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引路
【原题呈现】
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引爆了朋友圈,把一大批“70后”“80后”都唱哭了。对于这首“刷屏歌”,有人赞其“柔和且有味道”,也有人抨击其只是成功消费了听众的情怀。
请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一句进行阐述或辩驳,不少于800字。要求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对其中的概念进行清晰的定义。
【材料分析】
本则材料属于当下热门的文化类话题,既贴合时代、生活,有较强的新鲜感,又能引发同学对生命价值、生存方式、生活态度进行深入思考。从写作教学及训练的角度来说,材料中有若干关键词,且包含相互对立、相辅相成的复杂关系,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分析概念的能力。
本则材料中需要明确的概念有“生活”“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的田野”。“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的田野”可以对立起来分析,“苟且”对应“诗”,即平庸浑噩对应优雅诗意,
生活的闭塞繁复对应精神的开放自由:“眼前”对应“远方”,即短浅琐碎对应开阔宏远。“远方”可以解释为远大的理想目标,也可以理解为辽阔的精神世界。由此可以得出材料含义:生活不止有物质,还有精神:不止有现实,还有理想:不止有当下,还有未来;不止有庸凡,还有优雅。
明确概念后,紧接着要明确观点。对这句话简单地赞成或反对,不能体现立意的深刻,写作的关键在于阐述原因,分析观点。可供参考的立意有:
一、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表示肯定,可立意为“人要超越日常生活的平庸,追求有层次的精神世界”“人不能满足于眼前的蝇头微利,要追求远大的理想目标”。
二、不否定“诗和远方的田野”的精神价值,但对“不止……还有……”的关系加以修正。经过辩证思考,我们发现:撇开现实谈理想,过于空洞:而面对残酷的现实,理想又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因此,可以把两者的关系调整为“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还有生活的茍且”“只有经历过生活的苟且,才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三、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有人会质疑其消费情怀,只是熬了碗“鸡汤”。“鸡汤”式人生道理的弊端在于只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缺乏实际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可得出立意“如何能在眼前的苟且下,还拥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华裔英文
四、对这个话题进行更深入的哲学思考。加缪在其哲学著作《西西弗斯的神话》中,赋予西西弗斯反复推石上山这一行为更多的价值,认为其是人类精神上的悲剧英雄,他推石上山的历程是幸福的,从而得出立意“对无聊、庸俗、困苦、艰辛、孤独的忍受,本身即有意义,其价值更胜过‘诗和远方的田野”。
【范文引路】1
眼前的苟且,精神的田野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红极一时,其副歌中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一句,更是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当这首歌的旋律和其他歌词已被大多数人忘记时,这句歌词仍深深地留在许多人的脑海里。
有人认为它“太鸡汤,太做作”,笔者认为这是在如今“心灵鸡汤”泛滥的文化背景下,重复性的审美疲劳对“诗和远方的田野”造成的误解。这个误解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抛开眼前的一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远行。然而,笔者认为这句歌词要表达的重点并非如此。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不止”,不是说要抛开稳定的工作和生活,而是说不要将自己的思想困在有些乏味的生活之中;后半句“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也不是指一场远行,而是指要拥有一颗热爱诗歌、热
爱远方的心。正如阿多尼斯在《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中写道:“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我的生活可能是“苟且”的,不能像诗歌一样随性,我也不能对周边的一切不管不顾说走就走,但我心中依然有着诗和远方。我热爱它,因此我能把看似“苟且”的生活过得像诗歌一样浪漫,像远方一样绚丽,并逐渐领悟:苟且,也是一种诗意。坡度系数表
因此,这句歌词的含义恰恰是要告诉人们:要想有“诗和远方”,必须先过好眼前的“苟且”。
幸福是什么意思苏轼便是一位懂得在“苟且”的生活中寻“田野”的人。被贬惠州之初,他暂住在山上一座漏风的小亭子——松风亭内。一日,他出行归来,爬到半山腰便筋疲力尽,在歇息时突然悟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他席地而睡,并在《记游松风亭》中写道:“由是心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此番对“苟且”中“田野”的感悟造就了苏轼晚年豁达超脱的文风,其诗的意境也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那么,如何在眼前的“苟且”中到精神的“田野”呢?
首先,你要正视眼前“苟且”的生活。正如费尔南多在《你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中所写:“幸福的人,是他从微小的事物中汲取到快乐。”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微小的事物”,并能在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物中汲取快乐和诗意。
三角形面积公式
其次,你要敢于追求心中所向往的诗意与自由。对此,帕斯卡尔在《随想录》中写道:“我只能赞许那些一面哭泣一面追求着的人。”即便路上有许多困难与阻碍,也要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哪怕会遍体鳞伤。
我想,带着诗和远方,在苟且中生活,这才是最大的坚定。“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精彩点评】
作者对材料中的这句话持肯定态度,也清楚反对者的理由和心理,故能耐心细致、有条不紊地进行论证。既严密到位地阐述了关键词的内涵,又厘清了“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的田野”的辩证关系。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还进一步丰富论证层次,对如何到“诗和远方的田野”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论证思路完整、清晰、深入。
【范文引路】2
苟且?非也!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一夜之间,这首歌红遍大江南北,无数国人传唱,盛况仿若苏东坡再世,李龟年复生。可盛名过去,这首歌似乎并未带给我们太多,除了指出眼前的“苟且
”,宣扬一种朦胧的情怀。然而,我们眼前的生活,真的只有“苟且”吗?
描写春草的诗句所谓“苟且”,乃是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意思。而歌词中的“苟且”,自然是指难以令人满意的生活现状,使人们的生活失去情趣、失去情怀。但我认为,再艰难的现状也能孕育出生活的情趣,关键在于自己如何经营。
清代文人沈复与其妻芸娘,曾住在沧浪亭边上的一座小房子里。江南的气候阴冷潮湿,沈复与其妻子的情状比起今日“倚歌而和”的诸公不知艰难几倍,却仍因一池荷花、一窗佳景而喜不自禁,将今日很多人不屑的“小民生活”过足了情味与趣味,并留下《浮生六记》,将那些美好的生活记录在册。艰难的生活并不代表无趣,更不代表生活都是“苟且”。如果对眼前的“诗”和踩在脚下的“田野”都视若无睹,又为何一心向往着远方呢?难不成“画饼”比真饼更能令人充饥?只怕是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居于“苟且”之中吧。
当下,不少人认为中国人失去了情怀,一些所谓的“文艺青年”更是天天把“情怀”挂在嘴边,并批判别人“只知道工作,挣钱……”殊不知两千年前的先贤早已有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当一些人做音乐、玩摄影、周游世界时,另一些人在工作和学习中努力提升自我,两种行为不都可以视作一种情怀吗?情怀本无标准,若是自己生造情怀、迷信情怀,甚至否定他人的情怀,岂不是可悲而又可笑?按图索骥,将自己的诗曲解作“苟且”,又将他人的“田野”当作荒地,无疑是一叶障目,坐井观天。
生活原本就不是“苟且”,而是充满着诗意、待人耕耘的土地。
【精彩点评】
如果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本身是成立的,那么不同的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却可能是不同的。有人往往带着自身因素,把这句话作为自己回避现实、逃离当下的挡箭牌。本文可谓一针见血地戳破了这看似美好的文艺口号,观点鲜明,语言犀利中又透着真诚。
【范文引路】3
别忘了心里的那个远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首歌曲让无数人感动落泪。的确,即使眼前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我们仍要坚定地拼搏下去,不忘心中的美好与期望。
歌词中“眼前的苟且”,指人们真实的生活。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将生活称为“苟且”,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不如意。“诗和远方的田野”便是心中的理想、希望,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盼。
很显然,我们肯定“诗和远方的田野”,许多人都心怀梦想,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奋斗。梦想让他们每一天都充满激情,充满拼搏的动力。只是,在受到现实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之
后,他们也难免会想放弃,久而久之,渐渐忘记了曾经自己拥有理想,忘记了远方还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后突然听到这首歌,想起生活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不觉深深感动。
事实上,即使知道“诗歌太缥缈,田野太遥远”,我们仍然不能忘却。刘禹锡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直接道出了他的人生态度,“陋室”又有何妨?只要有高尚的品格,能与知识、自然做伴,便是他一生的追求了。而生活中的我们,或许无论怎么拼搏,也无法逃脱现实的打击,但精神世界的充实却可以填补所有的彷徨与不安。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要拥有诗意的世界。”我们需要这个诗意的世界,因为它能让我们感知到自己精神的存在,能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
而生活的矛盾在于——柴米油盐酱醋茶,很普通,却离不开。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有各种烦恼,也要被迫接受种种的不顺心。那么,要怎么做才能既守得住面包,也守住手里的水仙花呢?徐特立说:“台阶是一层一层筑起的,目前的现实是未来理想的基础。只想将来,不从近处现实着手,就没有基础,就会流于幻想。”理想不是靠空谈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我们不能抱着幻想,期待美梦成真,而是要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朝着心里的那个目标,坚定地前行。
我们要有活在当下的勇气,更要有一颗向往远方的心。再多的挫折也阻挡不了心中的期望与憧憬,那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去俄罗斯旅游
发布评论