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生 日记教学 对策
一、误区反思
孩童是人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时期,因为幼小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正是这种可贵的灵性,给了孩子无限的创意。然而,当前我们的日记教学走入了误区。
误区之一:要求字数,日记当作文写。
许多老师要求学生记一篇日记要达到一定字数,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让学生练笔的目的。其实,日记应该是孩子内心的个性表达,一两句可以,几百字也可以,不要勉强拉长,也不要硬性缩短。再者,在一些老师的眼里,日记和作文是可以画上等号的。老师们布置学生每周写若干篇日记,然后修改,日记实际上就是作文,只不过其体裁是日记罢了。
误区之二:写日记要写当天的事。
绝大多数老师都认为,日记是为作文服务的,写日记是为练作文,练作文是为考试,十分功利。
小学生四年级日记要求日记内容基本是记事式的,要写当天发生的事,而写心情、感受,往往被定性为“不靠谱”。老师一味要求写事,似乎只有这样才是有效的指导,才有利于孩子写作能力的提高。
日记是学生的心灵天地,不应该强行让他们写什么,要允许他们享受自由,有自己的个性表达。正如课标所要求的:“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日记内容可以是简单的语句,可以是精彩的片段,可以是心得,也可以是启迪。由于天天动笔,天天积累,富有情趣,学生不仅享受到自由习作的无限快乐,也能迅速提高表达能力。
误区之三:日记不能记流水账。
初学写日记的小学生把日记写成流水账,往往受到老师的指责。我们应该看到:孩子们从一开始对日记发怵,到每天坚持写下来;从一开始的一两句话,到通篇的流水账;从没什么可写,到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都记下来,这无疑是一个进步。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以后慢慢就不是流水账了。这期间,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过程。
二、以儿童的视角看日记
(一)张扬儿童的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里提到:“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可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贯彻这一精神,以日记为例,有些老师一味要求写事,写别的则是不靠谱。日记是学生的心灵天地,应鼓励他们放飞想象,写童真,叙童趣,抒童情。
(二)尊重儿童的表达
以下是一篇四年级学生的日记《难忘的一天》(节选):
10月1日 晴
……
动物园里的动物很多,可我最喜欢看的还是河马,开始我以为河马就和马差不多,很会跑,人可以骑在上面,在水里游。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终于看到河马了,没想到河马又肥又大,一个长方形的大脑袋上长着一个又宽又大的嘴巴,笨笨的样子可有意思啦,它的尾巴很短,皮黑黑的,发亮,没有毛,听说是非洲来的“客人”呢。
河马的样子真可爱啊……
老师给这篇文章的评语是:
日记的内容通顺,条理清楚,但立意不高,写国庆应和祖国的富强联系起来,你应想到,没有祖国的强大,河马怎么会到中国来呢?
其实,这篇日记写得挺好的。在这位小学生眼里,动物园里所有的动物最可爱的就是河马,它跟自己想象的不同,“笨笨的样子”非常惹人喜爱,而且它还是远道而来的“客人”,这些都使他感到新鲜有趣,所以留下很深的印象。看到了河马,这个小朋友国庆节过得很愉快,很难忘。所以当他写《难忘的一天》时,就选择了国庆节游动物园看河马这件有意思的事来写。写得形象、生动、简洁、朴实,还适时地抒发了看河马之前和之后的心情,情景交融,充满了质朴的童真。
幼小孩子的心灵是自由的,因此,教师应珍惜这种可贵的灵性,尽量给孩子表达无限创意的机会。
(三)宽容儿童的思想
有个小朋友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我们请她坐小汽车。”孩子唯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上了那么一句,这正是孩子的特点,出于儿童天真、幼稚,在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写出这样的话,是可以原谅的。既然这样,就不必苛求他们。评改的老师让这句话留下了,这就是理解和宽容。怀着宽容之心去笑纳学生的稚嫩和肤浅,对日记中出现的幼稚的词语和看似超乎常规的认识,不要急于用成人所谓“规范化”的语言强行修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