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少奋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挥斥方遒,为中华之明日而革命;他日理万机,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而奔走。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1976年1月8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逝世。43年之后,海棠依旧,盛世如期。总理音容宛在,虽永别,忆难忘。
风华正茂 苦寻真理
“一帆风顺是不能磨练人的”。
少年时,他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苦读,青年时,他为寻求真理而远渡重洋,虽历经坎坷依然意气风发。
(1918年赴日本求学)
1917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远赴日本求学。也正是在日本这段时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发生重要转折。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后,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去欧洲勤工俭学,并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北伐长征 上下求索
面对剧烈动荡的革命年代,他没有留意个人的得失,他说:“我们在死难的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泪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更坚决地继续着死难烈士的遗志,踏着死难烈士的血迹,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斗争!”
(红军时期的周恩来)
1924年秋,周恩来回国后,在国共合作期间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并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两次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创建了行之有效的军队政治工作制度。
1927年3月在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临近上海的情况下,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同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他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和贺龙、叶挺、朱德、等一起于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
1933年春,他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民族危亡 挺身而出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周恩来支持的正确主张,
对实际确立以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并继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
百年恩来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成发动武力拘禁蒋介石的“西安事变”后,任中共全权代表与秦邦宪、叶剑英等去西安同蒋介石谈判,和张、杨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他更是代表中共长期在重庆及国民党控制的其他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团结各方面主张抗日救国的力量,并先后领导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工作。他坚持国共合作,积极团结民主党派、进步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克服对日投降的危险。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走出陕北窑洞,在西安、在武汉、在重庆纵横捭阖,在一张张诡异莫测的谈判桌前他为民族大义而据理力争,在每一个需要大智慧与大勇气的地方他为了中国的前途不懈努力。
日理万机 纵横寰宇
周恩来曾说过:“我不能坐,一坐下就会睡着。”面对纷繁的国事和别人无法代劳的难事,他又事必躬亲。他说:“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任政府总理,曾兼任外交部长;当选为中共第八、九、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十届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三、四届主席。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
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他领导了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为中国工业
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4年他提出建设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化目标,组织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发展规划》,推动了国家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
1961~1965年为纠正“”带来的失误,扭转经济困难局面,他和刘少奇、领导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使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强调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主张经济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综合平衡。他特别关注水利建设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知识分子工作、文化工作和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给予特殊的关注,指导这些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
“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处于非常困难的处境。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使党和国家还能进行许多必要的工作,勉力维持国民经济建设;为保护大批领导干部和民主人士,恢复和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他同林彪、江青集团进行了各种形
式的斗争,在挫败林彪、江青集团种种分裂和夺权阴谋活动中,起到了控制和稳定局势的重要作用。他为开拓外交新局面,实现中美缓和、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做出了卓越贡献。
1972年他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后,仍然坚持工作。最终,于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
周总理50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曾说:“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