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五年级语文】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共(7页)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
比喻
就是「打比方」(说明文中常用打比方),也叫譬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例子:
自我介绍小学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2(: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拟人
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手段。拟人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
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3(: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不要就这样离开排比
利用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它可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
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5(: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九月放假对偶
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开工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激问、反诘、诘问):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0(: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1.: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2.: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1(: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特本比喻词 喻例句
别 点 体 体
明甲出像、似的、好像、如、出晓明跑的如离铉的箭。 喻 像现 宛如、好比、犹如 现
乙
暗甲出是、成为 出那又浓又翠的景,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喻 是现 现
乙
一针治足跟痛借甲不无 出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喻 代出现
乙 现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朱自清
(2) (借物喻人):
?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关于桥的故事1.人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
3(: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安徽省二本大学一览表(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