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说教材
    在编排上本节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本章第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本章内容是后面各章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因南、北方地区平时大家了解较多,所以将南北方地区放在西北和青藏地区之前学习,这有利于在掌握本课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认识地理区域的方法。《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用比较的方法,对南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方式是受自然环境影响的,自然地理的差异是造成人文差异的一种直接原因,自然差异的学习为学生正确分析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差异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即: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设置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河流、湖泊和岛屿的分布。
3)通过南北方地区的比较,明确各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4)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和人文特征的比较,在明确南北方地区自然地理差异基础上,理解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北方地区地形图》和《南方地区地形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和记忆能力。
2)初步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难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性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我将通过学案导学、并辅助于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来突破这些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探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教师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三是注重渗透地理思维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1、在教学中采用对比分析法、探究学习组织法、合作交流法和归纳法四种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法,让学生能在对比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中,形成对区域地理知识的构建;通过探究学习组织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通过合作交流法,充分锻炼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归纳法,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会总结知识,抓住知识的重点,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2、在教学设计中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出示各种地形图、景观图,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功能,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说学法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其生理上表现为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人人动手动脑,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每个同学的自主性,使得学习的过程很愉快,同时又渐进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和程度也会大大提高,进而达到“授人以渔”
的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
学生已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行政区划以及温度和降水量图的判读,所以在本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教授新课 →巩固深化 反馈练习等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课前准备,收集资料。
1、教师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收集北方、南方地区的相关资料(地形、气候、植被类型)。(二)导入新课
从《晏子使楚》的故事入手,故事说的是:齐国的晏子到楚国,楚王想戏弄他,故意将一个犯人从堂下押过。楚王问:此人犯了什么罪。回答:一个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就对晏子说,你们齐国人是不是都很喜欢偷东西。晏子回答:淮南有橘又大又甜,一移栽到淮北,就变成了枳,又酸又小,为什么呢?因为土壤不同。
进而设问,我国南、北方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影响水果的生长?南、北方不同的自然特点除了影响到水果的生长,对于生活在当地的人们又有什么影响呢?
【通过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原因的热情,也以问题的形式带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就是要学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教授新课
    教师首先发放学案,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得出答案,同时教师巡回指导,这样可以达到个别同学能力的锻炼与全班参与相结合,避免了重视个体,实现了人人参与,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一部分,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
1、展示《北方地区区域图》,读图、阅读课本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北方地区地区的主要地形区?
2)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3)北方地区人口和民族状况如何?
4)北方有哪些旅游资源?
5)黄土地和黑土地的农业及主要农产品?
6)出东北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中原油田的位置?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能源地位?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归纳、概括,并带领学生提炼学习一个区域知识的方法。
教授南方地区时,学生有了学习区域知识的经验,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知识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
2PPT展示《南方方地区区域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图探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并归纳总结。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3)南方地区的人口和民族状况如何这些概况。
4)南方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几度以上?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
5)南方地区属什么气候?有什么特点?
6)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7)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有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
8)南方地区为什么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3、展示《中国地形图》、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根据图下面所设的问题读图,讨论,寻答案,从而了解南北方地区在地形,气温和降水量上的区别以及河流径流量的差异。
问题:南北方地区在自然方面有什么区别,让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进行引导和归纳总结。完成下表:
向南方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分界线
1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多 ,少)
主要地形
典型植被
河流流量多少
气候类型
资源
主要农产品
【过渡】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明自然差异往往会造成人文方面上的差异,进而过渡到第二部分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
    第二部分,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
在人文地理差异这部分,与第一部分不同的是学生通过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信息,了解南北方地区在农耕制度、传统民居、饮食、传统交通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从地形、温度、降水、河流等方面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并完成下表:
南北方的差异
主要形成原因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农耕制度
土地利
用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气候(降水)
主要农作物
小麦,花生
水稻,油菜
气候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二至三熟
气候(气温)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
多用汽车,马车
水运
气候(降水)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
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大,
墙体高
气候(降水)
其他不同
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等
()巩固小结
在学习中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因此最后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笔记,让学生参照课堂笔记,回答课前导入时所提出的问题,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
()在小结完后通过反馈练习达到反馈,巩固的作用。
七、自我反思
本节课目的性强,层次感强,实践性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合作交流学习经验的形式让学生们学得自在,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我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以形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学生对两地区地理要素的比较、分析、归纳,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将他们从一个直观的图像思维上升为抽象的语言文字,最终来落实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板书设计:
一、北方地区
1、范围、面积、人口
2、自然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
3、农业及主要农产品
4、矿产资源及工业
二、南方地区
1、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
2、自然环境特征和旅游资源
3、农业与主要物产
4、工业基地
三、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