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二篇》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制(          临(                    风(        意(               
                                  深不可             齿(                    毛(                  微(              延(          谢(                                                                衣(            留(           
                                              耀(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什么时期,美国都在妄想控制中国的发展。
B.我登上泰山顶峰,向下俯瞰,终于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C. 人类的肆意而为,给地球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最终,这些灾难还将由人类承担。
D. 这个山洞不仅年代久远,而且深不可测,你最好还是别进去。
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极一时的《战狼》塑造了冷锋的英雄事迹。(将“事迹”改成“形象”)
B.暑假快到了,我准备去白云山的地方,游览五福天路.飞龙瀑布等景点。 (删去“的地方”)
C.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起决定作用。(“关键在于勤奋”与“勤奋起决定作用”用一个即可)
D.“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主要参与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和中毒.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处理的责任。 (主谓不搭配,去掉“参与”)
4.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 
                                                                                                                                                                     
                                                                                                                       
课内精读
(一)阅读《我们为什么而活着》,回答问题。1.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
                                                                                                                                                   
2.分析句子的表达技巧及内涵。
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2)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3.罗素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里的“天堂”与“尘世”分别指什么?这句话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下面是本文另一版本译文的最后一段,你认为那一种更好?请简要陈述理由。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
                                                                                                                                                   
(二)阅读《永久的生命》回答问题。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谈论了有关生命的话题?
                                                                                                                                                   
2.文章第二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3.赏析句子。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 界以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4.文章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拓展阅读
《地下森林断想》节选
张抗抗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那就是森林,地球尚未造就人类,却已经造就了它,植物世界骄傲的代表。
可是你,却为什么长在这里?长在这阴森森.黑黝黝的幽深的峡谷。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那一定是遥远的年代了。那时候这里也许是一片芬芳的草地,也许是肥美的湖沼,美丽的大自然,万物鼎盛。可是突然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瞬息改变了一切。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地下森林断想  一切都平静下来。平静了,草地变成了明镜似的湖,昔日的湖底成了奇形怪状的石山,它把岩石熔化成沙砾,把峻岭劈成深渊。一切都改变了:烧焦的石头取代了绿的森林,黑的岩浆覆盖了娇艳的野花……
  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于是,灰黑的火山石变绿了,悬崖上,山岭间,一片郁郁葱葱,鸟儿也回来,为的是歌唱生命。
  然而那幽暗的峡谷,却依然如故。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几千年过去了,大自然的生命无处不在,峡谷却没有资格得到哪怕一株小草……
  阳光沉湎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做样地点头。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长空的大风经过这里,停下了脚步。它把坑口的石块碾成粉末,一点一点地撒落到峡谷的石缝里去。洁净的山泉从石洞里流出来,又一滴一滴渗进石缝里去。秋天,山顶的鱼鳞松结下沉甸甸的种子,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一粒.几十粒.几百粒……
几千年过去了,几万年过去了。终于有一天,人们在昔日的死火山口发现了一个生命史上的奇迹:集于井底一般的深谷之中,黑森森不见阳光的峡谷里竟然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有人便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叫做地下森林。
  这地下森林,爱生命竟爱得这样热烈执着。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它付出了几万年的代价,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把粗壮的手臂伸向光明的天顶,把伟岸的身躯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和希望已久的光明。
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愿你们创造更多的奇迹!
1.选文第二自然段的三个问句有何作用?
                                                                                                                                                   
2.结合选文,请说出作者在行文中变换人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