,提前设计好版面,作为导入)
5分钟
一、考纲解析1分钟
广东省中考
考纲要求
考点分解
考查情况
分值
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
考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011201320152016年考
5
考点2: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考点3:把握文章思路线索
考点4:概括文章主题
2、题型举例
教师通过手机gps在哪里打开PPT投影展示,快速浏览以下内容,圈出关键字词(3分钟)
【例1】(2016广东)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为标题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
  示例一:认同《平衡》为标题。①揭示矛盾的根源,所有的矛盾都源于人物的心理失衡;②以小见大,婴儿抚触的好处写反映邻里关系的生活琐事,实则揭示社会信任危机,深化主题
  示例二:认同《锁》为标题。①“锁”是小说的线索,所有故事情节都围绕“锁”展开;②含义深刻,“锁”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信任,含蓄地表现了主题
【例2】(2015广东)《集中营的课堂》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
1)含义:一是沙宁老师在集中营给孩子们上课(表层含义);二是以谢达为代表的波兰人民在集中营上演的为反抗纳粹而慷慨赴死的感人的一课。(深层含义)
2)作用:①故事围绕“集中营的课堂”展开,是文章的线索。②表明地点的特殊性:集中营是关押囚犯的地方,课堂是传播知识的场所,以谢达、沙宁为代表的波兰人民将集中营变成了反纳粹的课堂,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主题
【例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何含义?
答:(1)含义: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表层含义)指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深层含义)  
人民的好儿女  揣摩关键字“走” 联系文章内容看文题指的是:全文写“我”爬上悬崖却恐惧得不敢爬下来,后来是在父亲指点鼓励下“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结合文末主旨句分析,“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因此文题具有更深层的含义,暗含人生哲理。
(2)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全文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文章主题:作者在父亲的鼓励下,把大困难化解成小困难,取得最后成功。
【例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标题的含义与作用是什么?
(1)含义:“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凋落(表层含义),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暗示我已长大。(深层含义)
结合文末主旨句揣摩标题深意,“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因此文题也暗含着另一层含义:我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2)作用:“花儿落了”既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也是文章的线索,并揭示文章的主旨:爸爸去世了,我长大了。
1、考点分析
【例1】考查的是在标题的比较选择中谈看法,题型虽然有变化,没有直接明确点出考查的内容,但考点没有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标题含义和作用的理解,踩点答题即可。【例2】考查了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例3】侧重考查的是标题的含义,【例4】侧重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后三种题型都在题干中明确写出了考查的内容,只需按要求答题即可。
三、解题思路
通过屏幕投影的“题型举例”里的历年中考真题参考答案,简单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可以从哪些方面回答?3分钟)
1、与你的同桌两人讨论,
2、学生展示(2人)
四、答题技巧
苹果手机介绍2、教师解析,点击PPT,相关重点变成红,结合例题罗列技巧,
海阳之窗3、下发知识点,学生粘贴到导学案上。
1、标题的含义(通常有两个层面或两个层面以上)
(1)表层含义(具体含义),即标题字面上直接所指的具体人、物或事。
(2)深层含义,标题有时会用到某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来含蓄地表达与文章主旨相关的深刻含义,如比喻、双关、象征等,这时我们需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情感来理解标题,揭示出其深层含义。
(3)文章的主旨或情感等往往可以从文章的结尾处的议论抒情句中去把握。
(4)答题模式:既指······(表层含义),又指······(深层含义)。或分点列出所有含义。
2、标题的作用,有以下几种思路可供选择
(1)线索作用:是文章的线索,起到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的作用。
(2)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
(3)含蓄揭示文章的主题、或表达某种情感、人物的性格品质等。
(4)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
(5)运用某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效果。(比喻、拟人、对比、双关、象征等)
注意:一定要结合原文内容分析来答题,切不可简单罗列知识点,否则得分较低。
5、现场练笔
请重新再做一次课前作业:文章标题“春酒”有何含义?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独立思考,把答案写在【自学导向】板块相应的位置,以作比较。(5分钟)
2、小组讨论,总结出本组内最佳答案,并在自己的导学案上做适当修改。(10分钟,其中8分钟讨论,2分钟修改)
3、2位学生展示,写在原来的小黑板上,可另人展示,再人点评。
4、12个小组展示。
【拓展导向】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暖冬
周海亮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人蹿上去,兴奋得尖叫;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满载着童年的快乐。
照例是午后。照例,他是唯一的舵手,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却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那冰已经破裂,在他的两腿之间,裂开一条半尺宽的口子。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他急了,怪叫一声,扔掉竹竿,人却掉进河里。冰水像无数把刀子,扎得他浑身刺痛和麻木。
好在河水不深,仅没到胸。他颤抖着牙关爬出来,缩成一团,高呼救命。恰好有村里的老人经过,把他放上独轮车送回了家。
他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说怎么不淹死你?母亲说棉袄棉裤都湿了,晒不干,你明天穿着炕席上学?他缩在炕头的棉被里说,我明天不上学了。母亲说你敢?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你不去上学?你敢?
母亲把他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他,愁眉不展。
那些年月,家里不可能有多余的棉衣棉裤。是啊,明天,冰天雪地的,他怎么上学?
他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他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他知道自己得一直待在炕头,直等到他的棉袄棉裤彻底干燥。
夜里他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他被母亲推醒。母亲说快起床上学,要迟到了。他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他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他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他。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他,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天他突然长大了。他不再爬墙上房,不再去冰河划船。那一天,母亲年轻的容颜永远并深刻地烙进他的记忆。那年冬天特别冷。但他一直认为,那是他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可是那个冬天,母亲却落下一生的病根──类风湿。那天,她用了整整一夜,将自己的棉袄棉裤认真地改小,套在他的身上。然后,整整一个冬天,母亲没有自己的棉衣。
问题:文章以“暖冬”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提示:该题其实是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